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爱发电捐赠链接:https://afdian.com/a/gledos

管理员: @gledos_green
联觉

联觉 是一种感知现象,是单种感知会诱发多种感知的体验。比如看到数字、日期时,会自动感到某种颜色、空间位置或情绪。或者听到不同的声音时,会感到不同的色彩、情绪甚至是味道。

可能是分享这种感觉,容易被当作比喻,所以系统性的研究较晚。比如为什么 tone color(音色),是用颜色来描述声音,这真的只是个比喻么……

色觉辨认障碍(色盲)在 1794 年被正式的研究,公认的联觉理论更晚一些,起源自 1812 年的医生 Georg Tobias Ludwig Sachs,他在论文里描述了一例彩色元音幻觉。

之后越来越多的联觉被发现,目前至少有 80 种类型。但可能是联觉没有什么明显坏处,未被当作疾病,所以没有深入研究的动力。有个联觉很有趣,是能将听到的文字变成视觉的「字幕联觉」,有人吃了有毒的蘑菇,也能看到字幕。二者之间,可能有一些共通的原理吧。

有位五重联觉的 Solomon Shereshevsky,他并没有超忆症,但依靠这五重联觉,几乎能够记住任何事情。另外拥有色觉联觉的色觉辨认障碍者,能够看到被染色的的数字,但这种颜色无法被确认,于是这种颜色被称为 火星色彩

目前联觉拥有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明,较小样本的研究里认为是 4.4 %。占比最大的是色觉联觉,较稀有的是听觉诱发触觉、镜像触觉(能感知到他人的触觉)等。

附言:动画《奇巧计程车》中,主治医生认为主角有某种联觉。

#症状 #不符 #wikipedia
救人的休眠特工

CPR 即心肺复苏,是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措施,专业急救人员都需要学会。但拨打急救电话后,救护车的平均反应时间大概在 10 多分钟,而血液停止流动超过 4 分钟,大脑可能会出现不可逆损伤。

所以为了鼓励更多人学习、使用 CPR,会有一些提供免费学习 CPR 并获得证书的活动,并且法律上也能给正确使用正确 CPR 抢救的人免责(即便没有证书)。

但会 CPR 的人还是太少,并且需要巨大的勇气,所以有人想到让 CPR 服务像打车一样随叫随到,便开发了款 app。PulsePoint 是款美国的手机 app,它连入了呼叫中心,能激活心脏骤停患者的附近的「休眠特工」,执行拯救任务。

PulsePoint 的「休眠特工」抵达现场速度,比起值班的专业人员,快了近 3 分钟。虽然不清楚具体拯救了多少人,但迄今为止激活了 31 万多人次的「休眠特工」,还是很有效吧。

其他地区可能也有类似的 app,如台湾的「聽見AED」,新加坡的 myResponder 等等,真的很酷。

灵感来自志祺七七的视频《為什麼 Yuki 救人反被罵爆?媒體不斷起底他的身份有什麼問題?假義消事件3大爭議一次看!》| #症状 #不符
挤压综合征

2008年5月15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三天,被预制板压住的 陈坚,终于在救援队使用千斤顶后救出。但陈坚在被救出后,很快陷入昏迷,并被确认死亡。那么陈坚的死因是什么呢?这与移除压迫身体的重物有关吗?

皆見省吾医生在 1923 年,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病例中,有三名士兵死于肾衰竭。具体是过量的肌红蛋白导致肾脏病变,而肌红蛋白来自大范围的肌肉受到严重挤压伤,所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算是一种自体中毒。

之后 1941 年伦敦大轰炸里,Eric Bywaters 医生发现横纹肌溶解还会释放钾和磷等物质。过量的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后,会引发高血钾、低血钙等不良症状。并将该症状命名为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挫滅症候群

看来陈坚的死因,可能是挤压综合征。既然知道了死因,那么也有应对方案。横纹肌溶解症是坏死性疾病,没有直接应对措施,所以只能对组织、血液中的肌红蛋白、钾和磷物质进行操作。

