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爱发电捐赠链接:https://afdian.com/a/gledos

管理员: @gledos_green
虚构作品中的虚构作品

黄衣之王》是 Robert William Chambers 的小说,其中描述了一本虚构的戏剧剧本《黄衣之王》,阅读会获得其中角色的属性,从而「发疯」。有少数人认为 H. P. Lovecraft 从中学到了这种描写,用在了自己的克苏鲁神话里的,设计出了《死灵之书》。

死灵之书》出现在《疯狂山脉》等 Lovecraft 的作品里,作为秘密而古老的魔法书。研究《死灵之书》的学者,通常会遭遇可怕的结局。即便是《死灵之书》的摘录内容,也可能使人陷入疯狂。

由于 Lovecraft 的克苏鲁神话非常知名,所以作为启发了 Lovecraft 的《黄衣之王》,也出现在了游戏 SIGNALIS 里。作为与剧情紧密联系的书籍,多次在剧情关键节点里出现,甚至与隐藏结局有关联。

另一个影响到多个作品的双重虚构作品,是来自 MONSTER 的童话『名前のない怪物』(沒有名字的怪物)。动画《心理测量者》的 ED『名前のない怪物』,以及小说『名前のない怪物 蜘蛛と少女と猟奇殺人』都直接使用了名字。

《沒有名字的怪物》童话讲述了一个怪物,为了获得名字而住进别人的身体,但是因为饥饿而多次吃掉住户……最后虽然有了名字,但因为吃掉了所有认识的人,所以没有可以叫它名字的人了。

#杂谈
没有名字的主角

平常生活时,被念到全名可能是少数情况(也许少于一天一次)。适当的环境下,名字也许可以在数月都不被念到。那么在虚构作品里,打造一个不需要提到主角名字的环境,也就很容易了。

《凉宫春日的忧郁》《人类衰退之后》都是这样的作品,主角分别被称作阿虚(外号)、人类小姐(妖精对其称呼)。另外《四叠半神话大系》的主角也没有名字,甚至没有称呼方式……

也许就像 RPG 游戏一样,没有名字能增加观赏者的代入感。或者是作者觉得这么设计,会很有趣。事实上,以上作品的人气、评分都很高,主角已经让人印象深刻,没有名字不仅没有明显负面影响,还可能增加了讨论度。

另外还有《奇诺之旅》《黑之契约者》的情况,主角没有出示真名,是因为剧情原因。《奇诺之旅》中的主角名字属于叙述性诡计。《黑之契约者》的主角是杀手,所以大概早已丢掉了自己的真名。仅知道代号黑,编号 BK-201,用过的假名有李舜生。

#杂谈
游戏主机容量

Switch 2 在稍早前的直面会上介绍了游戏阵容,也披露了一些 Switch 2 的硬件参数。而关于 Switch 2 主机的机身容量,受到了较大的争议。

Switch 2 仅有 256 GB 的容量,虽然是上一代的 8 倍,但 Switch 可以使用常见的 microSD,目前高销量的 512 GB microSD,其价格不到 300。而 Switch 2 的游戏必须使用 microSD Express 标准的卡,256 GB 的价格高达 700 元,1 TB 的价格更是来到了 2000 元。

机身容量小,扩容成本也高昂,以及一些游戏卡带只是「钥匙卡」,没有游戏文件,插入主机后还需要下载。这让玩家怀疑 Switch 2,在不为扩容而大出血的情况下,能装下几个游戏。

也许可以参考其它知名游戏主机,计算它的大作容量占比,过程是主机容量能装下几款销量靠前的游戏。PS4 有 500 与 1000 GB 两个容量,前者能装下销量前七的游戏,后者可以装下销量前十的游戏。PS5 和 Xbox Series X 也可以装下销量前十的游戏。(平均容量超过 60 GB

Switch 无印版销量前十的游戏,大约只有 102 GB 的体积,所以一张 128 GB 的 microSD 就能装下。该扩容成本哪怕是在 microSD 卡没有那么便宜的 2017 年,也不到 200 元。

