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管理员: @gledos_green
数字世代的迷信

软件版本号是便于区分不同版本的标记,现在通常使用 语义化版本 (semver),格式为 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修订号。比如 Minecraft 1.2.5 意味着正式版本,第三个次要版本,第五个修订版本。

但是一些公司或者开发者比较迷信,比如 Microsoft Office 2007 的版本号是 12,但后继产品 Microsoft Office 2010 的版本号就不是 13,而是 14 了。

除了微软,知名的还有 SUSE Linux Enterprise,它在 12.5 版本后直接跳到了 15.0 。其他软件的迷信可以前往 维基百科 查看。

所以苹果公司使用 iOS 13 与 iPhone 13 命名其实也是顶着较大的压力,sellcell 通过 3000 人的调查也发现有 18.3% 的人不会购买被命名为「iPhone 13」的手机。

#考据
游戏伴侣程序 Game Companion Apps

这是游戏配套手机 APP,比如 GTA:V 的配套 APP —— GTA:iFruit,自定义车牌 就得靠它了。RDR2 也推出了配套 APP,叫做 RDR2: Companion,如果在平板电脑上使用,那么效果就像 DS、WiiU 一样。[图片]

也许是 WiiU 影响了游戏市场,又或者是想要增加用户黏度,让玩家不在游戏机前也能投入到游戏中,2013年 E3 出现的《刺客信条IV:黑旗》「全境封锁」《看门狗》《战地4》《僵尸围城3》《天命》《使命召唤:幽灵》均提供游戏伴侣程序。这个独特的游戏伴侣 APP 风靡一时,不过随后就平淡了下来。毕竟如果开发 3D 地图以及有趣的玩法,那么成本就不会太低,现在 使命召唤伴侣程序 仅提供好友组队、聊天、小队锦标赛以及查看战绩功能。已经删减了《使命召唤:幽灵》伴侣程序的 3D 角色模型、更换装备这种功能了。

#游戏 #历史
游戏中的转描 ——《舞力全开》

《舞力全开》(Just Dance) 是育碧推出的体感游戏,销量非常之高,其中在 Wii 平台上销售的 2 与 3 代都差点超过 1000 万的销量,是 Wii 游戏销量最高的第三方游戏。

《舞力全开》的视频是精心制作的,可以说正是这个视频,才让《舞力全开》从各种跳舞游戏中脱颖而出。而这个视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转描」,比如替换颜色、描边、光晕等效果,[视频1]以及将舞蹈演员张大的嘴巴修小……[图片2]

#游戏 #原理
游戏中的转描 ——《黄昏症候群》

《黄昏症候群》(トワイライトシンドローム)是 1996~2000年 的 PS1 游戏,使用了更现代化的技术来做转描,有搭建了 蓝幕 的摄影棚与更稳定的机位,[视频1][视频2]所以带来了更好的效果,比起《波斯王子》来说,颜色的提升是最大的,因为《波斯王子》的转描没有保留颜色。

《黄昏症候群》中文剧情讲述,推荐博伟君的视频:《【读品】作死趣味十足的童年阴影!《黄昏症候群》日式怪谈探索篇讲述(花子)

#游戏 #历史
游戏中的转描 ——《波斯王子》

《波斯王子》(Prince of Persia) 是 1989年 在 Apple II 平台发布的游戏,人物动作使用了转描技术实现真实的效果,并且 1984年 的《空手道》(Karateka)也是游戏人 Jordan Mechner 制作的。

《波斯王子》的转描制作原理:首先拍摄动作素材,然后在电视上显示这段录像,接着使用赛璐璐或者类似的材料进行描绘。[视频1][图2]然后使用 VersaWriter 这个古老的数字绘图板,将赛璐璐上的画面画进电脑里。[图3]

之后的名作《另一个世界》(Another World) 也是受到《波斯王子》的启发,制作了更加精美的画面。[图4]最后 Jordan Mechner 在 2001年 与育碧合作,参与了《波斯王子:时之沙》的制作,然后就没有参与游戏制作了。

#游戏 #原理 #历史
游戏中的转描 —— 序

转描原意是旋转扫描,具体使用的是「旋转镜」(rotoscope) 进行追踪照片描边,虽然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这个机器了,但这个行为的名称仍然保留了下来,就像动画制作里的「摄影」一样。

转描最初主要用在动画上,迪士尼的长篇电影《白雪公主》就使用了大量的转描,《恶之华》《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都是全部使用了转描,「辉夜大小姐」S1E03 的 ED 也使用了接近转描的制作流程。

