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管理员: @gledos_green
桥洞、水泥管和水泥公交站等设施

桥洞、桥下算是一个经典的没钱就能睡下的地方,可能各个城市城市的桥洞都有人睡过,大概也成为了某种梗。

水泥管,在建筑物附近或者烂尾楼等地可能有闲置的水泥管,这个遮风避雨的效果不错。哆啦A梦经常在水泥管的上方睡觉,大概是直径太窄了,动画 Flip Flappers 中的水泥管倒是非常大,之后被主角帕皮卡装饰成了秘密基地。(如图所示)

公交站,各个城市的都有些差异,有的会使用倾斜的座位,防止有人躺在上面。不过有半包围的公交站,能遮风避雨,曾经睡过一晚,深夜时又来了一个人力三轮车司机,好在有两张长椅。

#穷人住哪儿
㓥房、群租房、棺材房与笼屋

㓥(劏)是粤语词语,意为把动物由肚皮切开,再祛除内脏,所以 㓥房 是指将住房分割成多个房间,比如使用木板进行分割,2014 年调查发现㓥房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约 5.7 平方米。

群租房 大概会在房间中摆满床位,所以个人面积会很紧张,可能只有一个床位和私人储物柜,好在大多租客只是短期入住。

棺材房 正如其名,因为高度较低所以甚至无法坐起来,但过于狭窄的房间也可能被叫做棺材房。

如果说前面的房间都还算是有墙,或者看起来算是整洁,那么 笼屋 就更可怕了,因为看起来就像是装动物的笼子,不过香港政府对笼屋的定义比较宽泛,群租房也可以被分类进去,只要出租的床位达到 12 个。

#穷人住哪儿
地下井的井居者

2013 年,王秀青在北京市区靠洗出租车为生,有三个孩子要供养,为了省下房租,他在朝阳区一个地下井住了超过十年,可能由于超生的情况,所以之前没有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可能是因为拖欠超生罚款,女儿十多年没有上户口。(申请低保的规则,有地区差异)

虽然名为地下井,不过可以准确的称为「热力井」,这样寒冷的冬天也不会被冻死,不过夏天因为太热就直接睡在井上的草坪上了。

2000 年左右,王秀青所在的地下井住了 30 多人,最初来的时候确实这里挣钱多,但现在老家可能也容易挣钱,不过已经习惯了这里,所以如果没有意外就不会改变这样的生活方式。

意外是什么?是有记者报导了此事,很快就有人将热力井用水泥封住了,于是王秀青只能回到老家了,好在低保突然也能办理到了。

🔗参考资料 | #穷人住哪儿
成都柜族

成都的工地附近可能有一些能住人的集装箱,虽然被称作集装箱,但实际上更接近板房,只是墙面不能活动。

潘渭居住的价格只要 180 元,这比北京防空洞的价格还要低,不过这种集装箱通常会放置到城市边缘或者建筑工地附近,所以地理环境会不好,主要还是作为建筑公司作为工人宿舍用,因为这会比拥挤的活动板房好一些。

2014年2月10日,出现了相关报导《成都8000“柜族”集装箱中安家》,但十天后央视新闻出了辟谣,也可以说是勘误的视频报导,就是没有关系是不能住在导报中的位置,需要自己准备空地,然后让公司运输集装箱才行。——《“柜族”真相》。

封面图来自:租房太贵?花6元住在集装箱里成了新潮流

#穷人住哪儿
《北京折叠》的原型?北京鼠族

《北京折叠》是知名的短篇科幻小说,有着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生活在相互隔离的不同空间的设定。这跟「北京鼠族」有着一些相似性。

因为「珍宝岛特别军事行动」等事件,导致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苏处在核战争的边缘,导致了全国「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运动,就修建了许多防空洞。

「90年代末,政府开始把一些防空洞、地下隧道外租,它们被改造后作为出租房租赁。目前北京有 5500 个地下室,没有人确切知道地下室居住了多少人,据估计有 100 万人」—— 中国日报网 曾如此报导。

地上的高楼与地下的防空设施,区别本地与外地的户籍制度,亦是相互隔离的不同空间,这也许就是《北京折叠》的灵感之一吧。

相关 NHK 纪录片:《北京鼠族》(也是封面图)

#历史 #纪录片 #穷人住哪儿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