目前已知 Switch 2 上的《玛利欧赛车世界》为 23.4 GB,《咚奇刚蕉力全开》为 10 GB。假设销量前十的游戏都是这个容量范围,那么 256 GB 的机身容量,装下销量前十的游戏,大概不是问题。

只是第三方大作的情况有些复杂,《赛博朋克 2077 终极版》使用了容量为 64 GB 的卡带,所以玩起来会比较舒服。但也存在一些只考虑自己赚钱的厂商,多半只发售「钥匙卡」,经常玩这种游戏的话,还是不可避免为扩容而大出血吧。

#游戏
没有爱,就失去抚养权

抚养权是监护人的权利,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排他性权利。但当监护人严重失职,就可能被剥夺抚养权,并移至政府出资的抚养者。

1991 年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有提到未履行监护义务,法院可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即抚养权)。但第一例抚养权撤销案,是在 2015 年,小玲 被其父性侵,其母长期未予监护,导致无人照管。

澳大利亚 2022-2023 年,儿童被剥夺抚养权的数量约 18 万人,大约占全部儿童的 5 %。虽然比例确实很吓人,但换个角度思考,法律只认为每年有 2.5 % 的家长不适合继续做家长,也许还好吧。

澳大利亚的剥夺抚养权原因,主要是虐待、忽视和家庭暴力。虐待包括身体和心理;忽视比较复杂,有健康、教育、情感发展等(忽视情感发展,可能导致无法建立情感纽带,以及其它情感问题);即便是家长之间的家庭暴力,也会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创伤和情感问题。 ​

上述的一些轻度失职,不会立刻让家长失去抚养权。通常是长期的,没有改正意愿的情况,才会剥夺抚养权。各地对轻重失职,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日本认为 6 岁孩子应该自己独立上学,但美国一些地区认为,将小于 12 岁的孩子留在家里是虐待,发现后会直接剥夺抚养权。

之所以想要介绍这个话题,是因为在 视频 里看到一个悉尼的互助会,参加者都是被剥夺了抚养权的家长。他们认为儿童执法部门过于官僚、毫不留情,甚至怀疑背后有肮脏的交易,通过剥夺抚养权,从而从政府处拿钱,增加部门的权力。

#杂谈
追踪大型语言模型的思考

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思考过程,一直是个谜。因为它的参数太多,无法直接分析。不过最近,AI 公司 Anthropic 从神经科学领域获得灵感,以类似研究生物大脑的方式,研究了 LLM 的思考方式,得到了许多有趣的发现。

被研究的模型是 Claude 3.5 Haiku,研究者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了 LLM 使用通用的思维语言,提前计划未来输出的词语。但也存在令人担忧的「欺骗」,亦或是某种双重思想,部分实验如下:

分别让 Claude 说出 small、「小」和 petit 的反义词,发现 Claude 除了激活该语言关于小与大的部分,也会激活共享空间里关于小与大的含义部分。比起小语言模型,LLM 语言间的共享特征比例更大。所以训练更强的 LLM,其跨语言能力也会更强,因为更能利用上其他语言的知识。

Claude 的心算很奇怪,计算结果不超过 100 的两位数加法时,它分别计算出了近似值与个位精确值。比如 36 + 59,Claude 并行算出了 88-97 的范围,以及精确的个位数 5,最后得出 95 这个结果。而当询问 Claude 的计算过程,它只会复述标准的个十位相加流程,无法说出自己真正的思考方式。

其它实验结果及其论文链接,可以阅读 Anthropic 的 Tracing the thoughts of a large language model 博文。

#science
如果你在河边坐得够久,你就会看到敌人的尸体漂过来

2025年4月3日,俄罗斯政治人物梅德韦杰夫,在自己的 Telegram 频道中,对特朗普全球加关税的行为做出了评论:「根据老子不朽的建议,我们应该坐在岸边,等待敌人的尸体从我们面前漂过。(这里指)欧盟经济那正在腐烂的尸体。」

牛津谚语词典收录过类似的短文「如果你在河边坐得够久,你就会看到敌人的尸体漂过来」,含义是提倡忍耐而不是主动报复。但来源不明,可查证的起源,来自 1980 年代的文章里引用的谚语,作者是孔子。但之后还有说法是孙子,甚至是 日本谚语

