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管理员: @gledos_green
feedId:41751333293233152+userId:72293267967091712
为什么 1.0 是标准视力?

视力表上的 1.0,或者 20/20、6/6 以及 5.0 都是被称为标准 视力。从设计上来看,这个数字代表人眼可识别边长 5 弧分,笔画间隔 1 弧分的字体。以常见的 标准对数视力表 来说,就是在 5 米的距离,识别边长 7.27 毫米,笔画间隔 1.454 毫米的 E。

为什么选择识别边长 5 弧分、文字笔画间隔 1 弧分作为标准视力?答案是眼科医生 Herman Snellen 这么随意设计的(可能稍微统计了一下,然后为了计算方便,就选择了)。目的应该是为了效率,毕竟早期的视力测试测到 1.0 就结束了,所以当时的视力表也就没有比 1.0 更小的测试文字。

然而过去用来评论视力一般/正常的 1.0,现在可能就是优秀视力了,因为现代人的近视率比起过去相当高,甚至东亚学生群体的视力可能一大半都达不到 1.0。

附言:视力表只能测试可识别的最小可区分的两个轮廓,不等于测试眼睛分辨率。所以视网膜屏幕,不一定都超过了人眼极限。(John Hable

附言 2:有统计的极限视力,是 20/8.9(2.25),这也近理论极限。如果视锥细胞密度、晶状体都很完美,那么最强视力可能是 20/7.1(2.8),也许这样才能看到 满盈的金星 吧。

参考了 Paulus T. V. M. de Jong 的论文 A history of visual acuity testing and optotypes

合集版本(博文) | #考据
图像比较滑块

封面 的演示短片,是图像比较滑块,其起源不太可考。不过还是能找到流行的源头:ZURB。ZURB 是网页设计公司,在开源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比如响应式前端框架 foundatio

2013年6月,ZURB 在改进 无头浏览器截图工具 时,需要展示两个图像之间的视觉差异。而常规的方法不够有效(就像「找不同」游戏一样麻烦),于是 设计主管 推荐了加拿大鹅网站的 仿冒品对比页面

此页面中,用户能移动滑块,精确的比对两张图片相同位置的差异。然后 ZURB 的开发者使用 jQuery 复刻了此功能,并认为这个工具非常实用,于是在完善后开源到了 GitHub,其名为 TwentyTwenty

附言:TwentyTwenty 的含义是指视力正常,因为 20/20 是指在 20 英尺距离,看到理论正常视力的内容,也就是 1.0 的视力。(说明「找不同」游戏确实麻烦)

ggame | #考据
鼠标宏、Aimbot 与 cfg

按下侧键,各种技能依次释放,这可能是一些玩家在 RPG 游戏中使用的鼠标宏。鼠标宏的关键在于「」字,这是一种让键入、点击自动化的工具。鼠标或者鼠标驱动只是宏的载体。

不过宏的口碑较差,因为一些宏完全破坏了游戏的公平性,比如有的固定弹道 FPS 游戏,使用自动压枪的宏就能带来明显优势。原理是按下鼠标左键,鼠标就会自动移动,抵消游戏枪支的后座力。并且宏不涉及内存读取,所以不被当作通常意义外挂。

甚至有游戏官方支持的宏。2012 年《A.V.A 战地之王》官方推荐了燕双鹰旗下的血手幽灵鼠标,然而这款鼠标拥有「特血核心3」功能,只要额外付费 189 元(打折后为 129 元),就能获得压枪宏,使枪支仅剩一些随机散布。

如果宏能读取颜色,那么还能做出 Aimbot。比如有人用 AHK 做出了 Apex 的 Aimbot(需要金镜让敌人呈现红色)。而这些方法大概都能绕过常规外挂检测,只能被人工检测,成为令人头疼问题。尤其是 CS2 暂时没有人工检测……

起源引擎的游戏,还有 cfg 这种可能增加优势的工具,它虽然是游戏自带的可编程配置文件,但是能做到一些独特的行为。比如 CS2 的 cfg 能让连跳很快,原理是低帧速时,玩家跳跃更强,所以只要让跳跃的时候降低帧速就好(现已修复)。Apex 的 superglide cfg 也是相同的原理。