现在因为 3D 电影、游戏相对更主流,所以转描基本被更具工业化的「动作捕捉」给取代了,目前只有少量的作品仍主要使用转描技术。

#原理 #动画 #游戏
儿歌系列 ——《春天在哪里》与作曲人潘振声

《春天在哪里》的原名是《嘀哩嘀哩》,没错,视频网站 dilidili 名称的来源 就是这首歌,虽然是因为侵权问题而特意找的。

由于未知的原因,《春天在哪里》这个名称取代了《嘀哩嘀哩》,不过现在可能会用括号、引号来同时展示这两个名称。

根据《北方音乐》杂志 2007年 第6期 的采访《孩子们的"一分钱"爷爷——访原宁夏音协主席、作曲家潘振声》来看,《嘀哩嘀哩》创作自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因为已经十年没有创作歌曲了,所以潘振声想到能够再为孩子们创作歌曲,是非常兴奋与激动的,然后把心中的积累的情感都投入到了《嘀哩嘀哩》的曲中。

#歌曲 #历史 #儿歌
摘录.png
160.7 KB
孩子们的“一分钱”爷爷——访原宁夏音协主席、作曲家潘振声.pdf
99 KB
2021 年频道的归档整理
#年度清单

整理了 3 个多小时。
一条条记录看下来,经常被自己发的梗图和自己说的画笑到。

另外就是重新看回这些写的思考、NTGN与游戏设计,真的自己都佩服自己,原来我这么有深度🤣

不多说,这次的归档整理除了方便大家,更多的也是为了方便未来我自己找回以前的一些想法和方向

我的很多想法,肯定有不对的,过段时间后肯定有些会变得很荒谬。
但这不是我们停下思考、发表意见的原因。正是因为思考了、发表出来,吸收大家的意见,才能让这个想法更成熟、更多样化。

发表在这里的想法,并不是写论文,也不是非要他人赞成
。很多时候仅仅只是草略的方向、方案。不完善有错漏视野狭窄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大部分都是蹲坑想的,我也不是百科全书。

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多互动。

思考篇

NTGN篇

游戏设计篇

历史考究篇
歌词制作工具 lrc-maker

首先介绍一下 lrc 歌词文件,该文件跟 ass/srtk 字幕文件有明显的差异,因为 lrc 格式通常不会有持续时间,只要时间到了就会跳转到下一行歌词。并且也不会有定义字体,显示位置的标记。lrc 格式源自模拟 卡拉OK 的软件,之后 Winamp 的歌词插件推广了 lrc 格式,然后 Lyrics 以及之后的 ID3v2 标准可以将 lrc 内嵌进歌曲中。

lrc-maker 是基于网页的工具,所以全部能够使用 Chrome/Firefox 的设备都能使用,不过因为需要使用到键盘,所以最好在 PC 上使用,使用教程就在 Github 仓库的维基 里。

从 lrc 相关的软件、使用厂商来看,主要还是非英文地区使用较多,比如 lrc 格式的发明者是郭祥祥;各种中文音乐软件;中文 MP3 播放器;两款开源的 lrc 制作工具;索尼 WALKMAN ® 等等。

#音乐 #工具
儿歌系列 ——《找朋友》寻找作者的故事

1998年1月1日,伊利集团使用儿歌《找朋友》作为元旦广告的一部分,所以尝试寻找原作者,以防止侵权风险,但是查阅了一些资料,都无法找到作者,所以只得在报纸上公开刊登寻作者的广告,并先向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交纳版权费。

1998年1月21日,记者找到了作者林绿,采访得知该歌曲诞生的目的是普及群众性的集体舞,所以标题名为《好朋友集体舞》,并且没有正式发表。林绿认为这首歌之后被推广开来,广为流传。根据油印歌片的复印件,只能认为曲作者是林绿,因为歌词差异过大,所以词作者另有他人。

1998年3月18日,宋扬向报社打来电话,也称自己是词曲作者,并给出了出版物等证据。

1998年5月,报纸找到了更合理的故事,这首歌曲源自 1949年 的匈牙利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钱明说:「开始只有几个去过匈牙利的同志跳,后来大家都跟着学,不一会就都会跳了。」

这可能是因为某种「无意识借用」,即把曾经听过、见过的东西,当作自己想到的,一些 知名的音乐人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历史 #音乐 #原理 #儿歌
游戏操作速度

最早的世界知名速度型玩家,当属 Hudson Soft 的「高橋名人」,他能做到每秒 16 次连发,即使已经在 50 岁后,也能做到每秒 12~13 次。

之后统计操作速度的单位主要是「每分钟操作数」(Actions Per Minute; APM),这项数据主要用在即时战略与格斗游戏,甚至《星际争霸Ⅱ:自由之翼》也内置了 APM 统计功能。不过由于 APM 会统计玩家热身、失误的操作,所以排除掉无用的操作,才是更有效的 APM。

#游戏 #原理
Little Dragon Tales: Chinese Children's Songs

这是 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上海复兴方案)乐队的专辑,包含了 12 首儿歌,全部重新调整了曲风,并且由 叶氏加拿大儿童合唱团 进行演唱。该专辑在 豆瓣评分 高达 9.0。

《卖汤圆》《泥娃娃》《恭喜恭喜》等歌曲都非常棒,并且这些儿歌都是较古老,基本都是 20 世纪 30~50 年代的作品,所以承载了许多世代的记忆。

#音乐 #历史 #儿歌 Youtube 试听地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