内部书
过去书籍出版审查非常严格,但还是需要学习外国的知识,亦或者作为批判材料使用。于是便出现了专卖的「内部书」,只有官员或学者能够购买阅读。目的是控制这些书籍的出版和流通。
这些内部书通常有「内部发行,仅供研究」「内部读物」之类的字样,需要介绍信和特制购书证,在新华书店购买,并会备案。这些内部书的封面比较特殊,黄皮的是文艺内容,灰皮的是政治内容。
不过在文革期间,内部书遇到了困难。首先是因为相关发行人员均因「搞修正主义」获罪,导致发行机构尚处于瘫痪。以至于「日中友好协会」的访日代表,都看不到《田中角荣传》。然后是一些官员被抄家、大学图书馆被盗,以及基层书店擅自出售,导致内部书开始流入社会。
而这对于文革后的思想转型,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比如原本是用来批判「苏修」的材料,使人们了解到中苏相似的弊端,引导人们反思文革以及社会制度问题,对社会改革起到了润滑作用。
ggame
过去书籍出版审查非常严格,但还是需要学习外国的知识,亦或者作为批判材料使用。于是便出现了专卖的「内部书」,只有官员或学者能够购买阅读。目的是控制这些书籍的出版和流通。
这些内部书通常有「内部发行,仅供研究」「内部读物」之类的字样,需要介绍信和特制购书证,在新华书店购买,并会备案。这些内部书的封面比较特殊,黄皮的是文艺内容,灰皮的是政治内容。
不过在文革期间,内部书遇到了困难。首先是因为相关发行人员均因「搞修正主义」获罪,导致发行机构尚处于瘫痪。以至于「日中友好协会」的访日代表,都看不到《田中角荣传》。然后是一些官员被抄家、大学图书馆被盗,以及基层书店擅自出售,导致内部书开始流入社会。
而这对于文革后的思想转型,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比如原本是用来批判「苏修」的材料,使人们了解到中苏相似的弊端,引导人们反思文革以及社会制度问题,对社会改革起到了润滑作用。
附言 1:1974 年时,在电子仪器工厂工作的徐贲,阅读了内部发行的苏联小说《多雪的冬天》。但是被上级潘书记发现,于是徐贲丢掉了自己的工作。 这表明未经许可持有「内部书」,通常不是什么重罪,但可能会被惩罚。
附言 2:至少在 2010 年,内部书仍然存在,以至于有人会用「内参」「参考」等文字作为噱头销售书籍。所以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内部书的出版,必须要有《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如果违反规则对社会发行,将会注销其《准印证》。有些类似于 2020 年的禁止「特供」「专供」标识商品专项行动通知。
g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