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力量
《死亡笔记》里讲述了个有趣的智斗故事,名字在其中非常重要,不过名字也在其它领域也有相似的状况。比如古埃及人 相信,掌握某物的名字,也就具有掌控它的力量。把危险动物或恶灵的名字,写在陶器上并砸碎它,就象征消灭了邪恶。
埃及神话里也出现过关于真名力量的传说,伊西斯得知了太阳神拉的真名,这让伊西斯完全掌控了拉。所以埃及人似乎有两个名字,一个用于社会上的识别,另一个是从不透露的真名,以免受伤害。(看来古埃及人,当时就已经在玩《死亡笔记》了)
许多热血作品,战斗时会大声喊出招式的名称,虽然不太符合常理,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力量。在 Fate/stay night 中有更细节体现,英灵的宝十分强大,具有扭转战局的功能,但发挥力量需要念出宝具的真名,将宝具「真名解放」。
「真名解放」也出现在稍早之前,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魔女汤婆婆夺走了小千与「白龙」的名字,从而控制他人。而当小千与「白龙」找回名字,也就恢复了自由。宫崎骏的这个灵感,应该是来自 Ursula K. Le Guin 的作品。
Guin 的作品 The Rule of Names(地海传奇系列),描述了小岛的居民必须在青春期后放弃名字,改用真名,但又必须将真名保密,防止被心怀不轨的魔法师操控。之后作为 Guin 书迷的宫崎骏,也从 Guin 要到了制作动画《地海传奇》的制作权。(不过,导演是宫崎吾朗,原作者 Guin 对作品也有些失望)
现在许多的网络社区,也不建议使用真名。这可能是在网络上,存在 去抑制效应。因为匿名以及没有线下交流的压力,所以网络霸凌的概率比起线下霸凌要高。那么匿名也许能保护自己,但也可能导致自己也缺乏抑制,变成霸凌者……最后,这样的社区就几乎没有实名的人了。
附言:维基百科的 True name 条目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知识。比如犹太传统,当家庭孩子的死亡率较高时,就不会给最小的孩子取名字。这样,死亡天使可能就不会夺走孩子了(算是黑户?)。
#杂谈
《死亡笔记》里讲述了个有趣的智斗故事,名字在其中非常重要,不过名字也在其它领域也有相似的状况。比如古埃及人 相信,掌握某物的名字,也就具有掌控它的力量。把危险动物或恶灵的名字,写在陶器上并砸碎它,就象征消灭了邪恶。
埃及神话里也出现过关于真名力量的传说,伊西斯得知了太阳神拉的真名,这让伊西斯完全掌控了拉。所以埃及人似乎有两个名字,一个用于社会上的识别,另一个是从不透露的真名,以免受伤害。(看来古埃及人,当时就已经在玩《死亡笔记》了)
许多热血作品,战斗时会大声喊出招式的名称,虽然不太符合常理,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力量。在 Fate/stay night 中有更细节体现,英灵的宝十分强大,具有扭转战局的功能,但发挥力量需要念出宝具的真名,将宝具「真名解放」。
「真名解放」也出现在稍早之前,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魔女汤婆婆夺走了小千与「白龙」的名字,从而控制他人。而当小千与「白龙」找回名字,也就恢复了自由。宫崎骏的这个灵感,应该是来自 Ursula K. Le Guin 的作品。
Guin 的作品 The Rule of Names(地海传奇系列),描述了小岛的居民必须在青春期后放弃名字,改用真名,但又必须将真名保密,防止被心怀不轨的魔法师操控。之后作为 Guin 书迷的宫崎骏,也从 Guin 要到了制作动画《地海传奇》的制作权。(不过,导演是宫崎吾朗,原作者 Guin 对作品也有些失望)
现在许多的网络社区,也不建议使用真名。这可能是在网络上,存在 去抑制效应。因为匿名以及没有线下交流的压力,所以网络霸凌的概率比起线下霸凌要高。那么匿名也许能保护自己,但也可能导致自己也缺乏抑制,变成霸凌者……最后,这样的社区就几乎没有实名的人了。
附言:维基百科的 True name 条目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知识。比如犹太传统,当家庭孩子的死亡率较高时,就不会给最小的孩子取名字。这样,死亡天使可能就不会夺走孩子了(算是黑户?)。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