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爱发电捐赠链接:https://afdian.com/a/gledos

管理员: @gledos_green
身障反派

电影《过昭关》里,有个使用电子人工喉的养蜂人。这是给做了声带切除手术的人,恢复语言能力的设备。但声音是单调的及其声音,像早期的 TTS 音。所以主角刚开始感到害怕,熟悉对方后,才认识到对方是友善的人。

在虚构作品中,电子喉常被用来塑造反派角色,大概是机械化的声音能够带来冷酷、非人化等感觉。比如电影《舞校疑案》里,主角使用电子喉并乘坐轮椅,还是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患者……

不仅是电子喉,其它身障类型的反派,在过去的作品里也很常见。无论是坐轮椅的思考者(来自《闪电侠》),使用义肢的达斯·维达、Dr. No(来自 007),以及大量毁容的反派。同时也可能出现「因为残疾,所以邪恶」的剧情。

在中文作品里,这种身障反派也不少见。比如关于宦官祸乱朝政的故事,《笑傲江湖》里修炼了《辟邪剑法》和《葵花宝典》的岳不群、东方不败,《天龙八部》里毁容,口不能言,腿不能走的段延庆。

创作者当然不是为了歧视身障人士,而设计出这些身障反派。而是身障容易与痛苦联系,轻易能塑造出反派的仇恨,为其犯下的罪行给予动机。现在的创作者反省了过去的疏忽,所以尽量不会写出这样的身障反派。只是想要更进一步,创造身障的主角、英雄,就太难了,甚至适得其反让人厌恶。

附言:电影《过昭关》的大致剧情,是在 2010 年代听说劳改农场朋友的消息,于是带上孙子去见一面老友的故事。当时爷爷因为家庭成分不好,父母都死了,多亏劳改农场里几个朋友的照顾,才能活下来。

参考了 Naomi J. 的文章 Ableism and ‘The Flash’: What’s Wrong With Disabled Villains in Genre Fiction… and Where Have All The Disabled Heroes Gone? | #症状 #不符
游戏里的人权

2015年5月,在 MMORPG 游戏 Guild Wars 2 里,出现了公开羞辱的处刑。玩家 DarkSide 使用作弊软件传送到建筑物里,违规击杀了玩家并带走所有的装备。游戏的安全主管 Chris Cleary 随后介入此事,登上了 DarkSide 的帐号,在桥上脱下所有装备,跳下自杀。之后将其封号。

Chris Cleary 还将控制 DarkSide 脱衣、自杀的操作录制为视频,放在 YouTube 上,目前该视频有 200 万观看次数。DarkSide 违反了用户协议,使用第三方程序破坏了游戏原本的规则,封号是所有人都认可的惩罚。但游戏公司应该无权登录并拍摄羞辱视频,即便用户协议里有相关协议,这种公开羞辱还是有些出格了。

目前游戏对作弊者的处罚,除了直接封号,还有一些相似的操作。比如 Call of Duty(含 Warzone)之前会将外挂玩家组在一起玩,让外挂玩家在「神仙服」里互相伤害。或者使其 无法打开降落伞,以及将 伤害降低 到多个弹夹都无法杀死敌人。

Deadlock 会将对局里识别到使用外挂的玩家,变成无法攻击的青蛙,随后封禁。游戏公司这样的操作,虽然同样是羞辱,但外挂玩家至少可以离开游戏,终止这场处刑表演。所以这种幽默操作不会像 Guild Wars 2 一样,被认为有些出格。

用现实来比喻的话,Guild Wars 2 是在犯罪者睡着后,向大家昭告其的罪行并公开处刑。而 COD 和 Deadlock 是将犯罪者流放,或给予糟糕的装备的羞辱,犯罪者期间可以自杀。

#游戏
有限服务的店铺

出于反歧视的考虑,美国的《民权法案》要求学校、公共场所(含店铺)以及就业等地禁止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性别和国籍的偏见。欧洲和澳大利亚也有相似的法律。

这让 男性专用酒吧女性专用酒吧,也不得不允许招待其它性别。除非使用会员制,用更复杂的手段将店铺变得不算公共空间。

不过单一民族的日本,没有类似的法律,这导致店铺有权拒绝对外国人,或者长得像外国人的日本公民服务……1999 年发生了「小樽温泉入浴拒否問題」,当时小樽市的汤之花浴场,因为俄罗斯水手不遵守礼仪,而立上了「JAPANESE ONLY」的牌子。

