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如要评论,需先加入 @gledos_science_rebirth 群组,直接在评论里点击加入,是看不到验证码的。
管理员: @gledos_green
爱发电链接:https://afdian.com/a/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如要评论,需先加入 @gledos_science_rebirth 群组,直接在评论里点击加入,是看不到验证码的。
管理员: @gledos_green
爱发电链接:https://afdian.com/a/
re-life
漫画/动画《ReLIFE》《我们的重制人生》,以及游戏《Re:LieF ~献给亲爱的你~》都有相似的情节:主角成年后不满当前失败人生的现状,而重回校园生活、疗预的故事,只是细节上稍有偏差。
极简介绍:《ReLIFE》是吃下变小药物,从 27 岁变为 17 岁,然后来到新学校隐藏身份读高三。《我们的重制人生》是因超自然力量而回到 10 年前,然后弥补过去的遗憾与期待机遇。《Re:LieF ~献给亲爱的你~》是「对人生失望的人」,重新体验一次青春。
过去提过〈日本作品中的自爱〉,但这些故事的主角基本都是青少年。而要想让失去热情、动力,认为自己失败或对人生失望的成年人,获得自爱、与自己和解,那可就太难了。《再见绘梨》里的成年优太,虽然结局很燃,看起来也像和解,但表现方式很具奇幻色彩,让人不太能看懂。
学校比起复杂的社会,存在有序的规则。也许可以将其比作监狱,像摩根·弗里曼说的「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这句话。虽然不一定到 体制化症候群 的程度,但也许更适应、依赖学校的环境吧。
日本小说、漫画和动画作品,大多故事都发生在校园,可能也是这样的理由。受众中的成年人,可以通过作品中的校园生活来疗预内心,这也是某种 re-life,通过虚构作品来重回校园生活、疗预的方式吧。
#社会 #动画 #游戏 #症状
漫画/动画《ReLIFE》《我们的重制人生》,以及游戏《Re:LieF ~献给亲爱的你~》都有相似的情节:主角成年后不满当前失败人生的现状,而重回校园生活、疗预的故事,只是细节上稍有偏差。
极简介绍:《ReLIFE》是吃下变小药物,从 27 岁变为 17 岁,然后来到新学校隐藏身份读高三。《我们的重制人生》是因超自然力量而回到 10 年前,然后弥补过去的遗憾与期待机遇。《Re:LieF ~献给亲爱的你~》是「对人生失望的人」,重新体验一次青春。
过去提过〈日本作品中的自爱〉,但这些故事的主角基本都是青少年。而要想让失去热情、动力,认为自己失败或对人生失望的成年人,获得自爱、与自己和解,那可就太难了。《再见绘梨》里的成年优太,虽然结局很燃,看起来也像和解,但表现方式很具奇幻色彩,让人不太能看懂。
学校比起复杂的社会,存在有序的规则。也许可以将其比作监狱,像摩根·弗里曼说的「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这句话。虽然不一定到 体制化症候群 的程度,但也许更适应、依赖学校的环境吧。
日本小说、漫画和动画作品,大多故事都发生在校园,可能也是这样的理由。受众中的成年人,可以通过作品中的校园生活来疗预内心,这也是某种 re-life,通过虚构作品来重回校园生活、疗预的方式吧。
#社会 #动画 #游戏 #症状
小动机,大破坏
重新看了一遍 2017 年的动画 Re:CREATORS(Re:创世主们),评论里曾经似乎有一些吐槽(以下内容有剧透),那就是作为敌人的阿尔泰尔,其驱动力太弱。创作者岛崎刹那在遭受网络暴力期间,将自己对世界的诅咒,也添加进了阿尔泰尔的设定里。
这导致岛崎刹那自杀后,阿尔泰尔试图毁灭世界。因为有人受到语言暴力,就导致世界陷入危机?观众可能会感到,各种奇幻的设定都突然黯淡,剧情变得现实了起来,也许因此让一些观众感到不适吧。
说起现实中的「小动机,大破坏」,其实也不少见,或者说人们愿意如此相信。犹太人医生 Eduard Bloch 曾是希特勒母亲的医生,但希特勒母亲最终还是因病去世了,于是有传言称希特勒因此痛恨犹太人,但希特勒派遣秘密警察保护医生,并允许了移民美国的要求,所以该传言不实吧。
还有个知名的流言,是傅斯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批评,甚至打了图书馆助理员一耳光,最终导致该图书馆助理员对大量知识分子下手。虽然这个流言不太可能是真的,但当事人后来 回忆 自己的图书馆助理员工作时,提到一些耐人寻味的说法: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这么看来,仅仅是忽视,也可能诞生出巨大的杀意……《来自深渊》里也有与 Re:CREATORS 相似的情况(同样有剧透),法普塔因为伊尔缪伊的愿望而诞生,但法普塔获得了母亲关于恨的记忆,从而导致了一些复杂的问题……所以少一点压力,多一点爱,世界便会更美好,也不是不可能,对吧。
#动画 #历史
重新看了一遍 2017 年的动画 Re:CREATORS(Re:创世主们),评论里曾经似乎有一些吐槽(以下内容有剧透),那就是作为敌人的阿尔泰尔,其驱动力太弱。创作者岛崎刹那在遭受网络暴力期间,将自己对世界的诅咒,也添加进了阿尔泰尔的设定里。
这导致岛崎刹那自杀后,阿尔泰尔试图毁灭世界。因为有人受到语言暴力,就导致世界陷入危机?观众可能会感到,各种奇幻的设定都突然黯淡,剧情变得现实了起来,也许因此让一些观众感到不适吧。
说起现实中的「小动机,大破坏」,其实也不少见,或者说人们愿意如此相信。犹太人医生 Eduard Bloch 曾是希特勒母亲的医生,但希特勒母亲最终还是因病去世了,于是有传言称希特勒因此痛恨犹太人,但希特勒派遣秘密警察保护医生,并允许了移民美国的要求,所以该传言不实吧。
还有个知名的流言,是傅斯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批评,甚至打了图书馆助理员一耳光,最终导致该图书馆助理员对大量知识分子下手。虽然这个流言不太可能是真的,但当事人后来 回忆 自己的图书馆助理员工作时,提到一些耐人寻味的说法: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这么看来,仅仅是忽视,也可能诞生出巨大的杀意……《来自深渊》里也有与 Re:CREATORS 相似的情况(同样有剧透),法普塔因为伊尔缪伊的愿望而诞生,但法普塔获得了母亲关于恨的记忆,从而导致了一些复杂的问题……所以少一点压力,多一点爱,世界便会更美好,也不是不可能,对吧。
#动画 #历史
日本作品中的自爱
Evangelion《声之形》《终物语 下》《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和《魔法少女与邪恶曾经敌对。》,这些作品的主角都有自卑、自我厌恶,甚至存在 自我毁灭行为 的状态。之后才逐渐获得可靠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 自爱/自己肯定感。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 跨国调查 显示,日本高中生在「我是有价值的人」「总体上我对自己满意」这些问题上的正面回答比例,明显低于美国、中国和韩国。而在「我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的负面问题上,日本学生回答「符合」的比例却更高。
