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管理员: @gledos_green
充满谜团的空难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到今天,维基百科记录了 79 例 民航客机因机枪或导弹被击落的事件,其中有案例被详细记录,但也有充满谜团的案例。

例如,国泰航空空中霸王遭击落事故 就充满了谜团。1954年7月23日,国泰航空注册号为 VR-HEU 的 DC-4 民航客机从泰国曼谷飞往香港途中,在海南岛附近的沿海空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落。

幸运的是,飞机上 19 名乘客中有 9 人生还,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空军飞行员 Phil Blown 的高超驾驶技术。同时,无线电操作员 Stephen Wong 在飞机坠毁前及时发出了求救信号,这使得飞机迫降入海后,幸存者得以及时获救。然而 Wong 在迫降时因头部被尖锐的漂移指示器刺穿,未能获救。

港英政府在获悉事件后,与白云机场塔台进行沟通,对方只允许港英政府派遣桑德兰水上飞机进行救援,任何其他国家的军机进入领空都会被击落。然而,由于风浪过大,桑德兰水上飞机在海面盘旋了 2 个小时也未能成功降落。稍后,美国空军救援队的一架 SA-16 飞机成功将幸存者救起。

三天后,1954年7月26日,中国方面才向受害者道歉并赔偿,同时解释事件原因是误以为是中华民国的军用飞机。同一天,中美空军还在相近海域爆发了空战,两架中国空军的 La-11 战斗机被击落。由于双方说法不一,战争的起因和细节至今仍无法完全确定。

有传言称,此事件后,香港的航班飞行路线尽量避开大陆上空,并优先聘请经验丰富的空军飞行员担任机长,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wikipedia #历史 | 有用 GPT-4o 润色(原文
胁迫代码

胁迫代码(duress code)可能源自二战时期的谍报特工。特工暴露后可能被胁迫接听同伴电话,此时可以用一些暗号来告知自己被控制了。比如那边问:「是否方便访问安全屋?」,回答:「不,我太忙了」说明一切安好,而回答:「好的,过来吧」说明安全屋已被入侵后。

胁迫代码之后在许多 作品里也有出现,比如《绝命毒师》《谍影重重》《24 小时》里,有时也能将观众欺骗或使其迷惑,算是很有有趣的叙述性诡计。

生活中的胁迫代码很少见,这也许是件好事,因为被胁迫的可能性比谍报工作者低。不过还是存在,比如 家庭安全系统,在触发警报后需要输入密码解除自动报警。一些家庭安全系统可以设置胁迫代码,输入后会显示解除报警,让入侵者大意,但实际会隐蔽的报警。

报警其实也可以用上胁迫代码,2014 年有个流言,讲述的是有人拨打 911,要求订购批萨。而接线员知晓了该暗语,随后安排了警力解决了问题。而在 2019 年该流言真的实现了,细节的是接线员 Tim TenEyck,要求警察关闭警车的警报器,防止打草惊蛇。

而出租车的一键报警功能,因为接线员回拨电话时直接说出了「你在做什么事?为何要触发一键报警?」,导致两起出租车司机死亡……而这其实可以用胁迫代码来防止激怒歹徒。比如接线员询问:「您好,〇师傅。我要去〇〇街,能到〇〇路接我吗?」这样就不会因为开启免提,被歹徒知晓已经报警的情况。(车辆上有摄像头,查看这个更方便)

曾经有人被歹徒胁迫到 ATM 前取钱,于是有美国议员提出建立紧急 PIN 码,只要反向输入 ATM 密码,就能隐蔽报警。不过该决议并未通过,此后只被当作都市传说流传,名为 ATM SafetyPIN software

虽然出于各种原因,公共、商业性的服务很少有提供胁迫代码,但开源软件的开发者没有这方面的顾虑,甚至很支持胁迫代码的研究。比如文件、硬盘加密软件 VeraCrypt,可以 创建隐藏卷。用户能使用两个密码,分别打开真正需要加密的内容,以及用来应付的内容。

