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self-monitor)是种较新的人格特质概念,诞生时间距今仅 50 年左右。含义是确保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形象得体或符合预期。
这是一种光谱形式的人格特质,高自我监控者可能会更主动,比如密切关注自己的受众态度,而做出某种「社交变色龙」的行为。而低自我监控者的行动,更倾向于表达自己内在的感受,在各场合里具有一致性,可能会显得直言不讳。
虽然是人格特质,但环境的影响很明显。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行的地区,分别流行低自我监控者与高自我监控者。原理大概是不同环境所鼓励的行为差异,导致了某种倾向吧。
这种差异也导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行的地区,对作品的解读、偏好存在差异。比如游戏《冰汽时代》,当习惯个人主义的玩家在里面缩限个人自由,最终以极权政府的形态通关游戏时,会显示「但这一切值得吗?」,玩家通常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而习惯集体主义的 KOL 玩家,可能就会以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表达,认为这一切都值得。虽然这是社交媒体上的主流声音,但 Steam 评论不会说谎,简体中文语言的推荐率高达 89 %,与世界的推荐率 92 % 相差无几,甚至还比日文语言的推荐率 85 % 还要高。(也可能是愿意在 Steam 付费购买游戏的简体中文玩家,相对不易受到集体主义影响)
另一个表现,可能是高自我监控者更愿意在网络上匿名社交。卡巴斯基 有在亚太地区调查匿名的社交媒体帐号流行率,结果发现东南亚高达 35 %,南亚 28 %,而澳大利亚只有 20 %。虽然缺少了欧美的数据,但应该与澳大利亚具有相似性,都相对偏低吧。
附言:对自我监控的研究还有许多争议与困惑,所以这应该是个具有明显缺陷的理论,还需要完善。
#症状 #符合/高自我监控者(19 分)
自我监控(self-monitor)是种较新的人格特质概念,诞生时间距今仅 50 年左右。含义是确保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形象得体或符合预期。
这是一种光谱形式的人格特质,高自我监控者可能会更主动,比如密切关注自己的受众态度,而做出某种「社交变色龙」的行为。而低自我监控者的行动,更倾向于表达自己内在的感受,在各场合里具有一致性,可能会显得直言不讳。
虽然是人格特质,但环境的影响很明显。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行的地区,分别流行低自我监控者与高自我监控者。原理大概是不同环境所鼓励的行为差异,导致了某种倾向吧。
这种差异也导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行的地区,对作品的解读、偏好存在差异。比如游戏《冰汽时代》,当习惯个人主义的玩家在里面缩限个人自由,最终以极权政府的形态通关游戏时,会显示「但这一切值得吗?」,玩家通常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而习惯集体主义的 KOL 玩家,可能就会以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表达,认为这一切都值得。虽然这是社交媒体上的主流声音,但 Steam 评论不会说谎,简体中文语言的推荐率高达 89 %,与世界的推荐率 92 % 相差无几,甚至还比日文语言的推荐率 85 % 还要高。(也可能是愿意在 Steam 付费购买游戏的简体中文玩家,相对不易受到集体主义影响)
另一个表现,可能是高自我监控者更愿意在网络上匿名社交。卡巴斯基 有在亚太地区调查匿名的社交媒体帐号流行率,结果发现东南亚高达 35 %,南亚 28 %,而澳大利亚只有 20 %。虽然缺少了欧美的数据,但应该与澳大利亚具有相似性,都相对偏低吧。
附言:对自我监控的研究还有许多争议与困惑,所以这应该是个具有明显缺陷的理论,还需要完善。
#症状 #符合/高自我监控者(1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