这大概也是恋爱作品里,主角难以有勇气告白的原因之一吧。毕竟,在一个强调耻感文化、谦虚、集体和谐的文化环境中,过度表达自我可能被视为出风头或自大,会让人倍感压力。
即便如此,Eva TV 版的碇真嗣,在与多人建立联系后,还是喊出了「我可以待在这里」的话语。《终物语 下》的阿良良木历,终于拯救了自己(物理意义),该行为亦接受了自己不正确。Re:Zero 第二季后半的菜月昴,在魔女茶会后,逐渐恢复自信,并且不再刻意伤害自己。
依靠这样的大众娱乐作品,也许能提高观众的自己肯定感。这虽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自卑、自我厌恶,甚至存在自我毁灭行为的受众,应该是正面的吧。
#动画
Evangelion《声之形》《终物语 下》《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和《魔法少女与邪恶曾经敌对。》,这些作品的主角都有自卑、自我厌恶,甚至存在 自我毁灭行为 的状态。之后才逐渐获得可靠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 自爱/自己肯定感。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 跨国调查 显示,日本高中生在「我是有价值的人」「总体上我对自己满意」这些问题上的正面回答比例,明显低于美国、中国和韩国。而在「我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的负面问题上,日本学生回答「符合」的比例却更高。
这大概也是恋爱作品里,主角难以有勇气告白的原因之一吧。毕竟,在一个强调耻感文化、谦虚、集体和谐的文化环境中,过度表达自我可能被视为出风头或自大,会让人倍感压力。
即便如此,Eva TV 版的碇真嗣,在与多人建立联系后,还是喊出了「我可以待在这里」的话语。《终物语 下》的阿良良木历,终于拯救了自己(物理意义),该行为亦接受了自己不正确。Re:Zero 第二季后半的菜月昴,在魔女茶会后,逐渐恢复自信,并且不再刻意伤害自己。
依靠这样的大众娱乐作品,也许能提高观众的自己肯定感。这虽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自卑、自我厌恶,甚至存在自我毁灭行为的受众,应该是正面的吧。
#动画
《孤独摇滚!》编剧吉田恵里香的争议
2025年8月16日,《孤独摇滚!》编剧吉田 恵里香在 ANIME FANTASISTA JAPAN 2025 上,讲述了动画和表达的危害性。其中提到自己消除了《孤独摇滚!》的噪音(ノイズ)。比如后藤一里在 EP.2 开头泡澡时,原作是全裸的,而动画版被吉田恵里香修改为了身穿死库水(学校泳装)。
以及「女孩们互相评论彼此的胸部大小」的场景,演奏乐器时胸部的起伏(不确定是否是指《孤独摇滚!》漫画的内容,还是单纯举例)。吉田给出的理由是:除非(性描写)是作品的卖点,否则只是噪音。以及没有性描写,是给自己孩子看的重要标准。(吉田孩子目前 5 岁左右)
最后是流媒体不像需要购买的小说,观看门槛太低,所以需要考虑儿童观众。但自己并非不会去做 R18 作品,只是需要有足够好的年龄验证系统等机制,确保未成年人不会看到。自己还担心激进分子有所行动(比如宫崎勤),导致二次元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
由于吉田恵里香的说法,似乎将原作者的创作的内容比作噪音,所以 一些观众 觉得吉田不尊重作者。不过这个问题,因为有个意外的场外因素,所以让此事变得更复杂。
哔哩哔哩的正版《孤独摇滚!》动画,有 7 处删减,4 处字幕和谐以及 1 处画面和谐(来自 番剧删减表)。看来编剧吉田,还算不上极端。所以,对于接受或默许了哔哩哔哩删减《孤独摇滚!》动画的观众,也许没必要将矛头对准吉田吧,毕竟哔哩哔哩还将泡澡时的死库水镜头给删减了……
吉田在动画放送的两年后,才透露自己对作品的调整,确实有些晚,还有些邀功的意味(因为子标题为〈《孤独摇滚!》在争夺霸权动画的过程中剔除了噪音〉)。但吉田至少透露了《孤独摇滚!》动画修改的细节,也就承担了责任,并传达了自己的想法,有沟通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说法有点过火了,如果能以更平和的方式来交流,或许就不会引发如此的争议了。最后是一个小问题,吉田在 ANIME FANTASISTA JAPAN 2025 的演讲并没有公开全文,只有 KAI-YOU 网站 上的摘要。所以以此来解读吉田的想法,还是太片面了。
#动画 #性别议题
2025年8月16日,《孤独摇滚!》编剧吉田 恵里香在 ANIME FANTASISTA JAPAN 2025 上,讲述了动画和表达的危害性。其中提到自己消除了《孤独摇滚!》的噪音(ノイズ)。比如后藤一里在 EP.2 开头泡澡时,原作是全裸的,而动画版被吉田恵里香修改为了身穿死库水(学校泳装)。
以及「女孩们互相评论彼此的胸部大小」的场景,演奏乐器时胸部的起伏(不确定是否是指《孤独摇滚!》漫画的内容,还是单纯举例)。吉田给出的理由是:除非(性描写)是作品的卖点,否则只是噪音。以及没有性描写,是给自己孩子看的重要标准。(吉田孩子目前 5 岁左右)
最后是流媒体不像需要购买的小说,观看门槛太低,所以需要考虑儿童观众。但自己并非不会去做 R18 作品,只是需要有足够好的年龄验证系统等机制,确保未成年人不会看到。自己还担心激进分子有所行动(比如宫崎勤),导致二次元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
由于吉田恵里香的说法,似乎将原作者的创作的内容比作噪音,所以 一些观众 觉得吉田不尊重作者。不过这个问题,因为有个意外的场外因素,所以让此事变得更复杂。
哔哩哔哩的正版《孤独摇滚!》动画,有 7 处删减,4 处字幕和谐以及 1 处画面和谐(来自 番剧删减表)。看来编剧吉田,还算不上极端。所以,对于接受或默许了哔哩哔哩删减《孤独摇滚!》动画的观众,也许没必要将矛头对准吉田吧,毕竟哔哩哔哩还将泡澡时的死库水镜头给删减了……
吉田在动画放送的两年后,才透露自己对作品的调整,确实有些晚,还有些邀功的意味(因为子标题为〈《孤独摇滚!》在争夺霸权动画的过程中剔除了噪音〉)。但吉田至少透露了《孤独摇滚!》动画修改的细节,也就承担了责任,并传达了自己的想法,有沟通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说法有点过火了,如果能以更平和的方式来交流,或许就不会引发如此的争议了。最后是一个小问题,吉田在 ANIME FANTASISTA JAPAN 2025 的演讲并没有公开全文,只有 KAI-YOU 网站 上的摘要。所以以此来解读吉田的想法,还是太片面了。
#动画 #性别议题
观影顺序问题
在非时间线顺序发布的系列作品讨论里,总是会有按时间线排列的顺序出现。比如「物语系列」的《伤物语》《猫物语(黑)》《化物语》……,「星球大战系列」的《星球大战前传1&2》《星球大战:克隆战争》《星球大战前传3》……,以及「空之境界」的《杀人考察》(前)《伽蓝之洞》《痛觉残留》……
这样的顺序确实是时间顺序,但观众的体验其实较差,因为作者是以发布时间来设计观看顺序,所以按照时间线顺序观看,反而会错过一些谜题,体验也比较迷惑。就像是 Fate/Stay Night 游戏使用了剧情锁,只有通关 Saber 的 Fate 剧情线后,才能解锁 Unlimited Blade Works 线。
