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管理员: @gledos_green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管理员: @gledos_green
网络游戏出版合规讲座提到的游戏 其一
这场讲座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主题一:法律法规讲座〉〈主题二:合规案例分析讲座〉和〈主题三:二次元游戏合规要点〉。现已将〈主题一〉的部分文字化,对于研究应该会有帮助。
〈主题一:法律法规讲座〉提到或是截图中的游戏,共计出现 34 款或系列,排除掉过于冷门的手游,有:Coronavieus Attack、《隐密性动2》《闪点行动》《足球经理2005》《命令与征服:将军》《战地风云4》《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肮脏的中国餐馆》《卡斯特的复仇》《种族清理》《邪教模拟器》《烟火》《克苏鲁神话》《夺命邮差》(POSTAL、喋血街头)、HATRED、GTA 系列、Election Year Knockout、《赛博朋克2077》(通过强尼银手)、《女神异闻录5》(通过明智吾郎)、《江南百景图》《口袋妖怪:复刻》《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勇者斗恶龙》《诸神之战》《黑道圣徒4》《地下城与勇士》《明日方舟》《原神》。
有趣的是 PPT 中出现了《卡斯特的复仇》(Custer's Revenge)这款游戏,这是雅达利 2600 上的游戏,被认为是第一款成人游戏,并涉及种族主义内容。具体玩法是玩家扮演牛仔,躲避印第安人的箭矢,目标是强奸地图尽头的裸体原住民。
但应该没有多少人玩过这款游戏,通常只有在介绍游戏史,比如色情游戏史或者游戏审查史时,会提到它。另外《肮脏的中国餐馆》(Dirty Chinese Restaurant)这款未发售游戏,之前有稍微研究过。
虽然 DCR 在介绍中有许多离谱内容,比如使用人肉充当的食材、侮辱顾客、克扣员工工资等。但应该是款黑色幽默、讽刺向的游戏,因为游戏还含有「业力」系统,任何恶行都会转化为惩罚。以此抑制玩家的恶行。
不过 DCR 毕竟不是华裔开发的游戏,之后引起澳大利亚议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关注,最终停止开发并道歉。如果是华人开发的游戏,也许就不会受到这方面的压力吧。
ggame
这场讲座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主题一:法律法规讲座〉〈主题二:合规案例分析讲座〉和〈主题三:二次元游戏合规要点〉。现已将〈主题一〉的部分文字化,对于研究应该会有帮助。
〈主题一:法律法规讲座〉提到或是截图中的游戏,共计出现 34 款或系列,排除掉过于冷门的手游,有:Coronavieus Attack、《隐密性动2》《闪点行动》《足球经理2005》《命令与征服:将军》《战地风云4》《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肮脏的中国餐馆》《卡斯特的复仇》《种族清理》《邪教模拟器》《烟火》《克苏鲁神话》《夺命邮差》(POSTAL、喋血街头)、HATRED、GTA 系列、Election Year Knockout、《赛博朋克2077》(通过强尼银手)、《女神异闻录5》(通过明智吾郎)、《江南百景图》《口袋妖怪:复刻》《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勇者斗恶龙》《诸神之战》《黑道圣徒4》《地下城与勇士》《明日方舟》《原神》。
有趣的是 PPT 中出现了《卡斯特的复仇》(Custer's Revenge)这款游戏,这是雅达利 2600 上的游戏,被认为是第一款成人游戏,并涉及种族主义内容。具体玩法是玩家扮演牛仔,躲避印第安人的箭矢,目标是强奸地图尽头的裸体原住民。
但应该没有多少人玩过这款游戏,通常只有在介绍游戏史,比如色情游戏史或者游戏审查史时,会提到它。另外《肮脏的中国餐馆》(Dirty Chinese Restaurant)这款未发售游戏,之前有稍微研究过。
虽然 DCR 在介绍中有许多离谱内容,比如使用人肉充当的食材、侮辱顾客、克扣员工工资等。但应该是款黑色幽默、讽刺向的游戏,因为游戏还含有「业力」系统,任何恶行都会转化为惩罚。以此抑制玩家的恶行。
不过 DCR 毕竟不是华裔开发的游戏,之后引起澳大利亚议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关注,最终停止开发并道歉。如果是华人开发的游戏,也许就不会受到这方面的压力吧。
ggame
网络游戏出版合规讲座
最近「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黄埔区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主办了「2024年广州市黄埔区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系列活动——网络游戏出版合规讲座」。
其 PPT 页面被「游戏新知君」和「然岚」公开发布,但画质较差,并且顺序有些乱,不适合直接研究。于是花费了些时间整理,将 PPT 页面按照「然岚」拍摄的文件名称,以时间顺序排序。最终为这份 PPT 泄漏图片,添加了索引功能。
之后打算将每张 PPT 的内容,做一下 OCR 处理,并寻找有趣的内容。
ggame
最近「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黄埔区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主办了「2024年广州市黄埔区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系列活动——网络游戏出版合规讲座」。
其 PPT 页面被「游戏新知君」和「然岚」公开发布,但画质较差,并且顺序有些乱,不适合直接研究。于是花费了些时间整理,将 PPT 页面按照「然岚」拍摄的文件名称,以时间顺序排序。最终为这份 PPT 泄漏图片,添加了索引功能。
之后打算将每张 PPT 的内容,做一下 OCR 处理,并寻找有趣的内容。
ggame
适合倍速播放的音乐
2022年8月,YouTube 通过 博客,介绍了用户播放视频的速度。大多数人都是用的是默认一倍速,而第二多的速度为 1.5 倍速。虽然 YouTube 没公布喜欢倍速播放用户的比例,但既然写博客提到,那就是数量不少吧。
既然许多人都会倍速播放视频,那么视频创作者,是否需要注意这点。比如使用较慢速的 BGM,防止一些音乐加速后太吵?
