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爱发电捐赠链接:https://afdian.com/a/gledos

管理员: @gledos_green
第四天

这天是周日,还是要上班。比起平时,园区里的人少了许多,车间里似乎主要只有负责拆解的部门还在工作。

听说这个部门产线,是近期开设的。那么究竟是因为产量增大,而需要更多维修部分差错的产品,还是为了节约成本,而增加良品率。

夜班的时候,最后还是被调去做其它工作,不是拆解了。新的工作仍然使用显微镜,然后用万能表来测指定位置金手指/触点的电阻。金手指附近有金线,不能碰到,所以只要手稳就好。合格品的电阻在 1.6 ~ 2.1 Ω,如果不合格,需要注明异常的电阻数据。

产品被装在有凹槽的塑料盘里,横竖有 7 × 2 个产品。塑料盘附近写上了需要拆解的内容,比如 C01 表示拆除 COC 0 与 1 通道。还需要检查处理好的产品是否与拆解说明对应,如果漏拆,还需要交给拆解者来拆解。

#故事
第三天

这天发放了口罩,理由是操作时会用到酒精,但这种蓝色的医用口罩真的有效么……因为酒精属于有机蒸汽,常见的医用、N95 口罩都没有什么作用,需要使用了活性碳的防毒面具或防护口罩才行。

第二天工位的显微镜的目镜是 10X/20,第三天工位上的是 20X/10,显微镜上还有个 0.7 到 4.5 的旋钮,那么放大倍数应该在 7 到 45 倍/ 14 到 90 倍左右。只是不清楚为什么不给用数码显微镜,毕竟组长那里就有一台……

3月1日,会教人的部门成员在用数码显微镜演示操作。然后练习拆废料上的 Lens 和 COC,并用极细有韧性的针头挑金线的焊点(焊盘金球)。

结果一开始发工具时,没发到「针头刀」,使用普通小刀会划伤金手指,或未能完全移除焊点。拿到后发现能难用,最后组长发现刀头断掉了……

不过最危机的情况,还是 gledos 用左手操作,让组长感觉不爽……似乎怕分不清 0123 通道而拆错 Lens 与 COC,透露了不想让做拆除的想法。

#故事
第二天

上午 8:40 开早会,组长(不确定)点名后就坐在空位上。这里是似乎返修部门,目标是拆解不需要的光模块部分,但似乎会教人的部门成员没来,因此组长让练习用显微镜看废品,最后在 17:40 下班,但明天开始就需要加班了。

首先要带上指套,一共八个主要手指,除了小指头外都要戴上。大拇指较短,所以未能完全展开的指套会勒手,因此需要用尖嘴钳剪开较厚的部分,卸下压力。

光模块是光纤通信的硬件,PCB 有两个面,分别是接收部分 RX,和另一面的发射部分 TX。需要了解的部分有 COC、Lens、Block、F-Lens 和 TXFA,另一面是 TIA、PD 和 RXFA。

PCB 大概只有 U 盘大小,而 COC 是边长在 1 mm 左右的方形,需要用 1 mm 左右的刀具拆除。COC 还与 PCB 有极细的 引线键合,如果不拆除 COC,那么应该不能弄倒这些线。

还有一样工具是「气枪」(不确定叫什么),它接入了高压气体,能轻易吹走灰尘,但也会弄倒引线……旁边老员工教导了一下,使用它还需要控制力度。(有没有能调压力的气枪?这样应该就不会出错了)

#故事
第一天

2025年2月27日,上午签了劳动合同,随即是简易的体检。合同为三年,试用期 6 个月,体检只有视力、胸片、心电图、血压与抽血。只是抽血地点在食堂,刚好中午开饭,所以这里抽血,旁边在吃饭……

下午开始培训,放的是预录制的 PPT 讲解视频,中途投影仪似乎还掉驱动,蓝屏了一段时间。然后是考试,答案在视频里,内容是 ESD(静电放电)相关的知识。

大意是穿防静电服,佩戴防静电腕带,并使用能吹出正负离子的离子风机,防止静电损坏设备。最后是进入工厂,了解如何着装、进出门与事故应对。

进门须经过风淋室,墙壁上有风眼,会吹风一段时间去除灰尘。而出门方式有些既视感,按下开关后解锁前门,进入后关闭前方门,才能再按下开关解锁后方的门。跟《极限脱出 9 小时 9 人 9 扇门》里的门很相似,大概这就是原型吧。

