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如要评论,需先加入 @gledos_science_rebirth 群组,直接在评论里点击加入,是看不到验证码的。

管理员: @gledos_green

爱发电链接:https://afdian.com/a/
饱和度战争

音乐领域存在 响度战争,而图像、视频领域也存在饱和度(色度、彩度)战争。这可以体现在屏幕领域,卖场里基本都将电视设置为鲜艳模式,手机可能默认设置屏幕的显示模式为鲜艳模式(Switch OLED 默认设置为鲜艳模式)。也能体现在商店招牌,与 红底黄字的横幅 上。

人类对高饱和度的颜色具有偏好,因为 觅食假说 认为对食物的偏好,也就导致生物对食物颜色颜色的偏好。人类过去常收集果实、狩猎,所以与之相关的 多巴胺色系 也就流行了很长的时间,就连兵马俑也是类似多巴胺色系的风格。

简单解释一下多巴胺色系,这是 2020 年兴起的色系,主要由红色、黄色、橙色、亮粉色和霓虹绿组成。虽然饱和度较高,但配上极简主义的设计,实际上不会像红棉袄一样老土。(不确定这是否又是因为 SARS-CoV-2 而诞生的东西,有人 认为这是因为不安全感,而流行的色系。)

但饱和度太高,会导致视觉、审美疲劳,所以近年又开始流行起了低饱和度的颜色(后盖)。2022 年的 iPhone 14 系列,还能看到高饱和度的红色、黄色。但之后高饱和度就消失了,直到 iPhone 17 的星宇橙,才较具有较高的饱和度。而这不仅仅是 iPhone,其它品牌的手机也在使用低饱和度。

关于视频,可以使用胶片风格滤镜调色,来降低饱和度,比如宇多田光的『One Last Kiss』MV。亦或者使用 VHS 录像带风格滤镜调色,就像 模拟恐怖 或者《主播女孩重度依赖》OP『INTERNET OVERDOSE』那样,将原本类似 Y2K 风格的中高饱和度给降低了。

附言:现在常见的低饱和度色系,有美拉德(大地色)、马卡龙、莫兰迪色系。将低饱和度的颜色,用在笔上也不错,这样写出的文字颜色会很好看。

#艺术 #SARS
Rhythm 0

Rhythm 0 是艺术家 Marina Abramović 的行为艺术,具体来说,这是 耐力艺术。就像是在玻璃房间里绝食、被锁在储物柜里五天 那样。

Marina 的 Rhythm 0,是将自己交给观众的行为艺术。Marina 表示自己是物体,在此表演的 6 小时中,自己会承担全部责任,而访客可以使用桌上的 72 个物品来处置自己。

一开始,访客温柔的献上花朵或一个吻,但后来逐渐变得暴力。Marina 的衣服被剪刀剥离,图钉刺入其身体,刀具划开其皮肤。最令 Marina 恐惧的是,有人将手枪塞入 Marina 的手中并瞄准脖子。好在访客组成了个保护团体,在派系争斗中,手枪被丢出窗外,该访客也被赶出了画廊。(来自 再見阿毛 对 Marina 的自传的摘录,算二手信息吧)

6 小时后,表演结束(?)。Marina 从物品恢复为人类,并开始直视和走向观众,而观众开始后退,并有人直接逃出画廊。多年过去 Marina 接受 卫报采访 ,「我当时意识到,public 可以杀了你。如果你给他们完全的自由,他们会变得疯狂到杀了你。」

之所以上面这段话没有完全翻译为中文,是因为 public 除了公众、大众,还有公家的意思。而中文的讲解 Rhythm 0 的文章,基本上使用了以下翻译「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有些偏离原文的含义,把了「完全的自由」翻译为选择权,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还有些文章称 Marina 将自己麻醉,这也是错误理解)

另一个理由,是 Marina 的背景。Marina 的父母都是二战期间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员,战后在铁托政府中担任要职。不过她并没有获得美好的红二代童年,而是被父母严苛、军事化的管教,以及情感上的压制。

虽然 Marina 没有直接对共产主义有直接的评价,但她早期的 Rhythm 系列作品,总是呈现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意志被压制的意象。比如 Rhythm 5 是 Marina 躺在燃烧的五星中央,不过表演失败了(亦或是成功?),燃烧让 Marina 缺氧昏厥,也导致表演中断。

