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温室效应:气溶胶

部分气体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这种说法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但是否有某种物质,能带来相反的效果?确实有这种物质,那就是气溶胶。

气溶胶是颗粒悬浮在气体中的胶体系统,PM 2.5 与喷嚏液滴就是一种气溶胶。早在 1974 年,Mikhail Budyko 就提出了在 平流层注射气溶胶,以应对全球变暖的设想。(类似的 太阳辐射改造 计划还有很多,但都有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地球体量太大,不确定性、资金和法理都有巨大困难)

虽然 Budyko 的设想没能实现,但后续的学者陆续证实了气溶胶的确能抑制气候变暖。比如 1991 年,皮纳图博火山 爆发,其喷发物在全球形成了气溶胶,使全球气温下降了约 0.5 °C。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除了大自然的工厂会制造气溶胶,人类的工厂也能制造气溶胶。考虑到数年前 PM 2.5 经常超标,人造气溶胶应该起到了一些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但在这个注重环保的时代,还是得降低气溶胶排放,因为会带来 PM 2.5。

早在 2010 年,就有人注意到。如果完全停止排放 PM 2.5 等气溶胶排放,但保持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么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 0.8 °C 左右,相当可怕。所以需要同时考虑这两种互相耦合的物质排放占比,不然就无法战胜全球变暖。

可惜的是,PM 2.5 直接与呼吸相关,而二氧化碳对人的影响比较间接。所以优先降低了 PM 2.5,而二氧化碳暂时没有降低的计划,但有承诺 2030 年达到排放峰值。相关研究认为这会影响 0.07 ± 0.05 °C,其实还是较为显著的。

#scienc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