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爱发电捐赠链接:https://afdian.com/a/gledos

管理员: @gledos_green
锂与人体

锂是很常听到的金属,因为被用于可充电电池,而被熟知。虽然电池中的锂来自锂矿,但空气、水体里含有微量的锂,经过生物富集作用,被人吃下。好在自然中的锂暴露大概不会危害人体,锂离子化合物也被作为精神科药品,用于抑郁症治疗。

关于 锂中毒,血液浓度达到 1.5 mEq/L 以上是轻度,超过 3.5 mEq/L 可能致命。锂主要被胃吸收,所以过量服用含有锂的药物,或者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才可能中毒。不过具体中毒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药理作用同样不明确,仅知晓它能作用于细胞的离子通道。

因为抑郁症是自杀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地的锂浓度有差异,有人想到当地锂浓度是否与自杀率有关,便进行了调查。有学者整理了过去 15 篇生态学研究,对比了各地饮用水锂含量与自杀率,结果发现确实存在一些关连性。

是否能像 自来水加氟 保护牙齿一样,往自来水添加少量锂,以此保护人类?现在可能不行,因为过去自来水加氟的时候,铅污染等灾害还未被大众熟悉。所以在科学信誉没有过去强大的现在,难以推广自来水加锂的操作。

既然人体血液中的锂,主要来自食物,那么也能直接检测食物,从而找到血液中的锂来源。胡立刚 团队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彭湘莲团队合作,研究了北京和长沙地区产妇脐带血的锂含量。结果北京浓度高了近 20 倍,但无法找到暴露源,之后财新网和 环生实验室 删除了相关报道,可能不会有后续研究了吧。

#science
视听异步

视听不同步,不是很常见的情况,可能只有蓝牙耳机编码延迟,是平常可能容易注意到的视听异步。不过由于解码器差异,甚至是电气结构也会带来延迟,只是过于微小,所以应该无法察觉。

那么视听异步问题有多严重,才会被发觉?欧洲广播联盟推荐的差异,是在 +5 ms 与 -15 ms 以内。即声音在画面前 5 ms,与声音在画面后 15 ms。只要在 +40 ms 与 -60 ms 以内,就不算电视台事故。

而蓝牙编码的延迟有许多超过 100 ms,所以多数人都会察觉这种延迟,但也有缓解方法。只要都延迟相近的时间,那么也能实现同步。蓝牙有个 AVDTP 1.3 协议,该协议的 延迟报告 功能,能让耳机将延迟发送到设备,如果播放设备、软件支持,就会调整延迟实现同步。(但也可能报告的延迟太高,导致 音频比更画面快的情况。)

不过该功能仅对视频有效,需要实时播放的游戏,就没法利用了。Michelle Annett 搭建了个高性能数字画板,最低延迟仅 1 ms,然后面向测试人员时,使用各种不同的延迟。结果发现,在特定情况下用户能区别低至 1 ms 与 2 ms 的延迟,所以不能给画面添加过多延迟。

在音频有延迟的情况下玩游戏,多少延迟会被感知以及产生负面影响?Topi Kaaresoja 的实验表明低至 19 ms,大多数人会在 70 到 100 ms 延迟时出现负面影响。(附言:触觉/震动的「主观同时性」低至 5 ms)

参考了一些 David Halbhuber 的论文 The Effects of Auditory Latency on Experienced First-Person Shooter Players。该论文研究 CSGO 的耳机延迟影响,发现 40 ms 几乎不影响,更高的 270 ms 会带来明显的紧张和消极影响,但缺乏中间数据,因为这是仅有 28 人参与的小型实验。

#science
盲法试验、安慰剂与反安慰剂

现在测试药物效果等情况,往往会使用盲法试验。比如让病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情况,这就是单盲实验。通过对比药物与安慰剂的效果,从而得知药物的有效性是否超过 安慰剂

那么为什么常见的药物试验是双盲?这是因为 观察者偏见,观察者可能无意识的希望结果偏向自己的目标。比如分发药物的医生,如果知道自己分发的是安慰剂,可能就会无意表露出,可能缺乏药效的情绪。

关于安慰剂,还有一些有趣的特性,越是看起来「厉害」的药物,其效果越强,目前发现注射剂(惰性)> 胶囊 > 药片。并且发放者对病患表达关心、友好和同情,也能提高安慰剂的效果。

如果有人相信自己是圣女,自己的血液能治疗他人,同时被治疗者也如此相信,那么这会是相当有效安慰剂吧。不过安慰剂产生作用的机制尚不确定,也许有仪式感对精神带来的抚慰,从而影响身体。

反之,对药物的恐惧,亦或是对医生、药物不信任,也可能会降低真正药物的效果,这被叫做 反安慰剂效应。比如 COVID-19 疫苗临床试验时,有大量安慰剂接受者报告了不良反应,据此推算,大约有 2/3 的不良反应是反安慰剂效应带来的。

gledos 是容易自我暗示的类型,在看 美希命 制作的《命运石之门 0》中文剧情时,有评论说胃疼,结果 gledos 真的出现胃疼症状。所以大概很容易被(反)安慰剂影响吧,只要看过药物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多半就会出现不良反应。