所以,Rhythm 0,也许可以解读为「公权力、父母以及任何身份的家伙,都可以变得疯狂到杀了你,如果你给他们不用承担后果的完全自由」。是对任何无法被问责的的人或势力的警惕,当然,这也只是 gledos 的解读,每个作品可能都有无数种解读。

#艺术
唱出大家声音的歌曲

2023年3月,在「孔乙己文学」流行下,哔哩哔哩 UP 主「鬼山哥」创作了歌曲《阳光开朗孔乙己》,用歌曲唱出了对未来可能的 996、讨薪困难、以及劳动法不能保障劳动者尊严。

随后该歌曲被下架,鬼山哥的帐号也被封禁一段时间。即便解封后,也遭到了 shadow ban,无法正常发布视频。直到 195 天的禁言期终于结束,鬼山哥才能重新发布视频。

之后李二萌创作了歌曲《我在财神殿里长跪不起》,主题是选择躺平的无奈;「卦者灵风」创作了歌曲《是他们还没到家》,主要批评除夕不放假。以上歌曲同样都被封禁,「卦者灵风」也遭到禁言等惩罚。

另一边玩丁真梗的理塘单曲:《I got smoke》《Zood》和《烟 Distance》。虽然大体上是玩梗,但《烟 Distance》歌词中的「讽刺的是没有考试就有编制」,显然是借由批评丁真,来讨论公共议题。

2024年11月1日,「秘封厨」填词&视频,「秋桔暗笑一下」演唱&混音的丁真歌曲《群丁》(原曲《群青》),就比较锋芒毕露了。其中探讨了社会流动性差(阶级固化),偶像工厂打造出的没有思想的偶像,以及「丁真」的自我批判。

但这首歌曲并没有被封禁,而仅是被压制播放量……究竟是丁真发挥了作用,还是现在的审查力度减弱了?

#杂谈 #艺术 #音乐
全面而高质量的二创视频作品

二次创作视频,有许多种创作方向。例如「描改」通常是为 MV 重新绘制内容(如《节奏天国 Remix 10》的各种二创);或者是广义的「音 MAD」,将音频剪辑使其丰富音乐(如『危険な〇〇』);亦或者剧情向 AMV/MAD,虽然也有画面和音频剪辑或编辑,但主要为剧情服务。

那么将以上方向都「点满」,这样的作品虽然更难制作,但也更具能量。『魔女っぽいな』(像魔女一样啊)就是这样的作品,它以《海猫鸣泣之时》剧情要点,并以歌曲『神っぽいな』(像神一样呐)演唱出来。

但作者并没有简单为《像神一样呐》做填词,而是根据情绪做了许多调整,算是部分使用《像神一样呐》的旋律,所以首先在音乐上,就有新鲜感。然后是画面丰富,视频中使用了较复杂的摄影、特效,仿照游戏 UI,以及让漫画动起来。

视频还有个有趣的设计,规避了直接剧透的情况,完美一体这些内容都藏在了画面里,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知晓全局的玩家能理解到,但没有接触过的人应该看不出来。(除非看了弹幕、评论,亦或者逐帧仔细检查)

不过这样全面而高质量的二创视频作品,还是太少了。近期遇到的只有《蔚蓝档案》的『ブルアカイバー』和『ぶるーくらりん』,分别以音乐《催眠术》和《心跳不止》为基础,加入大量《蔚蓝档案》各方面的内容,所制作的二创作品。

#杂谈 #艺术
其他艺术的融合协作

融合协作不仅仅在音乐领域存在,其他艺术形式也存在融合协作。

3D 视频领域的创作者 pwnisher(Clinton Jones),在 2020 年发起了 3D 挑战:PARALLEL DIMENSIONS(平行次元)。参赛者需要使用 pwnisher 提供的「主角蹒跚的向山进发」模板,创作自己的 3D 渲染视频。

2022年4月4日,Nichijou Reanimated 项目的成果,完全重绘《日常》动画的第一集在 YouTube 发布。许多参与者绘制不同部分的画面,最终合并成了一集《日常》动画。