首先是用上止血带,保持压力。然后静脉输入碳酸氢钠、生理盐水,防止肾衰竭、低血压和休克等症状。还需使用速效胰岛素 + 葡萄糖来治疗高血钾症。如果还是有生命危险,那么还需考虑截肢手术。

附言:也许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人群,大面积刮痧是个危险行为。另外希望这次的缅甸地震中,救援队能安全救治挤压综合征伤员 🙏

#症状 #不符
病原体、蓝光与噪音

使人致病的病原体,损害视网膜健康的蓝光,以及吵闹的噪音,都是人们想要躲避的隐患。但是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使用防蓝光眼镜,以及降噪耳耳机的保护下,似乎又出现了新问题。

1989 年,David Strachan 提出了过于干净的环境,人体免疫力会有些问题的「卫生假说」。比如过敏、自体免疫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发达国家较高,但发展中国家里似乎没有如此明显。

不过卫生假说并没有显著的证据来证明,可能只有一些「因为经常吃华莱士,所以现在不容易腹泻了」的感觉。感觉似乎在某些疾病、症状里,能够「锻炼」出抗性。

防蓝光眼镜算是眼镜厂商推广的产品,仅有暴露剂量过大的动物实验能证明蓝光的明显危害,以及睡觉前佩戴防蓝光眼镜能帮助睡眠的研究。但如果一整天都带上过滤比例较高的防蓝光眼镜,那么有益的蓝光也会被过滤掉。

日间太阳的蓝光,能对昼夜节律产生积极影响。季节性情感障碍 也被认为能使用光疗法治愈,如蓝光。这些都是蓝光的积极作用,所以还是应该在安全的情况下接触适量的蓝光。

最后是近年流行的降噪耳机,它对于嘈杂的城市来说,是相当有用的商品,但也带来了意外的后果。就像是多年失明的人,在通过手术后重获光明,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让大脑学习阴影、反光等画面。

听觉也可能有类似的机制,需要在一定程度的噪音下训练,才能获得辨识声音的能力。而缺乏该能力,就算是 听觉处理障碍(APD),《剧场版魔法禁书目录:恩底弥翁的奇迹》里的主角莎特奥拉·塞昆西亚,大概就是该障碍的艺术化表达。

最近,Sophie 被确诊为 APD,但在上大学前没有相关征兆。于是医师推断,这可能是每天最多使用 5 小时降噪耳机的结果。国家卫生服务的听力学部门也告诉媒体,近期确诊 APD 的患者在增加,而这可能与降噪耳机有关……

灵感来自「TODAY 看世界」的视频《拯救耳膜卻損害大腦? 降噪耳機恐讓這種聽力障礙找上門? 專家憂「聲音泡泡」影響大腦發展?》 | #症状 #不符 #杂谈
白化病

将《海市蜃楼之馆》的故事读到了第六章,感到 白化病 是组成故事的重要部分。故事中的白化病患者,在 11 世纪被当作遭受诅咒,18 世纪被当作魔女,直到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欧州、美州才没有生命危险的歧视。

但在现实的历史中,白化病没有留下什么记录。主要的记录 源自 17 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当时欧洲的冒险家,在非洲发现了一些颜色很浅,甚至比北欧人的肤色还要白的人。之后在 19 世纪,白化病才被进行系统研究。

虽然欧美的历史中没有记录,但针对白化病患者威胁,现仍存在于 非洲的一些地区。这里有些巫医会宣扬:白化病患者身体部位具有魔法。结果有人因为迷信,从而盗走白化病患者坟墓中的尸体,亦或者直接谋杀并肢解。中世纪的欧洲,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吧。

附言:除了白化病,也存在「黑化病」,其中最常见的是乌骨鸡。不过具有黑化基因的动物不算多,人类不在其中,所以看不到骨头也是黑色的人。

#症状 #不符
药物性听力残疾(耳聋)

