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爱发电捐赠链接:https://afdian.com/a/gledos

管理员: @gledos_green
假色

人眼看到的自然颜色有限,大约能看到 380~760 纳米波长的光。虽然 X 光片、热成像仪的画面也能被肉眼看到,但算是重新映射了色彩,所以被称之为 假色。与之对应,未经映射的就是真彩。

NASA 发布过一些彩色的月亮,比如 封面 是一副合成制作的假色图。红色区域表示高地,蓝色至橙色阴影表示月海。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主望远镜,观测的是 600~28500 纳米波长,所以它拍摄的宇宙照片,基本都是假色。

假色让可视范围仅有 380~760 纳米波长的人眼,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无论是 X 光片中的肺部,还是远在 6500 光年的 M16 星云。色觉辨认障碍 人士所使用的重新映射颜色功能,也算是一种假色。

假色现在非常常见,手机屏幕中的照片,也是假色。因为摄像头无法精确捕捉物体的色彩,色彩空间的精度和容积受限,以及显示设备无法忠实还原亮度和色彩。所以这些照片只能算作近似真彩色,未来的技术也许能更接近,但可能永远无法到达真彩的真实。

附言:声音也有「假声」,在 52 赫兹鲸鱼 的故事里,演示用的音频往往会提升频率,不然人类难以察觉。耳机的低频下潜功能(Low-Frequency Extension),可能也算是「假声」。

#杂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