亦或者 AlternativeUnlockXposed 这款 Android App,能在输入假密码后解锁手机,但是会执行自定义命令,比如格式化手机等。

ggame | #wikipedia
感知与对数尺度

表示声音强度的分贝(dB),每增加 3 dB,强度会放大到两倍。表示地震震感的 里氏震级,每增加 1 级,测量幅度会增加到 10 倍。表示星体亮度的 星等,每增加 1 级,亮度都会减弱到 40 % 左右。

这些与人体感知的尺度单位,都被设计成了 对数尺度。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类的感知并非线性。

1860 年,Ernst Heinrich Weber 率先注意到这点。之后被 Stanley Smith Stevens 的 Stevens's power law 完善,Stevens 测试出了平均的响度、震动和亮度等感知幂函数等级。

Stevens's power law 启发了后来的 亮度设计。人们不断寻找合适的曲线,尝试找到纯黑与纯白之前的 中灰色,现在 sRGB 将纯白 21.40 % 亮度定义为中灰色。

既然人眼对明暗的感知并非均等,那么储存与播放图片的时候,也按照某种非线性算法就好,这就是 伽玛校正。但不同时期使用的伽玛值不同,所以现在可能会有一些遗留问题。比如一些老游戏的伽玛值是 2.5,比现在流行的 2.2 高,结果就可能失真。

相关阅读:Yet another blog post about gamma correction | #杂谈 #wikipedia
打鼾的缓解方法

大约 30 % 的人有打鼾的情况,而被困扰的人数应该更多,因为打鼾除了影响他人,也会影响自己的睡眠。

打鼾严重时,还可能出现 睡眠呼吸中止症,即睡眠时停止呼吸较长时间。即使休息时间很长,恢复的精力还是有限,白天很容易疲倦。大概有 10 % 的人具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鼾的原理是软腭放松后阻塞气管,所以防止软腭阻塞气管就好。比如减少过敏反应、减肥、侧睡,戒烟酒等,也有一些物理手段来缓解打鼾。

下颚前移装置(止鼾牙套)能将下颚向前移动,变相扩张了气管,能够缓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外的情况。但是需要在支持的医院定做,网购的通用型缺乏固定,可能效果不佳。

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 算是暴力解决方案,面罩能持续提供轻微压力,100 % 解决打鼾和睡眠呼吸中止症,不过价格也比牙套昂贵得多。

主要内容来自 志祺七七 的节目 | #wikipedia
双重特别的学生

教育工作者比较容易认识到,学习障碍资优 等学生特质。但是资优的学习障碍学生,就发现的比较晚了,大概是 1970 年代才开始注意到。

1990 年代开始,这样的学生获得了专有名称:twice exceptional(双重特别,后文简称为 2e)。2e 可能很容易被误解,因为劣势一开始可能不会表现出来,所以早年可能被认为非常聪明。但之后 阅读障碍计算障碍ADHDDCD、记忆力差等学习障碍,开始直接或间接的拖后腿。2e 可能就会被认为偷懒、不努力了。

研究者估计美国 2e 的数量,约占儿童总数的 0.5 %,数量上不算少。不过能为 2e 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只有少量学校能做到。如果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好了。

#wikipedia #症状
Wardialing:模拟信号时代的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 是网络攻击前的常见策略,目的是寻找可利用漏洞。(不过端口扫描不等于网络攻击)而模拟信号时代,也有类似的操作。

Wardialing 是 1980 年代活跃的一种技术,原理是机器自动穷举拨号,尝试了解电话后的设备。比如 电话应答机 会在无人接听时,播放「你好,我是 gledos,我现在不在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会尽快联系你。」这样电话所有者的名字就暴露了。

又或者电话线路连接到了设置为自动应答的传真机,拨号者就能听到传真机握手信号声音。不过 Wardialing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寻找拨号上网不设防的 modem(猫,调制解调器),这样就能轻松黑掉一些电脑。不过攻击细节,维基上没有写……

后来随着 modem 的安全策略加强,以及拨号上网被取代,所以 Wardialing 也就消失了。不过 Wi-Fi 时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有人开着汽车,用设备扫描附近的 Wi-Fi 设备,这被叫做 Wardriving

#Wikipedia
闰年问题

电脑系统中的时间计算,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 2000 年的千年虫,以及未来 2038 年的 Unix 时间戳问题。