然后通关凛的 UBW 线后,再解锁樱的 Heaven's Feel 线。由于开发者认为游玩 HF 线的玩家,都有玩 Fate 和 UBW 线,所以许多圣杯战争、Saber 和 Archer 的部分内容不再重复提及,如果有玩家有下载的存档直接玩 HF 线,体验多半会很差。其改编的剧场版《天之杯》,也是如此。
所以许多非时间线顺序发布的系列作品,最好还是按发布顺序来看比较好。但其中还是有令人头疼的顺序问题,那就是动画《弹丸论破3 -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的《未来篇》《绝望篇》与《希望篇》。
其观看顺序有点复杂,因为当时的放送顺序是:2016年7月11日 月曜日的《未来篇》EP.1,然后是 7月14日 木曜日的《绝望篇》EP.1,接着是 7月18日 月曜日的《未来篇》EP.2……这样交替,最后播放《希望篇》。所以现在要补这部动画,也需要按这个顺序来看才行。
而最特殊的作品,也许是 2006 年版的电视动画《凉宫春日的忧郁》,其剧集全部被打乱。想要欣赏这部作品,就需要自己研究正确的时间线,或者抄别人的作业。好在之后 2009 年版的《凉宫春日的忧郁》,是以时间线顺序放送的,看起来轻松了许多。
#动画
在非时间线顺序发布的系列作品讨论里,总是会有按时间线排列的顺序出现。比如「物语系列」的《伤物语》《猫物语(黑)》《化物语》……,「星球大战系列」的《星球大战前传1&2》《星球大战:克隆战争》《星球大战前传3》……,以及「空之境界」的《杀人考察》(前)《伽蓝之洞》《痛觉残留》……
这样的顺序确实是时间顺序,但观众的体验其实较差,因为作者是以发布时间来设计观看顺序,所以按照时间线顺序观看,反而会错过一些谜题,体验也比较迷惑。就像是 Fate/Stay Night 游戏使用了剧情锁,只有通关 Saber 的 Fate 剧情线后,才能解锁 Unlimited Blade Works 线。
然后通关凛的 UBW 线后,再解锁樱的 Heaven's Feel 线。由于开发者认为游玩 HF 线的玩家,都有玩 Fate 和 UBW 线,所以许多圣杯战争、Saber 和 Archer 的部分内容不再重复提及,如果有玩家有下载的存档直接玩 HF 线,体验多半会很差。其改编的剧场版《天之杯》,也是如此。
所以许多非时间线顺序发布的系列作品,最好还是按发布顺序来看比较好。但其中还是有令人头疼的顺序问题,那就是动画《弹丸论破3 -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的《未来篇》《绝望篇》与《希望篇》。
其观看顺序有点复杂,因为当时的放送顺序是:2016年7月11日 月曜日的《未来篇》EP.1,然后是 7月14日 木曜日的《绝望篇》EP.1,接着是 7月18日 月曜日的《未来篇》EP.2……这样交替,最后播放《希望篇》。所以现在要补这部动画,也需要按这个顺序来看才行。
而最特殊的作品,也许是 2006 年版的电视动画《凉宫春日的忧郁》,其剧集全部被打乱。想要欣赏这部作品,就需要自己研究正确的时间线,或者抄别人的作业。好在之后 2009 年版的《凉宫春日的忧郁》,是以时间线顺序放送的,看起来轻松了许多。
#动画
奴隶宫女
动画《药屋少女的呢喃》里出现了主角被绑架,以奴隶宫女身份活动的剧情,这有点反直觉,因为常见的宫廷剧主角都是自愿进宫。不过奴隶宫女其实这并不少见,部分被皇帝册封后宫位号(如元妃、贵妃、贵人等),甚至还能诞下皇帝。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与 李师儿,均是家族因犯罪而受到株连,被迫入宫。冯氏虽然没有诞下皇子,但妃子李贵人因为北魏的 子贵母死 制度,而在诞下魏献文帝后被赐死,之后便抚养皇帝。(只是之后的故事有点抽象,冯氏宠幸宿卫监将李弈,献文帝便将李弈及其兄弟诛杀,然后冯氏用毒酒谋杀了献文帝)
另一种情况是战俘,比如 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年(1466 年),明宪宗征讨蛮族,因为纪氏故乡被毁,似乎就顺便掳进了宫中……纪氏之后诞下了明孝宗。之所以地位如此之低,仍能成为太后,是因为当时地位最高的万贵妃,对所有怀孕的宫女进行迫害,而行动的宫女因怜悯纪氏,便谎称这是腹胀气,万贵妃相信了该说法。
这么看来,奴隶宫女的情况在过去也不算罕见,只是清对宫女的血统要求太高,奴隶宫女便消失了吧。不过《药屋少女的呢喃》本来也是架空作品,只是有中华风而已,无需用严肃历史剧的标准来评价。
#动画 #历史
动画《药屋少女的呢喃》里出现了主角被绑架,以奴隶宫女身份活动的剧情,这有点反直觉,因为常见的宫廷剧主角都是自愿进宫。不过奴隶宫女其实这并不少见,部分被皇帝册封后宫位号(如元妃、贵妃、贵人等),甚至还能诞下皇帝。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与 李师儿,均是家族因犯罪而受到株连,被迫入宫。冯氏虽然没有诞下皇子,但妃子李贵人因为北魏的 子贵母死 制度,而在诞下魏献文帝后被赐死,之后便抚养皇帝。(只是之后的故事有点抽象,冯氏宠幸宿卫监将李弈,献文帝便将李弈及其兄弟诛杀,然后冯氏用毒酒谋杀了献文帝)
另一种情况是战俘,比如 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年(1466 年),明宪宗征讨蛮族,因为纪氏故乡被毁,似乎就顺便掳进了宫中……纪氏之后诞下了明孝宗。之所以地位如此之低,仍能成为太后,是因为当时地位最高的万贵妃,对所有怀孕的宫女进行迫害,而行动的宫女因怜悯纪氏,便谎称这是腹胀气,万贵妃相信了该说法。
这么看来,奴隶宫女的情况在过去也不算罕见,只是清对宫女的血统要求太高,奴隶宫女便消失了吧。不过《药屋少女的呢喃》本来也是架空作品,只是有中华风而已,无需用严肃历史剧的标准来评价。
#动画 #历史
动画作品中的时代特色:其二
《机动战士高达 GQuuuuuuX》已完结几天,不过争议意外的不小,bangumi 评分仅有 6.4,MAL 评分为 7.12。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除了鶴巻和哉监督带来了的,可能需要 newtype(新人类)能力才能理解的故事。也有与旧作《机动战士高达》的思想差异,缺少了一位想要修正各种不公,将各种责任背负的主角。
这也许可以用时代特色来解释,旧作时代的社会背景有冷战、学生运动等,因此阿姆罗与卡缪这样的角色,容易让人共情。但是对于现在而言,这些社会背景有些遥远,成为历史记录。
现在的社会背景,躺平与空虚(虚无主义)可能是关键词。虽然大众通常不喜欢揽起各种责任,将自己束缚为别人期望的样子,但作品里出现这样的角色,比如 Evangelion 中的真嗣,观众对其的评价就比较两极。也许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并表现出某种「自我厌恶」。
GQuuuuuuX 中的两位主角,就看起来比较躺平与空虚。天手让叶(玛秋)对殖民卫星 Side 6 的日常生活不满,总是有不真实感。但似乎没有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法,而是在 Nyaan 意外送来了违禁品后,才让玛秋进入非日常。
