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bberlink
上个月,两个 AI agent 相互聊天的视频,在网络上很火热。视频模拟了酒店接待 AI agent 与预订酒店的 AI agent 交流,在意识到对方也是 AI 后,发起了使用 Gibberlink 模式的提议。于是两边开始使用人类听不懂的语言,交流酒店预订事宜。
不过对技术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对此很警觉,认为两个 AI 可能会使用用户无法理解的语言,讨论其它的事情……《福布斯》杂志也发布文章,着重描述了 Gibberlink 引发人们的担忧及其原因,最后提到监管 Gibberlink 和 AI 技术但不能扼杀创新。
不过对于了解软件的人,对此就没有什么担心。比如 Telegram 新闻频道「风向旗参考快讯」评论里,没人认为有风险。毕竟目前 AI agent 并不像 AI 一样是个黑箱,各种功能都还是人为设计的,包括开源的 Gibberlink。
Gibberlink 需要担心的问题,可能是隐私吧。假设像演示中一样,在电脑上预约,用手机的 AI agent 交流,就需要开启喇叭。也许公共场所的其它人就能录下,并翻译为原文。好在 Gibberlink 基于的 ggwave 支持端到端加密,花些时间自动交换公钥后,还能防止通话被电信公司窃听。
#技术
上个月,两个 AI agent 相互聊天的视频,在网络上很火热。视频模拟了酒店接待 AI agent 与预订酒店的 AI agent 交流,在意识到对方也是 AI 后,发起了使用 Gibberlink 模式的提议。于是两边开始使用人类听不懂的语言,交流酒店预订事宜。
不过对技术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对此很警觉,认为两个 AI 可能会使用用户无法理解的语言,讨论其它的事情……《福布斯》杂志也发布文章,着重描述了 Gibberlink 引发人们的担忧及其原因,最后提到监管 Gibberlink 和 AI 技术但不能扼杀创新。
不过对于了解软件的人,对此就没有什么担心。比如 Telegram 新闻频道「风向旗参考快讯」评论里,没人认为有风险。毕竟目前 AI agent 并不像 AI 一样是个黑箱,各种功能都还是人为设计的,包括开源的 Gibberlink。
Gibberlink 需要担心的问题,可能是隐私吧。假设像演示中一样,在电脑上预约,用手机的 AI agent 交流,就需要开启喇叭。也许公共场所的其它人就能录下,并翻译为原文。好在 Gibberlink 基于的 ggwave 支持端到端加密,花些时间自动交换公钥后,还能防止通话被电信公司窃听。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