好在千年虫以及 Unix 是可预测的,只要软件更新相关兼容功能,就不会发生宕机、错误等问题。然而 闰年问题 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只有时间来到 2月29日 或者闰年的最后一天,程序才可能出现故障。

1996年12月31日 00:00,新西兰铝冶炼厂 的 660 台电脑全部宕机,原因是程序无法处理一年的第 366 天,所以闰年的最后一天不会工作……由于没有程序来调节问题,最终导致了 100 万美元的损失。

2000年12月31日,挪威铁路公司的列车无法运行。问题与铝冶炼厂相同,好在工程师临时将时钟调回一个月,这才启动了列车。

2008年12月31日,微软的 Zune 30(MP3)完全卡住,一整天都无法使用。而 Zune 30 刚发售两年。

2010年3月1日,索尼的 PS3 厚机错误的以为这天是 2月29日,然后导致网络连接错误。

每次闰年(甚至不是闰年),总会有程序发生各种错误。即使在 2020 以及 2024 年,情况也没有好转。就在昨天,新西兰许多加油站的自助支付终端都出现了问题。所以这算是每 4 年一次的程序故障日吧。

#Wikipedia
Doomer 与后朋克音乐

Doomer 最初源自末日网站,Paul Chefurka 是其中比较知名的意见领袖。主要思想是人口过多而资源越来越少,最终人类会失去一切,所以算是某种环保主义,但是表现更悲观,因为接近「末日准备者」。

之后 Doomer 的含义,被 Wojak 漫画影响,衍生出了 Doomer Girl/Guy。这时的 Doomer 就往「虚无主义」与「丧」靠近了,与之前靠近的「末日准备者」逐渐断开联系。(也许是悲观到,连自救也失去意义了)

之后,有人为俄罗斯后朋克音乐配上 Doomer Guy 或 Wojak 的配图,比如现在 1900 万观看量的音乐合集 Russian Doomer Music vol.3 (Superior),所以俄罗斯的后朋克音乐也就有了新的名称:Doomer Music。

附言:因制造业转移,而本地未进行有效的产业升级,导致工业城市逐渐衰败。其实就是 产业空心化,在美国这类地区被称为 铁锈地带,而俄罗斯的产业、精神空心化情况也很严重,可能就导致了 Doomer Music 的创作与流行吧。

#Wikipedia
医生被限制的权利

二战后,因为纳粹德国,以及大日本帝国陸軍 731 部队医生的罪行(未经受试者同意的人体实验、酷刑、谋杀等),所以世界医学协会(WMA)研究起了医学道德,并于 1948 发布了《日内瓦宣言》。

《日内瓦宣言》改编自《希波克拉底誓词》,主要是将内容现代化。重要的内容都有保留,比如保守患者的秘密,不因患者身份、职业而区别对待,以及保持良知。

虽然《日内瓦宣言》不像《日内瓦公约》那样具有强制性,不过 WMA 的会员国,往往会让医学生做出宣誓。比如吸收部分了《希波克拉底誓词》《日内瓦宣言》的《中国医学生誓言》,其中提到「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

可是《日内瓦宣言》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没有出现在《中国医学生誓言》中。那就是「我将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与尊严」。这句话后来在《东京宣言》得到了更多的解释。

东京宣言》是 1975 年由 WMA 制定的一套国际准则,主要内容是医生应拒绝对囚犯或被拘留者实施酷刑、侮辱或残忍待遇,以及不应对绝食者(非自杀目的),使用强制喂食(鼻饲)。

即使《东京宣言》同样并非强制规定,但医生对患者的态度,确实有些微妙的转变。比起拯救生命,医生更应该尊重病人的自主权与尊严。这在一些 协助自杀(安乐死)案例中也能发现这种态度。

所以标题中的医生被限制的权利,就是作恶,以及无条件救人的权利。

#Wikipedia
触觉显示器

盲文比通常字符大得多,所以一本书的盲文版本,可能重量会增加 20 倍左右。这对于盲人不方便,出版商也没有兴趣大批量制造不好卖的盲文书籍,所以盲人能阅读的作品,相当窄。