最可能的情况,是有人错误翻译了《论语·子罕》里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过问题可能是这个翻译传播太广了,俄罗斯人 普遍相信 孔子这么说过,许多 文章引用 了它,还出现在电影、电视和音乐之中。

往严重了看,这可能是个关于文化挪用的问题,并且使用者没有仔细考据,便错误的使用了解读和署名,可能会更冒犯人。但自己人也经常犯下这种错误,比如将「后母戊鼎」弄错成「司母戊鼎」,字词读音经常混淆等问题(如曝字)。

也许将这些文化视作公有领域,只要挪用者没有排他性,没有不让他人释义、使用或二次创作就好。只是当组成自己的重要文化,比如二次元、游戏被(潜在)污名化,还是会有些难受。(电影《涉过愤怒的海》里,几个施暴者都喜欢 cosplay《死神》(BLEACH)里的角色,并且是影片的重要线索……)

#杂谈
假色

人眼看到的自然颜色有限,大约能看到 380~760 纳米波长的光。虽然 X 光片、热成像仪的画面也能被肉眼看到,但算是重新映射了色彩,所以被称之为 假色。与之对应,未经映射的就是真彩。

NASA 发布过一些彩色的月亮,比如 封面 是一副合成制作的假色图。红色区域表示高地,蓝色至橙色阴影表示月海。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主望远镜,观测的是 600~28500 纳米波长,所以它拍摄的宇宙照片,基本都是假色。

假色让可视范围仅有 380~760 纳米波长的人眼,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无论是 X 光片中的肺部,还是远在 6500 光年的 M16 星云。色觉辨认障碍 人士所使用的重新映射颜色功能,也算是一种假色。

假色现在非常常见,手机屏幕中的照片,也是假色。因为摄像头无法精确捕捉物体的色彩,色彩空间的精度和容积受限,以及显示设备无法忠实还原亮度和色彩。所以这些照片只能算作近似真彩色,未来的技术也许能更接近,但可能永远无法到达真彩的真实。

附言:声音也有「假声」,在 52 赫兹鲸鱼 的故事里,演示用的音频往往会提升频率,不然人类难以察觉。耳机的低频下潜功能(Low-Frequency Extension),可能也算是「假声」。

#杂谈
作品与群体精神面貌

Evangelion、《空之境界》这样从上世纪 90 年代,延续到 21 世纪的日本作品。其早期的内容很压抑、悲观,但之后的续作变得更积极、乐观。这与作者的心境变化有关,但也体现了人们在 90 年代丢失信心,21 世纪后逐渐重拾信心的精神面貌。

各种类型的作品,出现概率本来都是相等的。但是由于群体的精神面貌,创作者、消费者可能倾向某种类型,从而让某种类型成为主流或变得显眼。算是经历了一次筛选,才被大众看到。

东欧地区的游戏,也有类似的,体现群体精神面貌的情况。提起东欧游戏,知名的有《这是我的战争》《逃离塔科夫》《天国:救赎》《潜行者》「地铁系列」《武装突袭》《坦克世界》《原子之心》等。

在东欧游戏里,武装冲突是主要的主题,故事几乎都发生在战争交火区,或者战后求生。并且 20 多年来,没有明显变化,基本都是浓厚的现实主义、晦涩的剧情、压抑的氛围、内敛的情感。(部分描述来自 GameLook

即便是近期火爆的俄罗斯独立游戏《米塔 MiSide》,也具有强烈的虚无主义感。故事里缺乏关爱并被抛弃的人与程序,并没有迎来相互理解的结局,反而是在互相不信任下,走进了充满遗憾的坏结局。

附言:日本在 90 年代流行生存恐怖类型的游戏,应该也与当时的群体精神面貌有关。不过缺乏言论自由的地方,作品就不能反映群体的精神面貌了,因为作品经过了两次筛选。

灵感来自「克罗斯ChrisWayne」解读《空之境界 未来福音》,以及「瓜滋滋永不言弃」解析《米塔 MiSide》 | #游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