结果取得了日本国籍的 David Christopher Schofill,尝试进入汤之花浴场依然被拒。之后 Schofill 开始与浴场与城市打官司,虽然法院认为这是歧视,并有让浴场赔偿,但表示城市没有义务立法来消除种族歧视的责任,因为国家没有这方面的反歧视法。

而现在,日本部分餐厅写了「不湊巧是滿座」「no vacancy」的标识,但却用日语表示「欢迎会日语的顾客进入」,算是基于语言的筛选。或是更直接的 中华西太后餐厅,贴上了禁止中国人及韩国人入内的标识。

这些日本店铺都没有违反法律,虽然让外国人感到被歧视,但这真的有问题吗?欧美的反歧视法律源自族裔之间的矛盾,如果当时没有发生矛盾,也许反歧视也不会写入法律吧。只是日本现在逐渐变成事实上的移民国家,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对旅游和未来不同族裔之间的关系,都不好。

#法律
联觉

联觉 是一种感知现象,是单种感知会诱发多种感知的体验。比如看到数字、日期时,会自动感到某种颜色、空间位置或情绪。或者听到不同的声音时,会感到不同的色彩、情绪甚至是味道。

可能是分享这种感觉,容易被当作比喻,所以系统性的研究较晚。比如为什么 tone color(音色),是用颜色来描述声音,这真的只是个比喻么……

色觉辨认障碍(色盲)在 1794 年被正式的研究,公认的联觉理论更晚一些,起源自 1812 年的医生 Georg Tobias Ludwig Sachs,他在论文里描述了一例彩色元音幻觉。

之后越来越多的联觉被发现,目前至少有 80 种类型。但可能是联觉没有什么明显坏处,未被当作疾病,所以没有深入研究的动力。有个联觉很有趣,是能将听到的文字变成视觉的「字幕联觉」,有人吃了有毒的蘑菇,也能看到字幕。二者之间,可能有一些共通的原理吧。

有位五重联觉的 Solomon Shereshevsky,他并没有超忆症,但依靠这五重联觉,几乎能够记住任何事情。另外拥有色觉联觉的色觉辨认障碍者,能够看到被染色的的数字,但这种颜色无法被确认,于是这种颜色被称为 火星色彩

目前联觉拥有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明,较小样本的研究里认为是 4.4 %。占比最大的是色觉联觉,较稀有的是听觉诱发触觉、镜像触觉(能感知到他人的触觉)等。

附言:动画《奇巧计程车》中,主治医生认为主角有某种联觉。

#症状 #不符 #wikipedia
最适合离线游玩的游戏主机

2025年2月,PlayStation Network 服务器 宕机 20 小时,除了让使用 PSN 的《堡垒之夜》《使命召唤》《Roblox》等游戏无法游玩,部分有联网验证的「单机游戏」如《暗喻幻想:ReFantazio》,也无法游玩。并且 PS5 Slim 的光碟机也不能在这天安装,因为光碟机与主机需要联网绑定。

所以假设突然发生全球危机,PSN 或者整个网络离线,那么 PS5 可能会有许多游戏无法游玩。虽然 PS5 可以离线激活、安装光盘游戏,但游戏更新也是个问题。而微软在 Xbox Series 世代不在意光盘,在离线游玩的环境下,大概可以忽略吧。

Switch 可能是最适合离线游玩的游戏主机,因为其掌机形态让游戏开发者都考虑到离线游玩的重要性,哪怕是 EA 的许多游戏也能在离线状态下游玩,比如《极品飞车:热力追踪》。并且在离线的情况下,可让游戏版本较高的 Switch,分享游戏更新补丁到其它 Switch。

而 SteamDeck 等外形是掌机的 PC,会遇到大量需要联网验证的游戏。比如上述的 EA 游戏,此外还有《女神异闻录5皇家版》等使用了 Denuvo 加密的游戏,Denuvo 加密虽然允许离线游戏,但可能需要手动将 Steam 切换到离线模式并重启,而离线游戏似乎是依靠签名实现的,该签名仅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只有重新联网才能更新签名。