Nyaan 的情况,意外的单纯,家乡变成战场后,驾驶小型 MS 逃离,首要目标是生存下去。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主角比较「岁月静好」,没有什么去改变环境的兴趣,也不会去修正看不惯的人。
社会责任方面,都交由旧作的角色来承担,毕竟这些人都是军人、政治家等,负责这些问题的人。也许因此,充满野心、手段高强的夏利亚·布尔更像主角,但他也是结局里,部分没有露出积极情绪的人。
反之为自己而活,因与他人(包括 GQuuuuuuX)建立连接的玛秋,不像一开始那么内心空虚了。不过 Nyaan 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如果有后续故事就好了。
#动画 | 参考了 呜喵Mania 与 JK低手鱼太 对 GQuuuuuuX 的点评。
《机动战士高达 GQuuuuuuX》已完结几天,不过争议意外的不小,bangumi 评分仅有 6.4,MAL 评分为 7.12。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除了鶴巻和哉监督带来了的,可能需要 newtype(新人类)能力才能理解的故事。也有与旧作《机动战士高达》的思想差异,缺少了一位想要修正各种不公,将各种责任背负的主角。
这也许可以用时代特色来解释,旧作时代的社会背景有冷战、学生运动等,因此阿姆罗与卡缪这样的角色,容易让人共情。但是对于现在而言,这些社会背景有些遥远,成为历史记录。
现在的社会背景,躺平与空虚(虚无主义)可能是关键词。虽然大众通常不喜欢揽起各种责任,将自己束缚为别人期望的样子,但作品里出现这样的角色,比如 Evangelion 中的真嗣,观众对其的评价就比较两极。也许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并表现出某种「自我厌恶」。
GQuuuuuuX 中的两位主角,就看起来比较躺平与空虚。天手让叶(玛秋)对殖民卫星 Side 6 的日常生活不满,总是有不真实感。但似乎没有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法,而是在 Nyaan 意外送来了违禁品后,才让玛秋进入非日常。
Nyaan 的情况,意外的单纯,家乡变成战场后,驾驶小型 MS 逃离,首要目标是生存下去。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主角比较「岁月静好」,没有什么去改变环境的兴趣,也不会去修正看不惯的人。
社会责任方面,都交由旧作的角色来承担,毕竟这些人都是军人、政治家等,负责这些问题的人。也许因此,充满野心、手段高强的夏利亚·布尔更像主角,但他也是结局里,部分没有露出积极情绪的人。
反之为自己而活,因与他人(包括 GQuuuuuuX)建立连接的玛秋,不像一开始那么内心空虚了。不过 Nyaan 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如果有后续故事就好了。
#动画 | 参考了 呜喵Mania 与 JK低手鱼太 对 GQuuuuuuX 的点评。
动画作品中的时代特色
「在 21 世纪初的有段时间里,是部日本动画都喜欢在里面塞进去一两段,有关于守护商店街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哪个大百货公司,要拆掉承载大家回忆的商店街,然后大家奋起反抗、团结一心,用各种各样的法子,最后成功守护了商店街的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JK低手鱼太」的 视频节目。说明当时的创作者,在面对冰冷的城市发展,更希望守护传统的一些东西吧。
然后是近年的后启示录类型的作品,看起来都相对轻松,比如最近的《末日后酒店》,至少不是过于残酷的风格(比如 Mad Max)。这可能与日本创作者逐渐从「失落世代」,过度到「平稳世代」。也可能是沉重的后启示录作品已经多到审美疲劳了,轻松的后启示录是片蓝海。
以上内容,同样来自「JK低手鱼太」的 视频节目。
#动画
「在 21 世纪初的有段时间里,是部日本动画都喜欢在里面塞进去一两段,有关于守护商店街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哪个大百货公司,要拆掉承载大家回忆的商店街,然后大家奋起反抗、团结一心,用各种各样的法子,最后成功守护了商店街的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JK低手鱼太」的 视频节目。说明当时的创作者,在面对冰冷的城市发展,更希望守护传统的一些东西吧。
然后是近年的后启示录类型的作品,看起来都相对轻松,比如最近的《末日后酒店》,至少不是过于残酷的风格(比如 Mad Max)。这可能与日本创作者逐渐从「失落世代」,过度到「平稳世代」。也可能是沉重的后启示录作品已经多到审美疲劳了,轻松的后启示录是片蓝海。
以上内容,同样来自「JK低手鱼太」的 视频节目。
#动画
『別冊少年magazine』2023年3月号,其 封面 是《进击的巨人》,但这显然不是剧情中的画面,而像是电影拍摄结束后的演员合照。巨人的番外《进击的学校种姓制度》里(巨人美高),主角们甚至亲自看了《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并发出自己的感想。
虽然观众明确知道虚构作品是虚构的,但观众可能还是会明显受到故事的情绪影响,只有残酷故事里的主角亲自表示这只是演戏,观众才会感到好受一些。
玩杀青梗最大的可能是动画『黒執事Ⅱ』的 OVA〈黑执事 2 制作特辑〉(哔哩哔哩在线观看),用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各个角色对剧集的评价,拍摄期间的花絮等。
另外还有一些潜在的杀青梗,比如角色以有些打破第四面墙的形式做下集预告,片尾曲里角色身穿有些 OOC 的服装或行为,以及副音轨等。前两者在《血界战线》里很明显,第二集下集预告是亚哈比欧做的,但他在这集里死亡,预告里还吐槽了这点。
《血界战线》的片尾曲是主角以及反派在舞台上身穿正装跳舞,虽然没有同台跳舞,但看起来就像是拍戏结束后的晚会一样。DARLING in the FRANXX 的片尾曲就更明显了,因为出现了观众熟悉的便服、城市、列车、透明雨伞和建筑工地等现实的内容,看起来就像是演员在拍摄某种宣传片。
不是那么商业,或者是 同人 类型的 ADV 游戏,也常有杀青梗。包括 Fate/stay night 与《人狼村之谜》选错时,会有角色讲解如何需要注意的事情。《海猫鸣泣之时》与《海市蜃楼之馆》还有某种杀青后的晚会,各个演员庆祝故事的完结,并感谢玩家欣赏这个漫长的故事。
附言:电影《鬼才之道》引进到大陆时,将剧情包装成了拍电影(并更名为《诡才之道》),算是用杀青梗来规避审查吧。
#动画 #杂谈
阿虚的知识结构
凉宫春日是知名的轻小说、动画系列,其中非日常的角色属性有宇宙人、超能力者和时间旅行者,甚至有心想事成的「神」,仅有主角阿虚看起来很普通。但阿虚的知识非常丰富,下面是动画中阿虚提到的,不是那么大众的知识:
ep.2:00:07 西西弗斯(希腊神话)、00:42 无间地狱(佛教地狱观)
ep.3:18:55 幸福的青鸟(童话剧)
ep.6:19:2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现在也许很大众了)
ep.8:08:34 麦加(伊斯兰教)、13:17 发作性睡病