不过如果盲文不在固定的纸张上,而是以机械呈现触觉的某种显示器,情况应该会好很多。1979 年,Elinfa Digicassette 横空出世,这可能是首个盲文阅读器与记事本。

之后这一支能显示盲文的显示器,就被叫做 可刷新盲文显示器,现在能链接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阅读内容。

不过还有另一种触觉显示器,在 1969 就已经发售,那就是 Optacon。Optacon 类似于点读机,它主要由相机模块和显示区组成,相机模块能直接扫描任意纸质书,然后将内容在显示区凸显,从而让用户摸到书籍上的内容。

Optacon 的原理并不复杂,所以能在集成电路刚起步时期制作出来。并且因为直接将内容转化成触觉,所以黑白图形内容也能呈现。如果继续发展,也许能让盲人自己使用图形化界面的电脑。不过可惜的是 Optacon 已经停产,也没有同类工具存在。

#Wikipedia
当感知过载

《名侦探柯南》第 707 集,出现了 语义饱和 概念(日本称为 完形崩坏)。这是指人在重复查看同样的文字时,可能会突然不认识这个字。

1956 年,神经学家 Jasper 和 Sharpless 的研究《唤醒反应的习惯》中,观察到了海葵在遇到滴水时,一开始会剧烈收缩,但是多次滴水后,海葵就习惯了滴水,不会发生反应了。

类似的反应习惯,也在其他生物上存在。比如住在工厂、公路附近的人和动物,对噪音可能不那么敏感。或者厕所里待久了,就闻不到臭味(嗅觉疲劳)。网站、软件为了提醒一些事情(比如广告或者通知),经常使用横幅或者置顶来强调,但是这种东西显然越是强调,越是让用户视而不见(横幅失明)。

信息也会过载,因为没有人能读完所有的书,这可能意味着知识传播效率较低。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会是大型语言模型。

比如整理 Telegram 群组聊天信息的机器人:insights-bot,它能将之前群组交流的话题分别标识出来,方便没有参与讨论的群友,了解刚才的话题。

参考了 Adam Moran 的文章 | #名侦探柯南 #Wikipedia
P2P 含义

P2P 是常见的简称,计算机和金融领域都有提到,但他们的含义是相同的吗?

现在大多数提到的 P2P 是指 Peer-to-peer 对等网络(用户群对用户群),不过 P2P 还代表另一个概念,那就是 Point-to-point) 点对点。

点对点在狭义上需要专有线路物理链接,属于网络拓扑的概念,所以较少在专业领域外使用。而对等网络是内容的分发协议、结构,客户端与服务端一体,与客户端-服务器(C/S)架构区别的一种网络架构。

有的文章里说「BitTorrent 协议是一种点对点(Peer-to-Peer)传输协议」,这种描述的中文部分错了,不过英文部分是正确的。可能是之前有人误解了 P2P 在这里应该是 Peer-to-peer 的简称,所以翻译成了点对点,结果这个错误就没法改正了。

金融方面的 P2P 也是同样的,是指 Peer-to-peer 借贷。属于一种 影子银行,即非传统银行业,但承担了银行的功能。P2P 借贷平台仅充当中间人,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 P2P 借贷平台的客户。

由于平台运营成本比传统银行低,所以放贷的利率高,并且借贷审查也宽松。但出现坏账的可能性也高,有人 认为影子银行助推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机。

#Wikipedia
死信

在游戏《控制》中,玩家来到行政部帮助艾米丽·波普之后,得到了前往死信室(Dead Letters Archive)的目标。死信 是无法投递邮件、信件的意思,需要特别的机构处理死信。(后文不再区分信件、邮件)

邮件的地址无法投递,同时退信地址缺失或其他无法退信的情况,这样的邮件就会被移交死信办公室,一种邮政设施。美国的死信办公室会打开邮件尝试寻找地址,这也是邮政工作人员允许违反 信件保密原则 的少数情况之一。

如果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发件人,那么只能拍卖有价值的物品,以及销毁书信了。1900 年左右,美国一年的死信高达 700 万份,支票和贵重物品总价值超过百万美元。