#游戏 #杂谈
名称的倾向性

Linux、GNU/Linux;PGP、GPG;AMD64、x86-64。这三组词语通常是同义词,但是倾向性各有差异。

GNU/Linux 可能是其中最知名的命名争议。支持者认为含有 GNU,是承认了 GNU 自由软件运动的作用,并与 Android 等含有 Linux 内核的系统区别。而反对者认为 Linux 已经是流行的系统词语,并且核心功劳确实是 Linux,再者这个名单并不固定,比如 GNU/Linux/X……

PGP 的开发者出版了早期源码,也将加密算法开放为了 OpenPGP 标准。但大多数用户还是习惯使用开源实现 GPG(GNU Privacy Guard)来称呼,甚至 GitHub 的指南 里也不提 PGP。不像 BitTorrent 受欢迎,即使大多数人都用第三方的兼容 BitTorrent 协议客户端。

可能是持有 PGP 的 NAI 公司(现 McAfee),在 2002 年后不再经营 PGP 个人相关产品,导致只能使用 GPG。不过这真的能撼动过去 PGP 的大名吗?有些让人疑惑。

x86-64 是 AMD 率先实现的 CPU 架构,其品牌名为 AMD64。所以使用 AMD64,有一些纪念 AMD 贡献的意味。而 x86-64 是中立的说法(简称 x64),两种写法都很常见。

gledos 通常会使用书写简单的 Linux。考虑到 PGP 的贡献,除非特指 GPG 软件,通常使用 PGP。最后通常不需要选择 x86-64 或 AMD64,因为这通常是 release 中编译出来的可执行文件的名称。

#杂谈
Livid 语录节选(2007 年)

也许能看出,Livid 从刚建立 V2EX 时的耐心、热情。但是因为不可抗力,以及恶意滥用的用户,而变得不再有耐心,也失去了热情。

ggame
两种不同的数字键盘

从封面图能看到,现在流行的手机与电脑/计算器数字键盘键位,有明显差异。它们 0 的位置相似,不过其他数字颠倒排列了。

他们之间的差异,也许能从历史中找到原因。电脑数字键盘 源自加法机、收银机等计算工具,而加法机流行的键盘排列是小数在下,大数在上。这可能与机械结构设计方便有关。

手机数字键盘 是大众化的产品,阿尔方斯·查帕尼斯(人体工程学提出者)与贝尔实验室通过实验统计,认为这种排列适合市场。究其原因,可能也受到当时电话的旋转式拨号盘影响,因为拨号盘的顶部是 1。

可惜没想到,未来的电脑会成为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的设备,甚至是每个人拥有的设备。结果两种数字键盘相互打架了。

附言:有人 认为电脑数字键盘的设计,受到了 本福德定律 的影响(此定律表示常见数字 1 为首位的出现的概率有 30 %),所以将 1 排列在底部方便输入。而手机号码的概率相同,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附言 2:这个问题已经被 许多人 讨论过了。编写最详细的可能是 Francesco Bertelli 的《数字键盘的简史》。

附言 3:这种差异,如果能通过修改手机设置,改成电脑数字键盘的键位就好了。不过似乎没有简单的方法。

#考据
《蔚蓝档案》简中服的兔女郎和谐

2024年2月22日,《蔚蓝档案》简中服官网发布了「未来视」消息,给出了未来三个活动的安排情况。前两个活动都给出了相关新卡池的海报,但是【船上的兔子追击者】活动并没有给出海报,只有新卡池的名称:妮露(邦妮)、花凛(邦妮)和明日奈(邦妮)。

而在哔哩哔哩发布的日程笔记底部,给出了【船上的兔子追击者】活动的「活动横幅」和「招募横幅」,不过刚好都看不到服装,只有大头照。

2024年3月16日,蔚蓝档案发布了限时活动《船上的兔子追击者》的预告,终于出现了邦妮系列较完整立绘(封面图右侧)。但是立绘被小春和名称完全遮挡住了。

并且有人从客户端解包,得到了卡池演示视频。除了贫乳的妮露,花凛和明日奈的立绘均有小春遮挡。并且 3D 小人被「圣光」遮挡,尚不明确实装之时,模型会如何修改。

ggame
时间正序,时间倒序?