ep.10:06:58 安东尼奥·高迪(建筑师)
ep.20:04:15 冷漠综合征(apathy syndrome)、05:25 汉尼拔·巴卡(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迦太基军队总司令)
ep.22:17:40 英诺森三世(教宗)
ep.27:03:39 雅各-马利-艾弥尔·拉冈(精神分析学家、精神病学家)
消失:19:01 奈落(印度神话、佛教地狱观)、1:17:28 向三大宗教创始人,以及琐罗亚斯德(拜火教)、洛夫克拉夫特请求保佑
可以看出阿虚对文化知识十分了解,从各种神话、宗教,到各个领域的历史名人,以及一些疾病都有不少了解。只是对科学相关的知识没那么了解,比如不了解人择原理(ep.5 11:50),以及似乎没听过「镭射」一词(ep.22 12:46)。
附言:之前整理过《哥斯拉 : 奇点》里的理论与知识点,所以这算是整理动画中的知识点,第二期吧。
#动画
凉宫春日是知名的轻小说、动画系列,其中非日常的角色属性有宇宙人、超能力者和时间旅行者,甚至有心想事成的「神」,仅有主角阿虚看起来很普通。但阿虚的知识非常丰富,下面是动画中阿虚提到的,不是那么大众的知识:
ep.2:00:07 西西弗斯(希腊神话)、00:42 无间地狱(佛教地狱观)
ep.3:18:55 幸福的青鸟(童话剧)
ep.6:19:2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现在也许很大众了)
ep.8:08:34 麦加(伊斯兰教)、13:17 发作性睡病
ep.10:06:58 安东尼奥·高迪(建筑师)
ep.20:04:15 冷漠综合征(apathy syndrome)、05:25 汉尼拔·巴卡(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迦太基军队总司令)
ep.22:17:40 英诺森三世(教宗)
ep.27:03:39 雅各-马利-艾弥尔·拉冈(精神分析学家、精神病学家)
消失:19:01 奈落(印度神话、佛教地狱观)、1:17:28 向三大宗教创始人,以及琐罗亚斯德(拜火教)、洛夫克拉夫特请求保佑
可以看出阿虚对文化知识十分了解,从各种神话、宗教,到各个领域的历史名人,以及一些疾病都有不少了解。只是对科学相关的知识没那么了解,比如不了解人择原理(ep.5 11:50),以及似乎没听过「镭射」一词(ep.22 12:46)。
附言:之前整理过《哥斯拉 : 奇点》里的理论与知识点,所以这算是整理动画中的知识点,第二期吧。
#动画
《街角魔族》中主角的贫困生活的细节
S1E01 04:22,母亲清子说:「这个月已经没有米了。」而画面中的咖喱汤,几乎没有菜。
S1E01 22:07,清子购买含有收集贴纸的蘑菇,既能作为一家人的食物,之后贴纸也能(低价)换盘子。
S1E02 13:05,优子的零花钱从 120 上涨到 500 円/月。18:46,清子去超市抢打折的,只要 88 円的鸡蛋。
S1E06 13:20,优子能吃下了千代田桃制作失败,外面焦了里面没熟的汉堡肉。理由是只有导致嘴巴麻痹,以及喉咙会本能吐出的食物才是不能吃的。
S1E10 13:29,清子集齐了三套贴纸,打算直接换三个相同形状的盘子,因为每段时间可供兑换的盘子有外形差异,之前没有注意这个,不同的盘子导致碗柜放不齐。(比起外形,更注重功能性。也许家里还有许多餐具,是其他商品附赠的吧。)
S2E01 15:27,桃想要给吉田家送礼,但不知道送什么好。清子这时出现,表示不用费心,但是要送的话,「米券」比较好。
大概还有其他体现贫困生活的描写,这里先记录这么多。
#动画 #考据
S1E01 04:22,母亲清子说:「这个月已经没有米了。」而画面中的咖喱汤,几乎没有菜。
S1E01 22:07,清子购买含有收集贴纸的蘑菇,既能作为一家人的食物,之后贴纸也能(低价)换盘子。
S1E02 13:05,优子的零花钱从 120 上涨到 500 円/月。18:46,清子去超市抢打折的,只要 88 円的鸡蛋。
S1E06 13:20,优子能吃下了千代田桃制作失败,外面焦了里面没熟的汉堡肉。理由是只有导致嘴巴麻痹,以及喉咙会本能吐出的食物才是不能吃的。
S1E10 13:29,清子集齐了三套贴纸,打算直接换三个相同形状的盘子,因为每段时间可供兑换的盘子有外形差异,之前没有注意这个,不同的盘子导致碗柜放不齐。(比起外形,更注重功能性。也许家里还有许多餐具,是其他商品附赠的吧。)
S2E01 15:27,桃想要给吉田家送礼,但不知道送什么好。清子这时出现,表示不用费心,但是要送的话,「米券」比较好。
大概还有其他体现贫困生活的描写,这里先记录这么多。
#动画 #考据
续集、不同演绎与标题
过去漫画、小说改编的动画,常常流行魔改剧情。比如《黑执事》动画的后半部分,以及第二季,都是原创的剧情。但这与之后放送的《黑执事 马戏团篇》产生了剧情冲突,而官网的故事简介里,也没有相关介绍。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让观众疑惑吧。
另外一种情况是重置版。比如 2006 年的《凉宫春日的忧郁》,在 2009 年增加了漫无止境的八月剧集,并调整放送顺序为正常顺序。但标题没有做出区别,这导致交流时,得添加 2006 或 2009 来表示版本。
《钢之炼金术师》的情况与《黑执事》相似,都是因为原作没有写完,所以原创剧情。之后重做原作故事线的版本,被命名为《钢之炼金术师 FULLMETAL ALCHEMIST》,是标题名称的汉字与英文的写法,简称「钢之炼金术师 FA」,算是合理的区别。
如果动画版与原作的标题有明显差异,其实就更好了。《尼尔:自动人形》和 PERSONA 系列就有这么做,动画版分别添加了 Ver1.1a,以及 the Animation 或 the Movie 的后缀。
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正在放送的《重来吧、魔王大人!R》,究竟是续集还是不同演绎,让人不完全弄不清楚。哔哩哔哩将其标注为「漫改重制」,之前的无印版本叫做「小说改编版」。但这显然有问题,因为不了解的观众,也不清楚二者的差异。
具体情况是因为更换了插画家,所以重新发售了新版小说,有调整修正部分故事。之后的漫画版沿用新版小说设定,用闪回的形式补上了新版小说的内容,并在标题上添加了 R 的后缀。那么动画版 R 的叙事跟小说应该相似吧?然而并没有。
也许是防止观众忘记之前剧情,上来就用新版人设,花了一集多演绎之前的内容。但前作回忆里还比较美型的角色,就被这个有些辣眼睛,还很贫穷的画面所覆盖,导致观感很糟。但就算这么离谱,这也不是 bangumi 本季度最低评分的动画,有点超乎想象……
#动画 #杂谈
过去漫画、小说改编的动画,常常流行魔改剧情。比如《黑执事》动画的后半部分,以及第二季,都是原创的剧情。但这与之后放送的《黑执事 马戏团篇》产生了剧情冲突,而官网的故事简介里,也没有相关介绍。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让观众疑惑吧。
另外一种情况是重置版。比如 2006 年的《凉宫春日的忧郁》,在 2009 年增加了漫无止境的八月剧集,并调整放送顺序为正常顺序。但标题没有做出区别,这导致交流时,得添加 2006 或 2009 来表示版本。
《钢之炼金术师》的情况与《黑执事》相似,都是因为原作没有写完,所以原创剧情。之后重做原作故事线的版本,被命名为《钢之炼金术师 FULLMETAL ALCHEMIST》,是标题名称的汉字与英文的写法,简称「钢之炼金术师 FA」,算是合理的区别。