Swtich 2 延续了 Switch 的便携性,那么应该会延续这种离线游戏优势。虽然现在家庭宽带普及度已经很高,让离线游玩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但在部分情况下,有完善的离线游玩功能,还是存在一些优势吧。

#游戏
漂流症

1820 年代,精神病学家提出了漂流狂(Dromomania),主要症状是无法抗拒游荡、旅行或行走的冲动。之后美国医生 Samuel A. Cartwright,将其本地化为漂泊癖(Drapetomania),用来解释奴隶逃离种植园的原因。

现在早已不被认为旅行成瘾是一种疾病,因为这是定居文化视角下的偏差。而在狩猎采集、游牧的生活方式里,这是增加存活概率的优势。

而漂泊癖仅在当时的美国南方受到重视,在北方广泛嘲笑和讽刺。因为 Cartwright 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主人与奴隶过于熟悉,将他们视为平等的人所造成的。医疗建议是用鞭子把他们身上的魔鬼赶走……

在过去,这种 精神病学的政治滥用 比较常见与广泛。比如轴心国纳粹德国与大日本帝国,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谋杀,前者摘取了数千精神病人的大脑进行研究,后者饿死了许多精神病人。以及共产主义国家,如苏联对异议人士的压迫等。

现在的滥用规模和强度小了许多,但还是存在将精神病学武器化的情况。比如将不喜欢的人诊断为精神分裂,然后关在精神病院里(黑监狱)。亦或是有个美国参议员,试图将「盲反特朗普症候群」纳入该州的法律定义,让反对特朗普,也可能成为偏执症的医学诊断标准……

#症状(赛博漂流症?)
为什么服务型游戏玩家,都该关注更新日志

一些玩家只想着体验游戏本身,忽略了更新日志。这当然是玩家的正当游玩方式,但这可能无法节省时间,还会走更多弯路。比如一些活动只会在更新日志里宣布,如果没有注意到,也没有朋友告知,那么可能就会错过活动。

另外开发者访谈里,可能会介绍游戏的未来发展路线图。虽然大多数玩家希望更多的福利、调整平衡性,以及新内容,但对于厂商而言,增加盈利才是更重要的目标。所以关注访谈,能够调整预期,避免出现看不懂更新逻辑的可能(虽然即便看了,也可能看不透,这个谁都无法预测的命运之舞台)。

名字也是个重要的东西,不知名或有恶名的厂商、游戏人推出的游戏或更新,可能就得多考虑一下。商业游戏其实还好,基本都能找到公司、工作室或具体人名,只是一些完全匿名的游戏,连背锅的人都找不到,很难让人放心。

最后是游戏社区,游戏本身、更新日志以及未来路线图等内容,都应该有可以交流的地方,无论是跟其它游戏对比,还是跟之前版本对比。如果有款游戏没有官方社区,还用各种手段禁止第三方玩家社区讨论,虽然这不一定是款糟糕的游戏,但肯定是款不自信的游戏。

附言:现在有的游戏反复变化,看不出未来发展路线图。所以玩家整体上会减少课金吧,因为这种变化可能让玩家缺乏信心,然后影响游戏的未来,最后课金购买的道具、饰品价值暴跌,甚至游戏直接关服。

#游戏 #不止游戏
GitHub 无法访问的可能性

2025年4月13日 上午,也就是今天,大陆 IP 访问 GitHub 时,高概率会出现「Access to this site has been restricted」提示,也就是访问受限的意思。

搜索「Access to this site has been restricted」之后,会发现未登录的情况下,对 GitHub 的请求过多也会出现,属于防滥用功能。考虑到 2015 年,GFW 对 GitHub 进行了 5 天的持续攻击(大炮),所以现在又出现了网络攻击,亦或是 GitHub 的防滥用功能出错了?

关于「源代码禁运」的可能性,可以参考伊朗用户分享的 文章。其中详细描述了被封禁的过程,首先是收到邮件信息,告知帐号被限制。然后虽然能够正常打开 GitHub 网页,但访问自己的私有仓库时,会显示「This repository has been disabled」,并在个人主页上挂出横幅,表示该帐号由于美国贸易管制法而被限制。

虽然不排除未来出现「源代码禁运」的可能,但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大的可能,还是 GitHub 的防滥用功能被触发了吧。至于是故障还是遭到「大炮」攻击,就需要等待 GitHub 回应了。

#即时消息 (但没那么即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