最后是进入车间学习两种光模块的名字、不同部分的名称,以及看教学视频拆除胶和不需要的部分。最后在 5:30 结束,但之后每天都需要加班到 20:20 左右。

#故事
奇怪的招聘故事:其二

更早之前有向一家公司提交简历,应聘操作工与技术员,但没有得到回复。之后打听到操作工不要男性,技术员需要全日制的的学历。隐性规则真这让人难受。

24 日,到京东方门口挖人的老师,联系到 gledos,告知了 25 日下午有面试。但他没有说时间,gledos 也没问,到达的时候,已经结束了一小时……好在 26 日还有面试。

26 日,面试地点的人很多,可能是为了节省时间,工作人员直接用高音喇叭提出了工作期间的要求:穿洁净服,使用显微镜,不能携带手机。如果不能接受,现在就可以走了。

招 gledos 来的老师,让 gledos 摘下眼镜,这应该是增加应聘的成功率?但 gledos 的眼睛可视距离大约 20 厘米(约 300 度加一些散光),此时没法看清人了。好在 HR 让招聘者排成一队,这才有方向感。

但面试只经过了 40 秒左右,就结束了。HR 看了看应聘人员登记表、身份证和 gledos 的双手,寒暄了一句,这就是面试的全部。感觉似乎没有希望,打算找其他的工作。

回家的路上收到了条微信,以为是面试信息,结果是「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临床试验」的试药者招募。回家查了查 试药的流程,感觉也不错。之后稍微休息了一下,便接到了面试通过的消息。就,很突然……

那么这个微型博客,几乎无法达成日更了,因为工作时间算是 996 + 两班倒。谢谢一直陪伴的订阅者们,如果有时间,还是会写一些有趣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故事
民调评级

民意调查能够表明大众对某事的意见,这对总统预测有帮助。但在 2016 年,以及之后的主流美国总统民调,与结果差别都较大。但也有一些准确率高的民调。

2024 年,知名的数据分析师和统计学家 Nate Silver,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 pollster ratings(民调评级)。作者对各个做民调的机构进行评级,以历史准确性和透明度来评价。

最准的是 AtlasIntel,然后是马奎特大学法学院、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锡耶纳学院合作的民调也还不错,但 CBS 新闻/纽约时报合作的民调,其偏差就较大。

Silver 对民调的评级很有参考价值,犯错太多的民调机构,其数据就需要多加审视。同时该民调评级的可靠性,也在被网友审视,也许算是某种民调评级的评级吧。

#杂谈 Silver Bulletin pollster ratings, 2025 update
游戏中的宽恕

大部分类型含有武力的游戏,都强调对抗或协作。但也有游戏深入探讨了宽恕情节,如 Undertale、《师父》等。而宽恕是个复杂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被评价为贬义的「圣母」,或引发大量争议。那么 Undertale、《师父》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涉及一些剧透)

可能最重要的是选择,Undertale 与《师父》都需要主动选择宽恕他人(甚至有些难度),否则才是默认杀死对方。因为选择权在玩家,那么也就不会出现主角与自己的想法不同的情况了。

然后是中途不要出现加深仇恨的冲突,比如在敌人不要在玩家的旅途中,犯下严重罪行。Undertale 遭遇战里的「敌人」,其实大多都没有杀死主角的意图,只是怪物之间「自然」的互动,以及游戏性考虑。(来自「是贼皮吖」的研究)

最后是与被宽恕者和解,或是关系得到改善,结局给玩家正面的情绪。而不是回到没有人的家里,独自难过……

#游戏
奇怪的招聘故事

拼多多抖音上看到了本地招聘信息,是家制造配电箱、不间断电源的工厂。第二天前往该招聘位置,看到了名为「企业招聘中心」的一家店铺。进去后简单回答了点问题,就说可以去京东方面试了。

但前往京东方后,发现之前的面试没有用,问了问才知道是去外地的京东方,理由是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回来。这也太不靠谱了,公司名和地点都虚假宣传。