遗传、疾病以及巨大声音等原因,可能会造成听力障碍。这些威胁可以通过基因筛查、更好的治疗方式,以及 耳塞 来降低耳聋风险。

但是面对未知的威胁,就毫无办法了,就像是第一次接触《艾尔登法环》里的大树守卫一样。许多幼儿在面对感染风险时,医生会使用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但是幼儿之后可能耳聋,而这被认为是发烧导致的耳聋。

后来才发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毒性」,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只要有 m.1555A>G 基因突变的婴儿,在使用氨基糖苷类后的耳聋风险很高……(Maria Bitner-Glindzicz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的《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里,听力残疾的原因有年老、传染病、噪音、药物中毒等,其中年老占 50 % 左右,而药物中毒占 4 % 左右。《中国青年报》也引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专家的说法:「我国 7 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 30 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为 30 % ~ 40 %。」

对此,没有什么便宜、方便的好方法,解决这个不算常见,但也不罕见的难题。有遗传科医生认为,需要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发现含有耳聋基因后,就终身禁止使用耳毒性药物,以防耳聋发生。

#症状 #不符
拇囊炎与尖头鞋

拇囊炎 是一种会导致拇趾外翻症状的炎症,被认为主要与遗传和尖头鞋有关。

虽然尖头鞋现在主要与高跟鞋结合起来的鞋子,但曾经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英国的摇滚、哥特、朋克文化中很流行,叫做 Winklepicker,而在更早之前能追溯到 15 世纪的欧洲流行的 Crakow

#症状 #不符 #历史
头型

当婴儿仰卧时,可能会出现偏头、平头畸形的症状(斜头、短头),这是因为发现婴儿仰卧能降低婴儿猝死症的可能性,在仰卧睡觉推广之后这样的头部现象也就成为了问题,不过部分地区会故意使用硬物做枕头,人工造成颅骨变形。

虽然暂时没有研究能有效证明其会影响能力,但体位性斜头畸形的孩子,在统计上发现运动以及语言的得分低于平均值,这表示可能有某种关连性,但具体是什么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除了上面两种可能的头型,在过去还有一种头型,那就是长头畸形。除了自然产生的畸形外,部分地区在古代使用木板或者布带,人工对婴儿的头部进行外力变形,让头部像「异形」的头……纳斯卡文明、古代的印第安人就可能有这样的情况。

🔗参考资料 | #症状 #不符(但奶奶曾经想要让睡个偏头)
狂犬病

狂犬病是病毒引起的病症,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狂犬病几乎 100% 致命。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狂犬病疫苗的普及度虽然很好,但狂犬病相关的知识普及却有一些问题。

首先是十日观察法,狂犬病主要通过发病生物的唾液传播,不过一旦发病,发病的生物也无法存活十日,所以因为当出现可能感染风险后,进行注射疫苗,如果能观察到动物在十日后依然存活,那么理论上可以不接种剩下的疫苗,节省疫苗资源。

然后是潜伏期,曾经流行过妖魔化狂犬病,将潜伏期报道成 10年、20年 的程度,实际大多都在一年内。不过也有一篇论文提出了 50年 潜伏期的案例……(也许没有进行完整确认)

不过最麻烦的还是疫区,农村的狂犬病在数据上比较严重,在发病患者中,农民占大多数。论文作者对此有做出可能性的猜测:

1. 野外工作造成暴露风险增加(更有可能与野生动物接触)
2. 从发病患者大部分都是 50岁 以上来看,可能缺乏狂犬病知识
3. 农村的资源有限
4. 医疗服务的不可及性和负担能力问题

🔗参考资料 | #症状 #不符 #原理
妄想性寄生虫病 (Delusional parasitosis)

在《寒蝉鸣泣之时》中,雏见泽综合症患者到达 Level 5 阶段时会出现幻觉以及幻视,会认为脖子处有寄生虫的存在,然后在去除寄生虫的过程中伤害到自己。

现实中该症状被归类为妄想症,该症状有一个明显的 特征,是收集寄生虫存在的「证据」,例如将认为含有寄生虫的皮肤组织存放到密封袋中,半数以上的患者都有相似的行为标记。

#症状 #不符 #游戏 #动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