如果动画版与原作的标题有明显差异,其实就更好了。《尼尔:自动人形》和 PERSONA 系列就有这么做,动画版分别添加了 Ver1.1a,以及 the Animation 或 the Movie 的后缀。
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正在放送的《重来吧、魔王大人!R》,究竟是续集还是不同演绎,让人不完全弄不清楚。哔哩哔哩将其标注为「漫改重制」,之前的无印版本叫做「小说改编版」。但这显然有问题,因为不了解的观众,也不清楚二者的差异。
具体情况是因为更换了插画家,所以重新发售了新版小说,有调整修正部分故事。之后的漫画版沿用新版小说设定,用闪回的形式补上了新版小说的内容,并在标题上添加了 R 的后缀。那么动画版 R 的叙事跟小说应该相似吧?然而并没有。
也许是防止观众忘记之前剧情,上来就用新版人设,花了一集多演绎之前的内容。但前作回忆里还比较美型的角色,就被这个有些辣眼睛,还很贫穷的画面所覆盖,导致观感很糟。但就算这么离谱,这也不是 bangumi 本季度最低评分的动画,有点超乎想象……
#动画 #杂谈
《紫罗兰永恒花园》足够真实的虚构
以下内容涉及《紫罗兰永恒花园》动画剧透,请谨慎选择是否继续阅读。动画中出现了多个故事,其中有些很真实,就像在现实中真实发生过一样。比如「公开情书」「50 封信件」和「航空祭」(航空节),于是打算寻找是否存在现实原型。
「公开情书」是公主对他国王子的爱慕,以及符合王国的利益,于是请主角写代写情书。之后将情书公开到报纸上,换取人民支持。然而在查询了一些关键词后,似乎并没有现实中的先例或是类似故事。如此浪漫而真实的虚构故事,真的很难想象要如何设计。
「50 封信件」是即将死去的母亲,为女儿准备 50 封关于爱的信件,然后计划让邮政公司每年发给女儿的故事。这个倒是能找到相似的故事,是 Cecelia Ahern 在 2004 出版的小说 PS, I Love You。小说中,丈夫死于脑瘤,但妻子之后每个月,都会收到丈夫寄来的信件,而被鼓励。虽然不一定能找到现实原型,但 部分邮局 确实存在未来邮件业务,相信应该有人会做这种事情吧。
最后是「航空祭」的故事,战争造成了大量 死信,即无法送达也无法退回的信件,之后在航空祭上,让飞机播撒这些未能送达的死信。这个也找不到原型,不过跟孔明灯有些相似,孔明灯在日本的常见用法,就是在灯笼表面写上愿望、祈福,让后让其升空。而航空祭的做法刚好相反,是将无法到达的思念,从空中播撒到大地,正好完全相反。
《紫罗兰永恒花园》的这些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无比真实。「只要蕴藏着想成为真物的意志,伪物就比真物还要来得真实」,说的大概就这些故事吧。
#动画 #杂谈
以下内容涉及《紫罗兰永恒花园》动画剧透,请谨慎选择是否继续阅读。动画中出现了多个故事,其中有些很真实,就像在现实中真实发生过一样。比如「公开情书」「50 封信件」和「航空祭」(航空节),于是打算寻找是否存在现实原型。
「公开情书」是公主对他国王子的爱慕,以及符合王国的利益,于是请主角写代写情书。之后将情书公开到报纸上,换取人民支持。然而在查询了一些关键词后,似乎并没有现实中的先例或是类似故事。如此浪漫而真实的虚构故事,真的很难想象要如何设计。
「50 封信件」是即将死去的母亲,为女儿准备 50 封关于爱的信件,然后计划让邮政公司每年发给女儿的故事。这个倒是能找到相似的故事,是 Cecelia Ahern 在 2004 出版的小说 PS, I Love You。小说中,丈夫死于脑瘤,但妻子之后每个月,都会收到丈夫寄来的信件,而被鼓励。虽然不一定能找到现实原型,但 部分邮局 确实存在未来邮件业务,相信应该有人会做这种事情吧。
最后是「航空祭」的故事,战争造成了大量 死信,即无法送达也无法退回的信件,之后在航空祭上,让飞机播撒这些未能送达的死信。这个也找不到原型,不过跟孔明灯有些相似,孔明灯在日本的常见用法,就是在灯笼表面写上愿望、祈福,让后让其升空。而航空祭的做法刚好相反,是将无法到达的思念,从空中播撒到大地,正好完全相反。
《紫罗兰永恒花园》的这些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无比真实。「只要蕴藏着想成为真物的意志,伪物就比真物还要来得真实」,说的大概就这些故事吧。
#动画 #杂谈
《黑执事》中的现实原型
漫画/动画《黑执事》是以 19 世纪末(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为背景的故事,但与类似作品不同的是,《黑执事》里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比如开膛手杰克、法国巴黎世博会、花衣魔笛手、泰坦尼克号等。(细节可阅读由 风蚀蘑菇 编写的《黑执事》背景)
不过最为神秘的,可能还是主角夏尔·凡多姆海伍的家族。故事里的凡多姆海伍家族,被称作「女王的看门狗」,是受英女王调遣的特工家族。主要负责机密、黑社会等相关事件的调查或处置。
结合军情六处的诞生时间为 1909 年,如果之前的英王室或者政府有情报的需求,确实需要人来做事。那么《黑执事》里的凡多姆海伍家族,确实是有趣的设想。
不过现实中,这种直属于王室的特工家族,只要没人透露,也就不会被外界所知晓。考虑到 100 多年后的现在,仍然没有相关家族被公开,那么多半并不存在这样的家族吧。
《黑执事》的〈幽鬼城杀人事件篇〉OVA 动画里,出现了棺木下葬后,墓碑附近的铃铛响动,然后再挖出来的情况。这其实是 安全棺材,在医学不够发达的时候,医生宣布死亡的存在失败率,一些倒霉蛋还活着的时候,就被埋入了泥土里。
因为人们对被活埋的恐惧,所以安全棺材就诞生了。《黑执事》里的摇铃棺材,原型应该来自 1798 年的德国牧师 P.G. Pessler 的设想。他建议棺材里插入绳子连接到教堂的钟上。
#动画 #历史
漫画/动画《黑执事》是以 19 世纪末(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为背景的故事,但与类似作品不同的是,《黑执事》里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比如开膛手杰克、法国巴黎世博会、花衣魔笛手、泰坦尼克号等。(细节可阅读由 风蚀蘑菇 编写的《黑执事》背景)
不过最为神秘的,可能还是主角夏尔·凡多姆海伍的家族。故事里的凡多姆海伍家族,被称作「女王的看门狗」,是受英女王调遣的特工家族。主要负责机密、黑社会等相关事件的调查或处置。
结合军情六处的诞生时间为 1909 年,如果之前的英王室或者政府有情报的需求,确实需要人来做事。那么《黑执事》里的凡多姆海伍家族,确实是有趣的设想。
不过现实中,这种直属于王室的特工家族,只要没人透露,也就不会被外界所知晓。考虑到 100 多年后的现在,仍然没有相关家族被公开,那么多半并不存在这样的家族吧。
《黑执事》的〈幽鬼城杀人事件篇〉OVA 动画里,出现了棺木下葬后,墓碑附近的铃铛响动,然后再挖出来的情况。这其实是 安全棺材,在医学不够发达的时候,医生宣布死亡的存在失败率,一些倒霉蛋还活着的时候,就被埋入了泥土里。
因为人们对被活埋的恐惧,所以安全棺材就诞生了。《黑执事》里的摇铃棺材,原型应该来自 1798 年的德国牧师 P.G. Pessler 的设想。他建议棺材里插入绳子连接到教堂的钟上。
#动画 #历史
《魔法少女小圆》的宣传欺诈效果如何?
