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管理员: @gledos_green
Cursors.io —— io游戏的起源

Cursors.io 并不是精致的游戏,单从美术来说,有点糟糕,高对比度的地图容易让人眼花。不过它开启了一种新的游戏类型 —— io游戏。

2014年10月 中旬,Matheus Valadares 开发了 Cursors.io 这款游戏。此游戏是控制鼠标移动,通过障碍,最后到达目的地,跟《电流急急棒》有一些类似,不过大多数障碍只是墙壁和按钮,而一个人是无法通关的,需要协作或者背叛,比如你可以帮助别人开门,也可以等待别人帮你开门,因为这是联机游戏,不过交流几乎全靠鼠标移动,以及用鼠标写字,所以这大概也算是某种「禅游戏」吧。

2015年4月,Matheus Valadares 开发了大名鼎鼎的 Agar.io,就是那个可以吃小球变大的联机网页游戏,随后就掀起了 io游戏 的浪潮。

Cursors.io 的试玩可以观看谜之声的实况解说,不太推荐现在游玩,因为此游戏的服务器已关闭,虽然有重写服务端的实现,不过几乎没有足够的人能一起玩了。

🔗参考资料 | #游戏 #历史
《你画我猜》的故事

现在提起《你画我猜》可能会想到一种游戏类型,不过该类游戏最初样貌来自 OMGPop 工作室的游戏《Draw Something》。

《Draw Something》是 2012年2月6日 推出的手机游戏,登陆了 Android、iOS 和 Windows Phone。短短两个月后,此工作室就被收购,价格高达 1.8 亿美元。然而被收购后经过了重组、裁员等重大活动,最终 OMGPop 工作室的官网在 2013年9月30日 被关闭,除了这款游戏之外,该工作室也没有做出其他亮眼的游戏。

通常法律只保护美术上的侵权行为,游戏玩法、设定只要没有获得专利,就难以进行保护,《Draw Something》的游戏方式非常简单,所以很快就出现了大量模仿者,或者被一些游戏当作新模式,原作也就逐渐被遗忘了。

🔗参考资料 | #游戏 #历史
主体是后日谈的作品

常见的作品会在主角的成长中反思,然后继续成长,如果主角还没有成长就死亡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案可能是增加「冥界」或者转世的设定,此文中的冥界当然不是指传希腊神话中的地点,而是亡者的世界,比如天堂、地狱或者二者之间以及其他的某种地方。

《死亡台球》的故事是对亡灵进行审判,而过程中会揭露亡灵的生前记忆,最后亡灵可能会反思。之后的电视动画版续作《死亡游行》也是相似的结构。

《魂环》的主要部分,是讲述主角回看自己前世,然后主角受其影响,又对此有思考,这些前世大多都有遗憾的事情,最后在主角的视角下接受。
Steam Machine —— 失败是通往成功的经验

Steam Machine 是 Valve 公司在 2015年11月 推出的系列产品,特点是小型的游戏主机,并且使用 Valev 公司的 SteamOS(基于 Linux),理论上比 Windows 系统的性能更好,但实际测试发现大部分游戏还是不如 Windows,可能是驱动相关的原因。除此之外还配备了 Valve 开发的新型手柄 Steam Controller,该手柄有两个大号的触摸板,以替代鼠标使用。

随后此项目破产,2018年4月 Steam 商店的 Steam Machine 均被下架,所以生命周期可能只有短短的 2.5 年。造成这样局面的可能性有很多,售价可能就是其中之一,Valve 并不是自己完全设计这些机器,而是交给第三方设计主机,其中有 Alienware 和 Asus,之后再贴上 Steam Machine 的标志,也许因此价格绝对没有自己装配划算。

2018年8月,Valve 发布了 Proton,这是基于 Wine 的兼容层,可以在 Linux 上运行部分支持的 Windows 游戏,当时没人知道为什么 Valve 还在更新 SteamOS 系统,并且增加其兼容性,直到 2021年7月,Steam Deck 公布。

Steam Deck 就是这样的集大成设备,几乎避免了全部之前的问题,所以才如此受欢迎,没有 Steam Machine 的经验,Valve 也不可能打造出 Steam Deck。

封面图是当时 Steam Machine 商店 的截图。

#steam #游戏 #历史
开源的 Windows 右键菜单管理软件

ContextMenuManager 是开源的 Windows 右键菜单管理软件,我用来关闭一些必须要的右键菜单,比如「添加到播放列表」这种播放器功能对我没有用。

也可以增加新功能,比如添加创建 .md 文件的新建文件功能,一些常用的软件还可以使用其他人制作的字典,即解决方案,比如 Bandizip 的菜单可以详细定制,还可以把原本平铺的菜单折叠起来。

此软件的一些问题:只兼容 Win 10、8.1、8、7 和 Vista,Windows 11 的部分功能无法修改。

GitHub 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BluePointLilac/ContextMenuManager

#软件 GitHub - BluePointLilac/ContextMenuManager: 🖱️ 纯粹的Windows右键菜单管理程序
「出格」的 DNS 污染