来都来了,就在京东方面试一下吧,面试的是京东方普工(品质检测、设备运维、生产运营等)。花了些时间填写资料,结果面试一分钟就被刷下来了……理由是学历太高,不要本科,哪怕是远程教育的。(网教最有含金量的时候)

就在走路回去时,遇到路边有人搭话。问「前面是京东方招聘吗?」「待遇怎么样?」,最后开始挖人「要不要来我们公司,比京东方更轻松」。其它工厂的人,竟然来到京东方招聘大厅挖人,太令人吃惊了。

附言:最近在找工作,所以没法保证更新时间、质量了。

#故事
浏览器选择器

可能因为兼容性、隔离工作区等原因,设备上安装多个浏览器,是常见的情况。但系统往往对多浏览器不友好,Windows 必须设置个默认浏览器,Android 可以不设置,每次点击链接后选择需要的浏览器,但无法看到链接内容。

因此诞生了「浏览器选择器」,将其设置为默认浏览器后,打开链接时,会先启动选择器。选择器的页面里有多个浏览器可供选择,并能显示 URL,供使用者检查。

Windows 上有多款浏览器选择器,经过简单测试,最好用的大概是 Hurl。只是它仅适用于 Win 10/11,并且需要安装 100+ MiB 的 .NET 8 Desktop Runtime 和 Windows App Runtime。

Android 上就是 LinkSheet 了,设置里还能移除淘宝、网易云音乐等恶意声明浏览器的情况。以及具有 ClearUrls、FastFoward 功能,前者删除跟踪参数,后者提取重定向部分链接。

附言:gledos 使用多浏览器,主要原因是「基于浏览器代理规则」。比如 Windows 上 Edge 直连,Firefox 与 Chrome 走代理,这样不用维护代理规则,更直觉。

#软件
Android「反调试」

之前简单介绍了系统的 调试功能,但毕竟获得了一些更高的权限,所以有游戏会反调试。如《蔚蓝档案》日服发现手机开启了开发者选项,可能就会无法正常游玩。启用了 ADB 的 Fortnite(堡垒之夜)玩家无法进行游戏匹配。

这算是简单的反作弊手段,但用处较小,因为有了 root 权限以及 Xposed 能轻松绕过。更正经有用的反调试,具有复杂的加固,反 hook 等功能,详情可查看「乐子人」对 NHN AppGuard 的反调试研究

除了第三方软件,设备系统也可能想要「反调试」。比如电商平台上几百块钱的「高端」平板电脑,自称拥有 4K、高刷屏幕,旗舰处理器。店铺为了设备不被投诉,而 hook 了常见验机软件,使其显示虚假的参数。

原理是修改系统的 TextView 源码,替换验机软件读取到的值,包括安兔兔、AIDA64 和 DevCheck 等软件。而这些软件可能会在新版本添加反制措施,导致虚假参数替换失败。

于是伪劣产品还会偷梁换柱,安装任意版本的安兔兔,实际都会变成旧版。原理是修改了软件包管理器,匹配到包名,就会拦截,并安装系统指定的版本。最后两段内容来自「晨钟酱Official」的视频《山寨机如何伪造配置?逆向源码后我直呼离谱!》。

#原理
Irlen 综合症

看到拼多多上,看到一种奇怪的商品,其名为的 ADHD 辅助透明书签。这是 18 × 6 厘米的染色塑料片,铺在书页或显示器上使用,入封面图所示。

稍微查了查原理,发现是 1983 年,Helen Irlen 提出的概念。Irlen 将 阅读障碍 命名为了 Irlen 综合征。只要通过使用彩色覆盖层或戴着彩色眼镜,可以过滤让大脑不适的色彩。

Irlen 随即成立了 Irlen 研究所,靠贩卖彩色眼镜赚钱。然而没有给出足够的证据支持,并且其诊断标准非常低,患病率约超过 20 %。所以被认为是利用焦急的父母,而骗钱的伪医学。

随便找了两个研究 Irlen 综合症的论文,论文 1 的实验有 36 个儿童,其中一半没有阅读障碍,结论是改善了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性能。论文 2 的实验,仅有 3 名被独立诊断的阅读障碍患者,结论是可能有效,但不排除安慰剂效应。

不过没必要买昂贵的彩色眼镜,现在基本是电子阅读,那么给设备安装个滤镜软件就好。Windows 可以用免费的 ColorVeil,Android 用开源的 Red Moon。就算无效,也不花钱对吧。