魔圆有做 宣传欺诈,比如 官网的故事简介:
以及《電擊G's magazine》杂志在 介绍魔圆 时,也引用了魔圆官网的内容,让观众以为这是欢乐的魔法少女动画。这些证据能证明魔圆的宣传欺诈,但效果究竟如何?
在官网以及 niconico,都能看到魔圆的放送时间是凌晨 3 时左右,这是标准的 深夜动画。
深夜动画是家长举报压力下的产物,虽然导火索是《精灵宝可梦》的 3D 龙事件,所以算是躺着中枪吧。总之只要是非全年龄向的作品比如 EVA、死亡笔记、化物语等,都在深夜放送,防止家长不满。
虽然深夜动画不一定都得黑深惨、血腥暴力或者色情,比如《排球少年 第二季》是深夜动画,然而是全年龄的。但绝大多数深夜动画都有一些特殊,因为深夜放送会降低观众数量。如果注意到这个时间,大概就能有些准备吧。
#动画
魔圆有做 宣传欺诈,比如 官网的故事简介:
深爱着家人、拥有亲密的朋友,时而欢笑,时而哭泣,这是无处不在的日常。就读于市立见滝原中学的普通中二生·鹿目圆,也生活在这样的日常之中。某日,她经历了一次奇妙的相遇。她还不知道这次的相遇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但这就是改变她命运的相遇——这是一个全新魔法少女故事的开始——(GPT 翻译)
以及《電擊G's magazine》杂志在 介绍魔圆 时,也引用了魔圆官网的内容,让观众以为这是欢乐的魔法少女动画。这些证据能证明魔圆的宣传欺诈,但效果究竟如何?
在官网以及 niconico,都能看到魔圆的放送时间是凌晨 3 时左右,这是标准的 深夜动画。
深夜动画是家长举报压力下的产物,虽然导火索是《精灵宝可梦》的 3D 龙事件,所以算是躺着中枪吧。总之只要是非全年龄向的作品比如 EVA、死亡笔记、化物语等,都在深夜放送,防止家长不满。
虽然深夜动画不一定都得黑深惨、血腥暴力或者色情,比如《排球少年 第二季》是深夜动画,然而是全年龄的。但绝大多数深夜动画都有一些特殊,因为深夜放送会降低观众数量。如果注意到这个时间,大概就能有些准备吧。
#动画
UGC 发行节目
YouTube 是 UGC(用户生成内容)视频平台,虽然也有一些电影和电视频道能租赁与订购,但这并不像 Netflix 与 Hulu 那样的「流媒体平台」,只要缴纳月费就能随意看各种节目。
结果就是动画剧集想要上架 YouTube,只能走 UGC 上传,赚取 YouTube 的广告分成,或者收取频道的会员费。而 YouTube 不需要支付版权费就能获得一些动画,这算是 YouTube 独特的模式吧。
而哔哩哔哩和 niconico 的正版动画,与 Netflix、Hulu 相似,都是购买版权后,上架到单独的动画版块。换句话说,也许算自营,买断版权后需要自负盈亏。而 YouTube 的模式类似于租赁柜台,做中间抽成。
不过理论上,版权方也能在哔哩哔哩以 UGC 的形式发行节目,这样还能绕开高强度的「境外视听节目」审查。虽然哔哩哔哩的广告分成很少,但通过付费视频的功能,亦或者插入硬广告,至少还能分一杯羹吧。
ggame | #杂谈 #动画
YouTube 是 UGC(用户生成内容)视频平台,虽然也有一些电影和电视频道能租赁与订购,但这并不像 Netflix 与 Hulu 那样的「流媒体平台」,只要缴纳月费就能随意看各种节目。
结果就是动画剧集想要上架 YouTube,只能走 UGC 上传,赚取 YouTube 的广告分成,或者收取频道的会员费。而 YouTube 不需要支付版权费就能获得一些动画,这算是 YouTube 独特的模式吧。
而哔哩哔哩和 niconico 的正版动画,与 Netflix、Hulu 相似,都是购买版权后,上架到单独的动画版块。换句话说,也许算自营,买断版权后需要自负盈亏。而 YouTube 的模式类似于租赁柜台,做中间抽成。
不过理论上,版权方也能在哔哩哔哩以 UGC 的形式发行节目,这样还能绕开高强度的「境外视听节目」审查。虽然哔哩哔哩的广告分成很少,但通过付费视频的功能,亦或者插入硬广告,至少还能分一杯羹吧。
ggame | #杂谈 #动画
束手束脚的日本 TV 动画
之前提过 24 分钟动画的各种「八股文」要求,除了单集的时间外,还有其他的,束缚了 TV 动画的原因。
1980 年代,人气配音演员的长期合同难以签署,收视率对电视台也越来越重要,所以选择了半财年的一半,即 3 个月作为 1 期(季)动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也方便决定续订或取消,电视台以及动画制作方也能降低风险。
并且 4 月是财年的开始,所以动画也紧贴这个时间,就排出了 1、4、7、10 月的动画。然后 1、4、7、10 月距离季节也接近,所以就被称为冬・春・夏・秋季动画(虽然还是有些误差)。
1 年有 52 周多一点,52 除以 4 就是 13,这也是早期动画 1 期的集数,不过现在动画更多是 12 集,原因是方便分割卖碟,可以轻易分成 2、3、4 份,而 13 是质数……
备注:这些内容的正确性尚不明确,不过很合理……
资料来自:『クール (放送)』『日本のテレビアニメ作品一覧 (1980年代)』『放送用語の「クール」って?』
#历史 #动画 #原理
之前提过 24 分钟动画的各种「八股文」要求,除了单集的时间外,还有其他的,束缚了 TV 动画的原因。
1980 年代,人气配音演员的长期合同难以签署,收视率对电视台也越来越重要,所以选择了半财年的一半,即 3 个月作为 1 期(季)动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也方便决定续订或取消,电视台以及动画制作方也能降低风险。
并且 4 月是财年的开始,所以动画也紧贴这个时间,就排出了 1、4、7、10 月的动画。然后 1、4、7、10 月距离季节也接近,所以就被称为冬・春・夏・秋季动画(虽然还是有些误差)。
1 年有 52 周多一点,52 除以 4 就是 13,这也是早期动画 1 期的集数,不过现在动画更多是 12 集,原因是方便分割卖碟,可以轻易分成 2、3、4 份,而 13 是质数……
备注:这些内容的正确性尚不明确,不过很合理……
资料来自:『クール (放送)』『日本のテレビアニメ作品一覧 (1980年代)』『放送用語の「クール」って?』
#历史 #动画 #原理
动画《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第二季的长度问题
再次重温动画《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时,发现第二季的时间都很长。多集都是 29:30 的极限长度,但很少见到其他动画这么做,就算是加长,还是加到 48 分钟左右,然后中间使用广告填充。
但 Re:0 显然是不播放广告,而换取到如此的长度。gledos 很好奇,在日本动画几乎都是 24 分钟的「八股文」的环境下,Re:0 是如何做到的,以及其他作品能否做到。
因为 24 分钟的限制经常让动画的节奏出现问题,只要限制没那么严格,许多动画应该能展示出更好的效果。