不过现在地址填写越来越规范等原因,加拿大的死信办公室已经快消失了。对于全球的死信办公室来说也是如此。

附言:中文新闻提到的死信,主要是指无法送达的信件,即使有退信地址也会被称作死信。尚不明确中国邮政是否有死信办公室之类的机构,处理没有退信地址的死信。

#Wikipedia
言论自由之旗

2007年,HD DVD 的加密密钥被公布到网络。有了这个密钥,就能绕过 DRM,直接复制 HD DVD 里的内容。HD DVD 的 DRM 是 AACS(包含迪士尼、英特尔、微软、索尼等大公司联盟开发的技术),所以这些大厂对此非常头疼,于是发布 DMCA 到各个平台,要求停止公开密钥。

2007年5月1日,Digg 社交平台也因为 DMCA,开始针对密钥传播删贴、删号。不过可能是因为某些逆反心理,就像现在 变着花样直播《彩虹六号:围攻》一样,当时的人们不断使用创造性的方法来伪装密钥。

其中就出现了使用十六进制数字的 RGB 制作的旗帜,将密钥 09F911029D74E35BD84156C5635688C0 改写为 #09F911 #029D74 #E35BD8 #4156C5 #635688 +C0,然后就组成了封面的 言论自由之旗

PlayStation 3 的密钥 被公布时,也有人用了言论自由之旗的编码,制作了类似的旗帜。

(不过旗帜经过 Telegram 的压缩,颜色可能不准确了……)

#Wikipedia
合法的勒索

美国的嫌犯记录,其中一部分是公共领域,能被任何人获取到。然后有人注意到了其中的商机,通过爬虫等手段,收集了大量的嫌犯照片、名称、拘捕时间、指控等,制作成网站,并做好 SEO,甚至支付广告推广费,让更多人看到。这种产业被称作(嫌犯)大头照出版业

当事人可能为了名誉,就需要向网站支付一笔费用,让网站删除自己的逮捕记录。不过这种网站不止一个,一家公司也可能开设多个网页,这种行为显然跟道德不沾边,但也难以称为违法。

一些州设立了法律,将未定罪的嫌犯记录,设为保密内容。或者嫌犯未被定罪时,需要网站提供免费删除内容的服务。不过效果很难说,被定罪的人还是会被勒索。

封面图来自 www.mugshotsonline.com,经过模糊处理。

#Wikipedia
方便旗:早期的 VPN

过去在大海上的商业船舶,都需要悬挂旗帜,但不一定要悬挂持有者的旗帜。比如美国独立之后,悬挂美国旗帜的商船经常被海盗骚扰,所以悬挂英国旗帜是一种安全的策略。而这被称作 方便旗,是一种防御型的权宜手段。

海盗也不会挂着海盗旗帜,就去追商船,而是先悬挂正常的旗帜,开始攻击时才换上海盗旗帜。这种攻击型的手段,被称作 假旗。后来扩展到军事侵略的借口,比如利用演员,声称的对方先进攻的,然后挑起战争。

曾经进攻或防御都被称作假旗,但后来假旗似乎逐渐政治、军事化,所以方便旗替代了原本防御型假旗的位置。

标题将方便旗比作 VPN,是因为方便旗能避税、逃避相关法律限制以及责任,这点有些像 VPN 到部分地区购买低价游戏或会员。港口国也有「防火墙」(港口国监督),比如看到被用烂地区的旗帜,可能会采取特别行动,这就像是 Steam 遣返非阿根廷人的帐号,以及一些网站看到用户是 Tor 的 IP,直接拒绝服务。

#Wikipedia #杂谈
船舶应急代码

当邮轮上发生了重大人身安全问题时,船长应该向乘客披露相关危险吗?答案比较模糊,但在某些时候,为了防止乘客恐慌,所以需要先解决问题,再向乘客披露。

2018 年的诺唯真极乐号邮轮上,燃烧室发生了小型火灾。邮轮广播了「Bravo、Bravo、Bravo」代码,船员便知晓了火灾发生,在不惊动乘客的情况下处理问题。

15 分钟后,船长 Staffan Bengtsson 通过广播,正式向乘客披露了刚才遇到的灾情,以及问题已解决的好消息。而先前广播的「Bravo…」就是 船舶应急代码