哔哩哔哩 UP 主「迷人Rui_」,在「教你山洞建筑学」视频中特别调整了 BGM『新学期スタート!』,将其减慢到了 0.8 速率左右。这样即便以两倍速播放,音乐实际上也仅有 1.6 倍速,听起来不会很凌乱。
也许,之后会有人直接制作出适合各种速度播放的音乐。亦或者让视频的音轨分离,让人声与 BGM 分离,这样播放器在不同速率播放时,能播放固定速率的 BGM 音轨。
#杂谈
2022年8月,YouTube 通过 博客,介绍了用户播放视频的速度。大多数人都是用的是默认一倍速,而第二多的速度为 1.5 倍速。虽然 YouTube 没公布喜欢倍速播放用户的比例,但既然写博客提到,那就是数量不少吧。
既然许多人都会倍速播放视频,那么视频创作者,是否需要注意这点。比如使用较慢速的 BGM,防止一些音乐加速后太吵?
哔哩哔哩 UP 主「迷人Rui_」,在「教你山洞建筑学」视频中特别调整了 BGM『新学期スタート!』,将其减慢到了 0.8 速率左右。这样即便以两倍速播放,音乐实际上也仅有 1.6 倍速,听起来不会很凌乱。
也许,之后会有人直接制作出适合各种速度播放的音乐。亦或者让视频的音轨分离,让人声与 BGM 分离,这样播放器在不同速率播放时,能播放固定速率的 BGM 音轨。
#杂谈
从一,不……从零开始——为什么许多编程语言,从零开始计数?
如题,许多编程语言的数组,都是从零开始计数。比如 JavaScript 中写个简单的数组,并获取 index 为零的值:
则会返回 `"香蕉"`。这种设计的流行,往往会追溯到 C 语言。C 语言虽然算是高级语言,但为了性能,还是有许多低级语言的特点。而数组在 C 语言的描述中,其本质是指向内存地址,而数字表示偏移值。因此没有偏移的 0,表示第一个,即 0 = 1。
之后许多高级语言使用索引概念,来表示数组序号,但受到 C 语言的影响,同样沿用了「从零开始」。只有少量较边缘的语言,比如 Lua 和 MATLAB 使用了从 1 开始的数组序号,即 1 = 1。
所以,程序员不一定都习惯从零开始计数,只是因为历史惯性,不得不沿用这个有些反直觉的计数方法。但这又因为这仅仅是历史惯性,所以存在一些矛盾,比如代码行号。
大多数编辑器的默认设置,和语言的规范中,代码行号均是从 1 开始。比如 Python 的错误报告,只有在从 1 开始行号的编辑器上,才能找到对应的错误,即 1 = 1。
而游戏 Mindustry 里的编程语言 mlog,使用的是从零开始的行号,并具有实用性,因为在执行 jump(goto)指令时就需要指定准确的行号,即 0 = 1。
这种一会儿 0 = 1,1 = 1 混杂的情况,有些令人头大。于是有 VSCode 编辑器的使用者,想要让其支持从零开始行号的设置,而发起功能请求。但来自微软的开发者,以其他编辑器没有支持该功能为理由,关闭了此功能请求。说明历史惯性,对这些问题的影响很大……
灵感和部分内容来自哔哩哔哩 UP 主「原子能」的视频《那些无解的计算机问题【让编程再次伟大#16】》。
#考据 #杂谈
如题,许多编程语言的数组,都是从零开始计数。比如 JavaScript 中写个简单的数组,并获取 index 为零的值:
const 水果 = ["香蕉", "苹果", "桃子"];
console.log(水果[0]);
则会返回 `"香蕉"`。这种设计的流行,往往会追溯到 C 语言。C 语言虽然算是高级语言,但为了性能,还是有许多低级语言的特点。而数组在 C 语言的描述中,其本质是指向内存地址,而数字表示偏移值。因此没有偏移的 0,表示第一个,即 0 = 1。
之后许多高级语言使用索引概念,来表示数组序号,但受到 C 语言的影响,同样沿用了「从零开始」。只有少量较边缘的语言,比如 Lua 和 MATLAB 使用了从 1 开始的数组序号,即 1 = 1。
所以,程序员不一定都习惯从零开始计数,只是因为历史惯性,不得不沿用这个有些反直觉的计数方法。但这又因为这仅仅是历史惯性,所以存在一些矛盾,比如代码行号。
大多数编辑器的默认设置,和语言的规范中,代码行号均是从 1 开始。比如 Python 的错误报告,只有在从 1 开始行号的编辑器上,才能找到对应的错误,即 1 = 1。
而游戏 Mindustry 里的编程语言 mlog,使用的是从零开始的行号,并具有实用性,因为在执行 jump(goto)指令时就需要指定准确的行号,即 0 = 1。
这种一会儿 0 = 1,1 = 1 混杂的情况,有些令人头大。于是有 VSCode 编辑器的使用者,想要让其支持从零开始行号的设置,而发起功能请求。但来自微软的开发者,以其他编辑器没有支持该功能为理由,关闭了此功能请求。说明历史惯性,对这些问题的影响很大……
灵感和部分内容来自哔哩哔哩 UP 主「原子能」的视频《那些无解的计算机问题【让编程再次伟大#16】》。
#考据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