Re:0 制片人田中翔的访谈 其中写到「由于这是一部充满各种伏笔的作品,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将其制作成 30 分钟的电视动画,使其易于理解和吸引人。」然后增加时间的方式就是去掉 OP、ED 以及广告。
可是仍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所以下面是猜想:动画制作委员会补偿了电视台广告的收入,买下了这段时间。除了广告之外,还需安抚 OP、ED 的业者,因为减少 OP、ED 亮相的次数,也许会影响唱片公司的收益。所以 Re:0 增加动画时长的方案,靠的是给别人添麻烦……那么这种方案应该不会成为主流。
备注1:电视台的广告收费大概是每 15 秒,数万日元起步,价目表可以参考 CMの窓口。
备注2:日本 TV 动画的「八股文」细节,可以参考 gledos 之前的〈24 分钟动画〉。
#动画 #杂谈
再次重温动画《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时,发现第二季的时间都很长。多集都是 29:30 的极限长度,但很少见到其他动画这么做,就算是加长,还是加到 48 分钟左右,然后中间使用广告填充。
但 Re:0 显然是不播放广告,而换取到如此的长度。gledos 很好奇,在日本动画几乎都是 24 分钟的「八股文」的环境下,Re:0 是如何做到的,以及其他作品能否做到。
因为 24 分钟的限制经常让动画的节奏出现问题,只要限制没那么严格,许多动画应该能展示出更好的效果。
Re:0 制片人田中翔的访谈 其中写到「由于这是一部充满各种伏笔的作品,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将其制作成 30 分钟的电视动画,使其易于理解和吸引人。」然后增加时间的方式就是去掉 OP、ED 以及广告。
可是仍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所以下面是猜想:动画制作委员会补偿了电视台广告的收入,买下了这段时间。除了广告之外,还需安抚 OP、ED 的业者,因为减少 OP、ED 亮相的次数,也许会影响唱片公司的收益。所以 Re:0 增加动画时长的方案,靠的是给别人添麻烦……那么这种方案应该不会成为主流。
备注1:电视台的广告收费大概是每 15 秒,数万日元起步,价目表可以参考 CMの窓口。
备注2:日本 TV 动画的「八股文」细节,可以参考 gledos 之前的〈24 分钟动画〉。
#动画 #杂谈
2024 年冬
稍早前,《剧场版 魔法少女小圆 〈魔女之夜的回天〉》终于公布了「特報第1弾」短片(大概也算是一种 PV),之后给出了「2024 年冬」的上映时间。
但是这里的「2024 年冬」跟 TV 动画的季节不同,TV 动画是 1 ~ 3 月为冬季,但电影不一定遵守这点。比如『劇場版「進撃の巨人」前編~紅蓮の弓矢~』表示在 2014 年冬季发布,但宣布时间已经是 2014年4月 了,所以最终是在 2014年11月 上映。
但是电影通常定档时间,到上映不会长达一年,所以最大的可能性还是 2024年1月 ~ 2024年3月 上映吧。
#动画
稍早前,《剧场版 魔法少女小圆 〈魔女之夜的回天〉》终于公布了「特報第1弾」短片(大概也算是一种 PV),之后给出了「2024 年冬」的上映时间。
但是这里的「2024 年冬」跟 TV 动画的季节不同,TV 动画是 1 ~ 3 月为冬季,但电影不一定遵守这点。比如『劇場版「進撃の巨人」前編~紅蓮の弓矢~』表示在 2014 年冬季发布,但宣布时间已经是 2014年4月 了,所以最终是在 2014年11月 上映。
但是电影通常定档时间,到上映不会长达一年,所以最大的可能性还是 2024年1月 ~ 2024年3月 上映吧。
#动画
心理测量者
《心理测量者》是很有趣的动画,描绘了保障社会安全的维稳系统「西比拉」以及下属公安的故事,探讨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注意,下面有《心理测量者》探讨的内容的剧透。(也许不算主线剧透)
第一季穿插了许多小故事,其中就有御堂将刚的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荣格提出的概念,人在不同场合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这被认为是带上了某款人格面具。而在网络上使用人格面具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因为隐藏真实的自我能带来许多好处,比如能降低受到的伤害,因为面具与真实的自己有差异,被语言暴力伤害的人不完全是「自己」,所以感受到的语言暴力,会被隔离开一部分。
第二季的主题是集团犯罪问题,公司、群体等集团拥有的「人权」,比起普通人的人权还要强大,但却没有普通人应承担的义务,最后「西比拉」将义务赋予了公司、群体等集团,也包括「西比拉」自己。但中间没有穿插什么有趣的内容。
第三季真的就是谜语人了,大方向上是原本的政治体系和财阀与「西比拉」的对抗,但中间穿插的内容反而更有趣。
但《心理测量者》的评价越来越差了……不知道是否还会推出续集。现在这种科幻、社会、犯罪题材的动画越来越少,三十年前是《攻壳机动队》,十年前是《心理测量者》,但现在还有这类作品吗?感觉《漂流少年》能放进来,除此之外似乎就很难看到了。
#动画 #杂谈
《心理测量者》是很有趣的动画,描绘了保障社会安全的维稳系统「西比拉」以及下属公安的故事,探讨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注意,下面有《心理测量者》探讨的内容的剧透。(也许不算主线剧透)
第一季穿插了许多小故事,其中就有御堂将刚的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荣格提出的概念,人在不同场合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这被认为是带上了某款人格面具。而在网络上使用人格面具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因为隐藏真实的自我能带来许多好处,比如能降低受到的伤害,因为面具与真实的自己有差异,被语言暴力伤害的人不完全是「自己」,所以感受到的语言暴力,会被隔离开一部分。
第二季的主题是集团犯罪问题,公司、群体等集团拥有的「人权」,比起普通人的人权还要强大,但却没有普通人应承担的义务,最后「西比拉」将义务赋予了公司、群体等集团,也包括「西比拉」自己。但中间没有穿插什么有趣的内容。
第三季真的就是谜语人了,大方向上是原本的政治体系和财阀与「西比拉」的对抗,但中间穿插的内容反而更有趣。
但《心理测量者》的评价越来越差了……不知道是否还会推出续集。现在这种科幻、社会、犯罪题材的动画越来越少,三十年前是《攻壳机动队》,十年前是《心理测量者》,但现在还有这类作品吗?感觉《漂流少年》能放进来,除此之外似乎就很难看到了。
#动画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