附言:像图中条状的彩色滤镜效果,可能起到某种分区效果,也许能帮助定位吧。看浏览器内容时,用 userscript 应该能做出类似的效果。

#症状 #符合 #软件
「二元」「三元」哲学所带来的思维惯性

阴阳是古代中国流行的哲学观念,它可能影响了许多人的思维方式,比如中医用阴阳二气理论来解释人体生理功能。以及用表里来形容人的行为与内心等。

而基督教流行的地区,三位一体的概念深入人心。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心理模型,现代国家的统治模式「三权分立」,以及各种由三个词语组成的内容,如《枪炮、病菌和钢铁》自由、平等、博爱等 三法则

也因为这种差异,导致英文世界里,没有精确描述「里世界」的词语。只能使用 otherworld 形容,但含义接近冥界、异界。而东亚这边应该都了解表与里是相对,所以里世界与表世界有对应关系,是能轻易解读出来的。

因此,英文地区没法用表述表世界、里世界,《寂静岭》的表里世界被命名为雾世界(fog world)与异界(otherworld)。《里世界郊游》也被翻译为了 Otherside Picnic

#杂谈
一加 Ace 5 Pro 的高级自定义,与其它玩法

如题,详细内容可直接阅读更新后的《一加 Ace 5 Pro 的 root 及其自定义玩法》。

现在玩机挺有趣,但也有许多坑。比如 FCM 推送对于 Telegram 会很有用,但 ColorOS 国行对其有「优化」,会经常杀掉 GMS 导致。好在有「丛雨不是粽子精」通过逆向代码,找到了方法,使用以下指令就能关闭此特性:settings put secure google_restric_info 0

另外还有刷入第三方调度,让耗电量变低。只是开发者暂时停止开发,因为缺乏骁龙 8 至尊版的设备,所以可能有些 bug。以及卸载预装软件后(指南针、计算器),好用的替代品。
一加 Ace 5 Pro 的 root 及其自定义玩法

将这几天玩手机的经验,写成了篇中等长度的博客。从解 BL 锁到获取 root,然后是一些常用工具、模块,都记录到了博客里。

目前还差高级的玩法的部分,比如用 KonaBess 给 GPU 降压超频, Scene 来研究功耗以及游戏帧率(付费闭源软件),以及第三方调度。这些内容应该会在明天写完。

一加 Ace 5 Pro 的 root 及其自定义玩法
Android 的自我调试

个人电脑用户已经习惯了自我调试,简单的有 360 断网急救箱、软媒电脑医生等修复工具。这些工具有权限修改系统,从而修复错误或调试系统。但手机用户,似乎就不能自我调试了。

Android 要修改网络连接状态(generate_204)、锁定 CPU/GPU 的频率,以及卸载、停用系统软件等,通常都需要高过用户的权限,才能调试。不过 Android 专门给了个 adb 调试功能,只要有台 PC,就能修改。

但这也表明了 Android 设计者的态度,那就是用户不能直接用手机来调试手机。好在没有完全封堵 Android 的自我调试通道,首先是 Android 在 9(Pie)版本里添加了网络 adb,即让局域网设备调试。那么用户连入一台路由器,就能用 Termux 来自我调试 adb 了。

然后是获取 root 权限,几乎就没有什么是不能修改的了。只是刷机失败,设备变砖了(bootloop),似乎就只能连接 PC,在 fastboot 尝试救砖。

好在还有第三方开发者,制作了好用的软件实现自我调试。第三方恢复模式 TWRP,大约可以当作 winPE 这种能维护系统的工具。如果是模块导致的变砖,那么可在 TWRP 里执行 mm 工具,停用有问题的模块。

现在更是有自动救砖模块,神仙自动救砖(KernelSU 自带部分功能)能在长时间无法启动后,禁用所有模块,还是无法启动,就会解冻 app。所以至少在调试功能里,Android 能独立使用,不需要 PC 辅助,具有安全感了。