绘画方面,《美少女战士》中的月野兔的绘画(sailormoonredraw)可能有些融合协作的味道。但是没有人将各种画作整合起来,制作成某种精选集。

关于文字,比如书籍,似乎想不到融合协作的情况。一些电子产品厚厚的说明书,有几十种语言的那种,也许类似于融合协作……如果存在融合协作文字,其呈现效果,可能会不断变换文风。比如鲁迅的文风、电视购物风格、维基语言以及新闻联播的八股……

🔗 封面图源码 | #杂谈 #艺术
融合协作曲

之前介绍过 组曲SiIvaGunner 的混搭/融合音乐(如果是将音乐曲风换成东方风格,那么会被称作 东方再翻译),而二者也能结合,形成「融合协作(曲)」(Fusion Collabs)。

通常组曲会将各种音乐统一为相似的曲风,而混搭音乐是将 A 音乐翻译成 B 曲风。那么将一首音乐,以多种不同的曲风呈现,就是「融合协作曲」了。

+ 『今宵は飄逸なエゴイストをいろんな東方っぽくしようとした』(试着把今宵是飘逸的自我主义者用各正作的风格东方化了):使用东方各作的风格,重新演绎《今宵是飘逸的自我主义者》。
+ Gusty Garden Galaxy Fusion (Super Mario Galaxy)(风之花园银河融合):主要使用任天堂的音乐风格重新演绎《超级马力欧银河》里的神曲《风之花园银河》。
+ I Love Beijing Tiananmen Fusion Collab(我爱北京天安门融合协作曲):将《香港 97》(放肆游戏)的主题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使用 180 种风格重新演绎。(风格清单

🔗 封面图源码 | #音乐 #组曲 #艺术
社交平台上的绘画主题活动

2020年5月17日 开始,虽然没有人明确的发起活动,也没有具体的规则,但《美少女战士》中的月野兔的绘画开始在推特火爆,成为了当时动画大新闻。

在这期间,画师在推特等地使用 #sailormoonredraw 标签发布此主题的绘画作品,简直就是狂欢一样,与《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里提到的情况类似,都是没有事先沟通,活动发起后却像病毒一样传播开。

除了 #sailormoonredraw 之外,还有许多相似的绘画主题活动,比如 #blacktober 是将二次元角色非裔化的活动;#jackochallenge 是以《罪恶装备 -STRIVE-》中的 Jack-O 下蹲动作绘画活动;#colorwheelchallenge 是将角色放进色相环中。

图片 1:《美少女战士S》第 36 集的截图,相关链接:sailormoonredraw - pixiv 百科
图片 2:芦谷耕平绘制的 JOJO 版
图片 3:Alto-kun 绘制的高达版
图片 4:大川 bkub 绘制的 Pop 子版
图片 5:Demon of Lust 绘制的高卷杏
图片 6:原始的 Jack-O 下蹲动作
图片 7:Mochi 制作的灵梦的 Jack-O 下蹲动作 动画截图
图片 8:𝔖𝔬𝔢𝔪𝔶 绘制的「东方 Project」色相环,备注:作者患上了肌腱炎,所以只能推迟色相环的绘制
图片 9:Esther 绘制的色相环
图片 10:Nyura 绘制的色相环

#历史 #艺术 #清单
模拟恐怖、数字恐怖和 EXEcore

模拟恐怖 (Analog Horror) 是被 Local 58 节目所提出的风格,特征包含模拟信号的电视节目、VHS(录像带)、EAS(紧急警报系统)以及一些其他的唤起恐惧的元素。

模拟恐怖比较知名的作品有基于 Slenderman(瘦长鬼影)开发的一些游戏,以及《玩具熊的五夜后宫》,还有许多 Steam 上的 VHS 风格的恐怖游戏。

数字恐怖 (Digital Horror) 算是模拟恐怖的近亲,但载体是数字信号,比如录屏顶部有 www.bandicam.com 的水印、低质量又怪异的 Flash 动画、Comic Sans 字体,以及比 Web 2.0 风格更古早的网页设计等。