2010年3月24日 18:22:40 UTC ,智利的 DNS 管理员发现了奇怪的错误,访问 facebook、youtube 或 twitter 的 A 记录,会得到错误的 IP,该错误 3 个发生在智利,1 个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原因可能是将域名请求提交给大陆控制的「根域 DNS 镜像」时,出现了问题。

随后 CNNIC 的 VP & CTO —— 李晓东发布了声明,否认了关于 CNNIC 篡改内容的指责。这点也被 itworld 新闻所认可,认为问题出在中途的 DNS 污染,随后发生问题的根域 DNS 镜像被断开国际互联网链接。

但是因为一些新闻没有明确声明污染的过程不在 CNNIC,导致了 CNNIC 风评被害,直到现在也有一些人以为此次事件是 CNNIC 的责任。

🔗参考资料
gledos 的微型博客
「作者已死」 首先「意图主义」是以作者的表达为中心,而「反意图主义」则是以读者的解读为中心。那么就很容易知道罗兰·巴特的著名言论「作者已死」是支持读者的解读。 「尾田就是个画漫画的,他懂个P的海贼王」这个知名梗,其实也描述的是这一理论,不过对于连载作品来说,作者也许还不算死吧…… 主要参考自林斯諺的《作者已死:評論藝術作品,需要看作者臉色嗎?》 #原理 #梗
解读塑造作品

某个作品的作者无意创作了一个作品,对于作者来说这就是随意制作,但是被观众认为富含深意,甚至称为某个题材的议题被引用的固定素材。

漫画「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就是这样的作品,作者彼得·施泰纳对互联网并不太感兴趣,也没打算绘制一副具有深意的作品。不过该作品大受欢迎,并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模因,关于互联网隐私的议题也经常出现这句话。

因为这个句式很有趣,所以也诞生了各种相似句式的作品:

+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法官(2002, 探讨在法院使用网络资料的论文)
+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机器人(2005, 描述泛滥的机器人)
+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不在美国(2009, 介绍 Proxy 的使用)
+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名记者(2011, 对网络新闻的质量恶化表示遗憾)

🔗参考资料
911 与业余新闻

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发生后,传统媒体的网站获得了巨大的流量,以至于服务器离线了一段时间。这使得一些个人网站成为了新闻供应商,一些网络日志的作者在此期间自己成为业余记者,转发相关的新闻,并为访客提供评论功能,比如 Slashdot,Slashdot 是新闻网站,通常由用户投稿,内容主要是新闻、故事和社论等内容。

个人网站,比如博客也在此期间受到关注,比如事件的目击者的描述、照片和视频,由普通人创建新闻。现在新闻引用推特或博客上的内容比较常见,但在千禧年时还比较少见,这可能跟当时的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无端的流言有关。

2001年9月 的谷歌统计数据,搜索量排名第一的不是塔利班,也不是有线电视新闻网,而是 nostradamus,这是指同名诗人的「预言了恐怖袭击」的诗句。

🔗参考资料 | #历史
《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

《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最初是 2022年2月 公布的文件,虽然名为倡议,但发起者包含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出版协会等,总计 11 个国家级协会。

倡议的原文共有 6 条,第 1、2 条都是宽泛的倡议,没有明确的规定,第 3、4 条是对字库、字体进行规定,坚决抵制丑书怪书,第 5、6 条是关于监督,并没有关于拼音、错别字的内容。

2022年7月8日,百家号响应了该倡议,在手机 APP 的公告里刊登了相关规范,要求:「避免有意使用不规范缩写、谐音错别字、同音字、中英掺杂等方式来替代规范汉字表达。」之后新浪网、哔哩哔哩和新浪微博也响应了该倡议。

详细内容可以查看 ggame 的《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条目。

#ggame
Markdown 音标的语法标记

<ruby> 是 HTML 的标签,可以用来制作文字音标,不过也不止于此,还可以用来制作「写作OO,读作XX」这样有趣的文字。

不过很明显,这种写法并不在欧美流行,自然大部分社交网站都不支持这种写法,从而使支持音标的网站一直很少见。标记语言也主要考虑的是字母语言,对 CJK 文字以及其排版都没有太关注,自然不会有关于音标的语法标记。

不过还是有许多需要音标的 Markdown 用户,开发了音标功能,但因缺少共识,所以语法标记差异非常大。

底部图片 是总览表格,详情可以查看我的博客《与众不同的 Markdown》〈音标的语法标记〉

#网站 #Markdown #gledos_science
室温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给出的建议室温,被描述为「影响健康的室内温度」,最低是 18°C,然后不同地区的最高温有所不同,纽约是 22~24°C,哈尔滨是 24°C 左右,泰国是 30°C,最高可接受温度还可以提高 2°C 左右,这就是 WHO 建议的室温。

如果长时间超过了当地的建议最高温度,可能导致总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增加、心脏病发病和脱水等负面影响。

第一条国际化标准 ISO 1,是关于室温的,其标准是定义了工厂车间的室温,防止热胀冷缩导致无法加工精密物件的问题。

gledos备注:这周已经两次无通知停电了,最高室温达到了 33.6°C。

🔗参考资料 | #原理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二次简化

过去的大量网站,都会使用 www.example.com 这样的子域名(www 表示万维网),不过一些语言一旦念出来,就会比原文还要长,比如英语和法语,他们的读音分别是念三次「double-u」与「double vé」。