#软件
非虚构报道

2024年1月,曾在新京报、北京青年报、腾讯新闻和丁香医生任职记者的李华良,发布了篇文章《非虚构不是新闻太子,只是苏麻喇姑》。

该文章介绍了非虚构报道,在近期成为深度新闻主流的情况。非虚构报道不同于严肃的消息和扎实的调查报道,它不需要写出真相,李华良将非虚构报道比作入殓师的化妆术。

事件会被文笔技巧装饰的栩栩如生,「但化妆术是救不活死人的,甚至不能告诉你死亡原因,只告诉人们这个人死得很惨,好可怜。」这就不该成为新闻写作的主流。

但李华良没有批评这些写作非虚构报道的媒体人。理由是从业者终究是认真的人在认真做事。想报道敏感事件、热点人物、灾难事故的媒体人,只能通过非虚构报道,委婉的来告知观众一些戴着马赛克的事实。

这种描写跟「伤痕文学」有些相似,二者都是因为没法直接描写现实、指出问题,而前者选择用小说、散文的风格编写新闻。后者选择虚构个像是在现实中发生,被时代碾过的人喊疼的故事。在传递模糊事实的过程中,都饶了远路。

ggame
海棠文学城

2024年6月20日,以女性向的耽美和 R18 内容为主的海棠文学城,突然无法正常充值,也无法联系到淘宝店铺的客服。(海棠公司、网站开设在台湾,所以能规避一些法律风险。但用户在淘宝、微信向「经销商」充值,经销商也向作者付钱,这有明显风险。)

稍后,作者小竹注意到,排行榜上的日更作者「云间」突然停止了更新。综合近期多个异常现象,小竹向其她作者打听,结果得到了安徽警方成立了专案组,跨省抓捕了很多海棠作者,并且还在继续抓捕的流言。

于是小竹向编辑要求注销账号、删除所有文章,寻求自保。不过站方并没有警告其她作者,作者「筏喻」发现登上榜单变得容易,流量与收入出现了显著的增长,于是加油写作。

出于安全顾虑,比如影响判决,事发后没有作者公开披露此事。结果上面提到加油写作的作者,最终在 7 月底被警方上门调查……随后该作者发布「海棠专案犯人」第一篇介绍现状的自白。

以上内容有来自作者小竹,在水瓶纪元编写的非虚构报道里陈述。稍早前,第三位作者也通过搜狐新闻旗下的非虚构报道媒体,披露自己的遭遇,不过这两篇非虚构报道很快被下架。不过后者被转载到观察者网的页面,目前还存在……

ggame(详细)
轮班的闹钟与勿扰

现在手机都能设置勿扰(防打扰)功能,对于时间规律的学习、工作,能轻松设置一周五、六天的勿扰与闹钟,并在休息日设置合适时间的闹钟。但是白班、夜班两班倒,或是三班倒的轮班制工作,似乎就没有简单的配置方法了。

Jankan 在 iPhone 上用快捷指令做了个 轮休自动闹钟,可以安排工作日自动打开对应闹钟的效果。ColorOS 在自带的时钟里也有支持,甚至能编辑出「上三休三,白、夜班一个月倒一次」这么复杂的闹钟。

不过上述功能都不够通用,并且没有考虑到勿扰功能,入睡前还是需要手动设置勿扰模式。也许只能用快捷指令/tasker 之类的工具,来手动配置合理的勿扰时段吧。

#杂谈
危险的研究

做实验需要考虑规避危险,但为了避免最坏的结果,还是需要承担一些风险,这就是危险的研究。在曼哈顿计划里,面对烧掉大气层不为 0 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毁灭世界的核实验,还是被执行了。

转基因(如重组 DNA)也是危险的实验,这些未确认安全的实验品,不能泄漏到世界上,因为可能出现严重危害。因此需要为实验室设立生物安全等级(biosafety level,BSL),等级最高的是 BSL-4,也叫做 P4(P 指 pathogen 或 protection level)。

这些 BSL-4 实验室会研究埃博拉等,极度危险的病毒。同时 BSL-3 和 4 也会进行 病毒增益研究,这是通过各种方法增强病毒。能在病毒自然衍化前检查发病机理、传播性等细节,从而提前准备应对方法,如疫苗。

强人工智能同样被认为是存在风险的研究,部分人甚至认为会带来人类灭绝的风险。不过风险程度究竟如何,尚不明确。只是这种状况,跟近 80 年前的曼哈顿计划时期有些相似。比起担心不可知的危险,还是先解决眼前的难题吧。

#杂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