之前提过的 sm666 也能算作数字恐怖风格,《心跳文学部》的其中一部分内容,也被认为是数字恐怖,比如粗体的 Comic Sans 字体。

EXEcore 类型最经典是 Sonic.exe,这类作品通常都会以 .exe 来结尾,画面充斥着血海和黑色的天空,以及血腥的游戏角色,还会有些倒放的音乐,算是 Creepypasta 下的「消失的一集」分类的游戏分类。

相关视频:Digital Horror and Flash Aesthetics, 【中字】数字恐怖以及Flash美学

主要内容来自 美学维基 Aesthetics Wiki

#游戏 #艺术
美学维基 Aesthetics Wiki

这个维基上有各种美学(也许可以叫做画风?),比如经典的罗马、海盗美学,也有一些可能叫不出名字的美学,比如:

图1:Weirdcore(怪核),低清晰度,奇怪对比度的文字(可选),并不精致的特效(可选),整体突出令人不安的感觉。

图2:Dreamcore(梦核),与怪核相似,但整体给人安全感。

图3:Liminal Space(阈限空间),是后室 (Backroom) 的主要美学,阈限空间美学主要是大而空的建筑物内部,氛围是怪异和令人不安的。

图4:Y2K(千年虫),这是上世纪 90 年代的未来主义美学,光滑、反射、淡蓝色(网络的颜色?)大概就是这些特征,影响了一些壁纸和 UI 设计。

很酷的维基,让我知道了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一些软件 UI 因此变得不规则了起来……

#网站 #清单 #艺术
氢壁纸

氢壁纸是一加手机系统氢OS的衍生物,2015 年最初的版本有着非常独特的首屏界面,名为氢视窗,在顶部占手机屏幕的三分之一左右。通过氢视窗切换壁纸时,壁纸图片仅在氢视窗里展示,同时氢OS会抓取图片的色彩,并将它配置到背景色。这种效果有些接近音乐专辑封面锁屏。

不过其他系统就没有这种功能,所以自制的像氢视窗壁纸的,就被称作氢壁纸了,酷安流行过一段时间,也出现过创意氢壁纸 (com.xyznh.makeimageqin) 这种能够制作氢壁纸的软件,还扩展了风格,比如除了纯色,还可以用模糊特效,或者边缘的形状不规则等。

🔗参考资料 | #历史 #艺术
黑乐谱的起源

也许是以五线谱来呈现,就会看到黑色的一片,所以被称作黑乐谱吧,国际上则称之为 Black MIDI。

现代意义的第一个黑乐谱作品,是 2009年4月29日 在 Niconico 动画上传的《最終鬼畜フランドール・S》(封面图)。特征跟现在流行的不太一样,除了「瀑布流」一样的乐谱,还有五线谱,所以就能看到乐谱的一些地方完全黑掉了。

所以黑乐谱通常是「视觉系」的作品吧,因为看到多彩的线条落下,会带来一些愉悦情感。黑乐谱还和弹幕射击游戏「东方 Project」有些接近,因为都是由大量的单个物件,组成华丽的乐谱或者弹幕,所以第一个黑乐谱作品就是「东方 Project」的音乐吧。

#音乐 #艺术
最知名的《东方Project》像素艺术

从 2017年 与 2022年的 /r/place 活动与夏日绘板,都能找到风格相似的像素艺术,如图所示。

这是艺术家 chopper 的作品,最早能追溯到 2007年的 《ぱちゅコン! Defend the library!》这款同人游戏,2009年,chopper 将素材发送到了 pixiv,随后 夜夢 参考了这些风格制作了大量的动态鼠标指针,比如 博丽灵梦 的。

《东方Project》的像素艺术除了 chopper 的之外,atwiki 也收集了一些其他作者的作品。

#考据 #艺术 #历史 #主题 #东方 #像素艺术
使用了 xBRZ、Hqx 缩放算法的游戏们

xBRZ、Hqx 缩放算法主要用在模拟器上,主要特点是通过形状来抗锯齿。常见的图像缩放算法有近邻取样插值与线性插值,前者只适合二倍、三倍长宽的等比例放大,后者会使图像变得模糊。而 xBRZ、Hqx 缩放算法可以使图像的边缘保持锐利(不模糊),画风独特。