常见的 IM 软件,包括短信的聊天内容均是时间正序排列,新内容在底部部,并且视窗默认在底部。而博客、新闻网站往往是时间倒序排列,新内容在顶部,并且视窗默认在顶部。可以看出不同的信息媒介,似乎有着不同的排序倾向性。

早期的邮箱软件,比如 Microsoft Mail 使用的是时间正序。而后来的网页邮箱基本都是时间倒序,也许问题出在网页的限制。网页从加载原理上说,是顺序加载,并且只考虑网站从上往下阅读的情况(锚点跳转除外),所以早期无法使网页视窗默认在底部。现在网页依靠大量框架,即使有明显加载时间,用户也能接受,大概就不是问题了。

论坛的设计比较奇怪,帖子页面是时间倒序,新内容在顶部。而进入帖子查看回复时,新内容在底部,内外分别使用了时间倒序和时间正序排列。这种设计大概源自万物起源 Usenet。

如果试着统一论坛的排序,那么就像封面图的下半部分一样,让帖子反着排列就好(虽然需要让视窗默认在底部)。也许还增加了额外好处,那就是以发帖顺序排列,页码与内容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

这个话题源自 gledos 在使用 Thunderbird 时,注意到邮件排列是时间正序,跟网页邮箱常用的时间倒序不同,所以打算探讨一下常见的排序差异。

#杂谈
模块化规避版权

在开发兼容软件时,遵循 净室设计 原则可以有效规避版权风险。这意味着只需确保软件的独立开发即可,就像之前提到的一些例子,比如 Gnash(兼容 Flash)和 ReactOS(兼容 Windows)。

净室设计的核心原理是:A 队对原始软件进行反编译,制定出兼容目标的技术文档。然后,B 队基于这些文档独立开发软件。最后,C 队对 B 队开发的兼容软件进行校验审查,确保其中不包含受到版权保护的代码,从而保证其干净性。

这种模块化开发团队的方法,是规避版权风险的有效途径。过去的 IBM 兼容机 也是这么来的。而对于已经完成的软件,也有模块化设计。

比如游戏模拟器可能无法提供原始 BIOS、密钥等,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因此玩家需要从自己拥有的游戏机中提取。另外,一些软件的开源许可证可能与其他软件不兼容,这时需要手动下载更符合开源标准的版本,比如 FFmpeg(GPL 版本)

过去,流行的 P2P 文件分享软件通常内置了中心化的搜索功能,但这很容易受到版权法的影响。然而,随着 BitTorrent 的出现,它终结了软件提供内容搜索功能的惯性思维,最终让 BitTorrent 成为了赢家,即使用起来可能麻烦了一些。

原文 写得太乱,所以让 GPT 润色了一下)

#杂谈
对 V2EX 敏感词的研究

V2EX 具有敏感词系统,但是跟大厂的敏感词系统有明显差异,那就是部分敏感词,只要试图发送,就可能导致帐号被降权,或者 ban IP 一段时间。

封面图是从受害者反馈里,找到的敏感词以及限制或惩罚。关键词可能有遗漏,因为部分情况,需要多个关键词才会触发限制或惩罚。

帐号被降权后,发布的新帖会置底,原理是隐性的扣除发帖时间,使其被排在瀑布流之后。并且降权帐号回复 @ 他人时不会提醒。相当于成为隐形人,即使是在各种 Shadow banning 中,也是最影响用户体验的。

然后是遭遇 Deactivate,用户会被强制登出,密码会被修改成随机内容。用户需要重置密码才能登录网站,而这并没有明显提示。

ggame
通用、特化与通用特化硬件

过去电脑图形显示对 CPU 的负担太大。于是有人给电脑装上了 协处理器,本质上是另一个 CPU。但效果有限,所以特化度更高的 GPU 也就诞生了。

GPU 因为 CUDA 核心/流处理器数量很多,并且内存访问速度很快,所以图形效率相比 CPU 具有优势。既然 GPU 能解决图形问题,理论上其他合适的问题,也能解决。

于是 20 世纪 90 年代就有人用 GPU 来破解 RC4 加密算法,以及用来创建人工神经网络。虽然实用性暂时还不高,但之后 GPU 的算力发展很快,快过摩尔定律。于是更多人注意到了 GPU 的优势,其中 Mark Harris 提出了 GPGPU 的概念,即通用 GPU。后来英伟达的 CUDA,正式让 GPGPU 得到厂商支持。

为 AI 打造的芯片:AI 加速器(NPU、TPU)也是特化硬件,但也有一点点的可能,发生类似 GPGPU 的情况。比如未来有人注意到了 AI 加速器对特定问题优势,于是当作特定问题的加速器使用。甚至重演游戏玩家买不到 GPU;人工神经网络从业者买不到 AI 加速器的情况。

#杂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