不同公司的船舶应急代码都有一些差异,比如「Alpha,Alpha,Alpha」在皇家加勒比邮轮上,表示医疗紧急情况。「Oscar,Oscar,Oscar」在表示是皇家加勒比邮轮上,表示人员落水。「Zulu, Zulu, Zulu」表示有人在打架。

附言: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些地区的医院中,医院急救代码 能快速传达重要信息,也能防止医院访客产生压力。不同地区或是医院的代码都有一些差异,不过「Code Blue」往往表示心脏骤停。

#Wikipedia
「中间人攻击」的某些「优点」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可以对用户的 HTTP 连接攻击,比如给页面插入广告,窃取隐私等,这是明显的缺点。但也存在一些「优点」,比如给网络加速。

曾经网速很慢的时候,ISP 开设了相关服务:网页加速器,用户请求的网页能被 ISP 预处理,比如压缩 HTML 和 CSS,调整图片大小、质量,或者 ISP 直接将本地缓存的网站交给用户。这样的预处理,就能让拨号上网提速许多,但对于流媒体、游戏等其他网络服务,没有什么作用。之后 HTTP 压缩 技术普及开,网页加速器就几乎消失了。

除了 ISP 提供的服务,也有第三方软件能实现。Squid 是缓存和转发 HTTP 的代理软件。在网速很慢的拨号上网时代,有用户 设置了在回家前,自动缓存新闻网页的脚本,这样刚到家就阅读一批已经加载好的新闻首页。

如果将 Squid(或类似的软件)安装到服务器上,启用 反向代理 模式,那么即使是多台低性能的服务器,缓存功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网站,并起到均衡负载的作用。现在流行的 Cloudflare DDoS 防护,其实也是某种反向代理。

#原理 #Wikipedia
电脑键盘字母区排列的历史

电脑键盘的字母区是以「QWERTY」排列的(或者是相似的排列)。并且常见的电脑键盘的字母区,看起来有些交错。从最左边的竖排:「1」「Q」「A」「Z」来看,它们的中心竖线都不在一起。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是继承了早期打字机的设计。最初的打字机,是「AEI.?YUO」排列,因为在正式发售前,开发者花费了大量时间调整按键的位置,以便于输入。

所以后来流行的「故意打乱,防止输入快导致卡键」说法,是某种错误的猜测。因为如果真的出现了卡键,应该会有相关记录,或者存在「ABCDEF」排列的打字机实物。

关于交错,同样源自是打字机的设计。打字机的按键其实是操纵杆,为了不互相干扰,所以操纵杆是交错的。而按钮装在操纵杆上,所以按钮就是交错的了。(图 2 是给现代键盘添加操纵杆的效果,能看出假想的操纵杆均匀排列。)

之所以设计没有修改,应该还是考虑到用户体验吧。这套字母排列方式从 1878 开始,经过一些修补,到现在已经 145 年了,真是不可思议。不过手机触摸屏操作与实际的键盘,操作上有很大不同,所以手机或者 UMPC 就没有遵守相同的交错排列了。

#历史 #Wikipedia
声波驱人

除了驱鸟,声波也能驱赶人。比如维持集会秩序时,为了防止冲突加剧,警察可能会使用 长距离扬声装置,用噪音驱散人群。这类装置/武器 的主要技术是将声音 定向传播,不然就将自己也攻击到了。

限定声音的受众,除了定向传播,也有另一种方式。人在衰老后逐渐听不到高频声音(超过 25 岁往往就难以听到高于 17 kHz 的声音),所以如果针对年轻人,就可以用高频声音干扰。这样的高频声音被称为 蚊音,曾经一些商店、设施安装了这种设备,用于驱赶未成年人,不过这相当不道德。

由于蚊音对于年老的人听不见,所以一些学生会用蚊音作为铃声,即使是上课,老师也听不到。电视剧《疑犯追踪》也有类似的情况,M 夫人在拷问主角时,主角凭借自己年轻,所以能通过高频声音与外界交流,而不被 M 夫人听到。

可以到 High Frequency Range Test (8-22 kHz) 网站中测试自己能听到的声音,gledos 现在最高也就只能听到 16 kHz。

#Wikipedia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