#science
计算能力强,反而容易出错的题目

最近真理元素(Veritasium)发布了个有趣的视频:On These Questions, Smarter People Do Worse,介绍了聪明的人更容易错的一种问题。视频内容主要来自 Dan Kahan 的研究,那么直接从他的论文来看就好。

标题是 Motivated numeracy and enlightened self-government,研究者发现有种不能一眼看出优劣,需要稍微计算一下的 2 × 2 的图表数据,在部分情况下,计算更强的人反而容易出错。

实验过程是先测试基准数据,图表 1 是虚构护肤霜的效果数据,要求判断护肤霜对皮疹是否有效。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水平越高的群体,正确率也越高,这符合预期,不过接下来的情况就很微妙了。

接下来实验更换了文字部分,数字依然是相同的情况。只是将护肤霜对皮疹的有效性,修改为了禁枪问题。结果倾向不同党派的实验对象,明显因为意识形态差异,导致计算能力受到影响。

而更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计算能力更差的群体,相对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小(正确机率与护肤霜相近)。反而是计算能力更强的群体,更容易选错。所以至少在这一问题上,更强的能力反而会让人盲目?这确实是相当有趣的研究。

#science
不锈钢化学成分测定液

2005 年,有人申请了专利《不锈钢化学成分测定液》,编号为 CN1793869A。这是用于对合金成分检测的溶液,有一系列试剂,能检测合金的钼、镍含量差异。

其中有个 N8 分析测定液,由氢氧化钠、EDTA、酒石酸钾钠、盐酸羟胺、丁二酮肟和蒸馏水组成,能够检测 304 不锈钢。过程是滴在受试金属的表面,然后在液体与其他位置表面通电,观察颜色就好。正常情况会呈现红色,这表示镍的含量大于或等于 8 %。

304 不锈钢的镍含量,在 8 % ~ 10.5 % 左右,只要发现低于 8 % 的合金,那么就绝对不是 304 不锈钢。对于工厂的检测,以及回收不锈钢,都能快速检测,确实是个好方法。

这种成分测定液,在淘宝也能买到,大概叫做「304 不锈钢检测液」。购买的人数不算少,说明许多人都科学实验感兴趣吧(笑)。只是一些不锈钢厨具的商家,会在消费者询问能否用通过测定液的测试时,给出测定液不准确,甚至是有毒的说法,尝试打消顾客对实验的热情。

#science
印第安扑克

印第安扑克是《某科学的超电磁炮T》里的道具,可以录制与播放梦境。从而能够学习他人的技能,经历有趣的冒险等。而在 2024年9月24日,REMspace 的研究人员实现了在梦境中交流,虽然还有许多局限性,但也是一个里程碑。也许现实版的印第安扑克在路上了。

虽然直接解码梦境,目前的科技还做不到,但是有间接的获取梦境的方案。过去科学家发现处于清醒梦期间的人,活动身体也会产生一些电信号,那么让受试者在清醒梦中说事先约定的话,外部再记录面部肌电图,那么「梦语」就被记录下来了。(电信号与单词的对应关系)

上面的方案来自 2022 年的 Michael Raduga,论文标题是 ‘I love you’: the first phrase detected from dreams。而在两年后,技术得到了升级,实现了「异步联机」的梦境聊天效果。

过程是受试者 A 先诱导进入清醒梦,然后耳机传递一个随机挑选的词语,受试者 A 在梦境中念出这个词语。这样机器就能记录下这段梦语,随即翻译成文字,然后受试者 B 从机器处获取这个词语,最后在醒来时说出。

这个实验的局限性还是很大,能传输的仅有文字,并且很短。而梦语的研发难度也不清楚,还需要诱导进入清醒梦。很难说这个方案是否能传递复杂信息,但确实是有趣的尝试。

#science
Bomb pulse

1945 至 1963 年,许多核试验导致的大气中的碳 14 增加,而这种机制能用来测定物品的形成时间,比如检测尸体、红酒甚至是画作的时间。

原因是核弹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中子和伽马射线,这些射线会与大气中的氮 14 原子发生碰撞,使其变成碳 14 原子。随后被植物和动物吸收。因此核弹爆炸导致了生物中的碳 14 浓度急剧增加,这会形成一种标记,这种现象就叫做 Bomb pulse

Bomb pulse 测量的精度能达到 1~2 年,但随着化石能源的燃烧所生成的碳 12,这稀释了大气中的碳 14,结果就是 Bomb pulse 的时间戳功能对于新物品几乎没有用了。

但你也可能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化石能源对于放射性碳定年法也有影响,虽然目前带来的误差似乎不算大,但在完全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碳 14 被碳 12 稀释过头时,新制造的衬衫检测起来也像是 1000 年前一样……

相关文章:
+ Fossil-fuel use is confusing some carbon-dating measurements
+ Radiocarbon’s Blast from the Past

#scienc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