Sokpop Collective 是专注于开发各种有趣画风的游戏公司,大部分游戏都有鲜明的美术特点。该公司有三款游戏使用了 xBRZ 或者 Hqx 缩放算法,如视频所示。第一款是 Popo's Tower ,这款游戏除了使用缩放算法,还使用了景深以及一些模糊的滤镜,使游戏有更多的质感。

第二款是 Pocket Watch ,这是一款 2D 游戏,所以体验上更接近 FC、GBA 模拟器使用缩放算法的质感。

第三款是 Kochu's Dream ,画面很干净,设计上也有 N64 上的《塞尔达传说 时之笛》的复古感。

但要具体分清这些游戏使用了 xBRZ 或者 Hqx 缩放算法,估计只能做实验,或者向开发者来求证了,因为这两个算法相似,仅在宽度为 1 的同色像素上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也可能开发者在原有的算法基础上重新制作了新的缩放算法。

---

2023年7月20日 更新:想起来还有一款游戏,是 3DS 和 NS 版《动森》,里面自定义是像素画,但是会经过某种算法让,让画面变得平滑。(有时会有副作用,但通常效果不错)

#游戏 #原理 #艺术 #像素艺术
Corporate Art Style / Corporate Memphis

由于这种艺术风格制作容易,甚至出现了 Humaaans 这个 CC0 协议的素材库[图1],所以大量面向消费者 (2C) 公司主页都使用了这样的风格,这会让用户感到友善、平等的「科技乌托邦」氛围。

其中 Facebook 的 Alegria 风格 则更加抽象,比如紫色的人物皮肤与夸张的身体比例[图2]。

李思思 为 slack 创作的 风格 有蜡笔的质感[图3]。

いらすとや 在 2012 年创建了可爱风格插图素材网站[图4],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机构使用了 irasutoya 的素材,所以逐渐也成为了 Corporate Art Style 。

相关文章:
渗透各大网站,插画风格「Corporate Memphis」描绘出科技乌托邦幻象
Why does every advert look the same? Blame Corporate Memphis - WIRED
Opinion: The “corporate” art style and why it doesn’t feel like real art

#艺术 #清单
Sayclub Avatars 风格以及发展简史

2000年11月,韩国 Sayclub 公司开始首次销售一种可自定义的「虚拟形象」,这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2003年1月24日,QQ秀上线试运营,上线半年后,总收入就达到了 2500 万元。

因为 Avatars 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所以许多韩国游戏开始将 纸娃娃系统 作为必要的系统之一,最后到现在,纸娃娃系统甚至成为了一些游戏的主要收入来源。

现在部分使用像素风格创作的 Avatars 有时就被叫做 Sayclub 风格。而元宇宙 (Metaverse) 可能就会是 Avatars 的完全形态。

#游戏 #历史 #艺术 封面图 #像素艺术
拼贴画 (Collage) 与动画

一种剪下并拼贴纸片等各种材料到平面上的艺术形式,从流行起来到现在不到一百年。其中的超现实主义拼贴画是视觉冲击感最强的,所以一些动画会使用这样的形式丰富动画的内容。以下是使用了拼贴画的动画们:

(2008)《狱·再见!绝望先生》全部 OP [视频1, 2, 3]
(2009)《忏·再见!绝望先生》OP2 [视频4]
(2009)《化物语》E01 以及一些其他的地方 [视频5]
(2011)《魔法少女小圆》系列的主要的美术风格之一
(2015)《超人幻想》ED1 [视频6]
(2018)《Fate/EXTRA Last Encore》E06 E07 E09 使用许多「小圆」的视觉风格,但大部分的情况都脱离了「剪」这一特征,所以只能说稍微含有一些拼贴画的元素 [视频7]

《绝望先生》的 OP 来自于 Ohys-Raws 压制的 S1+S2+S3+OVA 全集

#清单 #动画 #艺术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Minimalist Anime 风格的插图是很适合成为壁纸而生的一种风格。

在网站 Deviantart 中通常会直接简称为 minimalist ,这样的极简风格适合作为壁纸,因为颜色尽可能没有渐变,色块也分明,相对常见的插画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制作教程: Minimalist Wallpaper Guide | Inkscape - ncoll36

封面图: 1, 2, 3, 4

#动画 #艺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