所以部分情况还需要进行二次简化,简体中文虽然使用几乎与英文字母相同的字母作为音标,不过通常不会用来读汉字以外的字符,所以常用「3 double-u」阅读,而不是「呜呜呜」,然后台湾会念做「triple double u」。

不过英文似乎并没有流行的二次简化,大概只有早期描述万维网的论文会使用「W³」这样的文字,读作「double-u cubed」,这也是万维网联盟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使用「W3C」作为简称的原因。

顺带一提,游戏展会「E3」可能不是简称,因为过去使用的全称是「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而 2021年 使用的是「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而 6W 或者 5W1H 的简称是将数字前置了……

主要参考自 Wikipedia 的 Pronunciation of "www" 条目。

#原理
Valve 游戏的「被监视感」

Valve 是知名游戏公司,不过其多个游戏都有被监视的设定,比如《半衰期》的主角会被 G-Man 监视,有时在地图中会看到他。

之后的《传送门》有监控器、监视房间,还有 GLaDOS 对主角的行为进行实时的吐槽,也会看到道格·拉特曼为主角绘制的图画。

《军团要塞2》里面的管理员海伦,她会使用 Alarm-o-Tron 5000 以及其他来源的情报,监视竞赛的一举一动,以达成不为人知的目的。

《求生之路》大概就更明显了,里面有导演系统,会智能的调整背景音乐、尸潮和道具等,调整玩家的压力水平。

这个想法来自哔哩哔哩用户 Coollink_68 在视频《V社起源引擎游戏为何很渗人?(中字)》中的评论。

#游戏 #清单
「大、洋、怪、重」的细节

「大、洋、怪、重」是之前关于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新闻里提到的词语,具体来说:「大」是刻意夸大的地名,「洋」是崇洋媚外的地名,「怪」是怪异难懂的地名,「重」是重名同音的地名。

封面图来自《婺源县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也可以查看重新排版的 ggame 条目

#原理 #ggame
满满自我致敬的作品

一些作品,会出现作者之前创造的故事或者角色,并且不只是一两个,但明面上不会这么宣传这是「全明星」作品,甚至就是回顾了作者的过去,所以这样的作品,往往是由非常有个人风格特色的作者创作。以下是我所知道的三个作品:

《少女不十分》是西尾维新创作的小说,之后漫画化了,主角创作了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自然是西尾维新曾经发布的作品,并给出了这些故事的主题,以至于有流言认为这是西尾维新的部分自传。

《宇宙巡警露露子》是今石洋之监督的电视动画,里面出现的客串角色都来自今石洋之参与的动画。不过似乎没有太多用意,只是为了让动画更有趣。

《Look back》是藤本树创作的漫画,里面的漫画有藤本树之前的《电锯人》和《炎拳》,而主角的名称也与「藤本」相关,所以也有流言认为这是藤本树的部分自传。

#小说 #动画 #漫画 #清单
恐惧鸟和食人者(上)

恐惧鸟是一位小说作者,出版了《Deep Web File #網絡奇談》等多部「Deep Web」系列的书籍。正如书名,这讲述的是深网 (Deep Web) 中令人不安的故事。在「網絡奇談」的第四个故事「DeepWeb 的食人網站」中,讲述了 Armin Meiwes 的故事(外号屠夫大师)。

因为关于食人部分的描述令人不安,所以可以停止阅读接下来的内容,或者点击下面的链接,跳转到「gledos 的脚注与补充」频道继续阅读。

恐惧鸟和食人者(下)
中文电报码

常用汉字不算多,所以最初的中文电报码只设计了四个数字来表示汉字,所以通过四个数字就能描述一个汉字,不过之后就需要扩增了,不同地区扩增的方法也有差异。

申请美国签证需要填写 DS-160 表格,这个表格里有 Telecode Name 这个项目,如果有中文名,那么就可以填入名称的电报码,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表格。

之所以非中文地区,会使用电报码出入境管制和执法领域需要原始名称,并且能够让不了解汉字的人正确快速的录入。

香港和澳门的身份证上,都有名字的中文电报码,也许是因为跟外国的关系比较近,所以有这样的设计吧。

🔗参考资料 | #原理
各式各样的《星星点灯》歌词

2017年11月,江苏卫视的《不凡的改变》第3期节目,仅包含第一部分的歌词。

2022年1月,湖南卫视的《我们的滚烫人生》节目,完全移除了第二部分歌词。

2022年4月,浙江卫视的《天赐的声音3》节目,增加了说唱内容,改变了大量内容,并用第一部分的开头替换了第二部分的开头。

2022年7月1日,湖南卫视的《乘风破浪的姐姐3》节目,比起之前的版本,修改的部分较少,仅修改了开头和第二部分的歌词。

备注:「现在的一片天,是肮脏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这段歌词是第二部分的开头。

详细歌词的变更和参考来源,可以查看 ggame 的 郑智化 条目。

#音乐 #考据 #清单 #ggam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