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管理员: @gledos_green

爱发电链接:https://afdian.com/a/gledos
模块化笔记本:Traveler's Notebook

说起模块化笔记本,圆环活页夹子本是最常见的,可以随意排列每张纸的顺序,并插入各种配件。比如分段卡来实现快速目录跳转,活页资料册袋可以装入没有孔的纸张等。但也有许多问题,给人带来一些麻烦。

圆环的设计,会让纸张无法填满整个本子,总会让本子空一些。除非圆环跨过封皮,像螺旋线圈本子一样裸露环状,但多本本子就没法紧密重叠在一起了。另外圆环也会硌手,可能需要暂时拆下内页,以获取更好的书写体验。

2005 年,MIDORI 文具公司为了参加 ISOT(国際文具・紙製品展),所以 飯島淳彦 设计了大小约为 A5 Slim(125 x 210 mm)的纤薄长笔记本,并于 2006 年,以 Traveler's Notebook(旅行者笔记本)的名字发售,因为很适合旅行记录。

TN 融合了活页本与定页本的优势,笔记本可以被塞得满当当,而保持平整,因为 TN 使用皮筋固定。也能加入各种模块化配件,虽然不像活页本那样能够随意调整纸张顺序,但可以装入至多 4 本不同的内芯本,并能随时替换这些内芯。

不确定 TN 给 MIDORI 带来了多少知名度与收入,但在 2007 年,MIDORI 就更名为了 Designphil Inc.(设计哲学),之后 MIDORI 仅作为品牌名。随后在 2015 年,TN 从 MIDORI 移动到 Traveler's Company 品牌下,说明影响度、盈利能力都不错吧,毕竟 TN 标准款的价格都在 5000 円之上。

附言:有研发能力的文具公司,会很自然的想到它的独创、主打产品,这些产品不一定都是杀手级,但对创收应该会有帮助。而一些没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大概只能不断靠文创、联动 IP 来获得吸引力,但这只是在卖谷子吧……

封面图:TRAVELER S notebook (来自 travelerscompanyusa.com

#杂谈
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以「退坑送书」「退坑送谷」为题目,介绍自己有许多好东西,不过需要加个 QQ 群。群里的人数差不多后,群管理就会开始欺诈,首先 @全体人员,表示自己是派出所的刑侦队,并表示退群会留下负面档案,甚至会拘留。

然后称本群违规派发周边,泄漏公民信息,已经有人被骗了 17 万元,所以请大家积极提供进入该群的前,看到的「退坑送书」「退坑送谷」,通过截图来帮助警方破案。

而当联系这个所谓的警察后,会被要求 QQ 电话联系,并开启摄像头。之后的情况,似乎没有人分享,只知道有人损失了 3000、5000,甚至有人损失了 1 万元,也许还涉及勒索吧。

也有直接一对一联系的,会让你先出邮费,然后单纯骗取这份邮费。如果太贪心,可能还是会被骗走 90 甚至 150 的邮费。这种骗术早在 2023年11月 就有出现,也许欺诈师的手法高明,警察难以追回资金,但至少应该给受害者提供一些帮助,心理上的帮助。

因为受骗后,可能无法信任他人。又因为羞耻和自责而感到自己愚蠢,从而伤害自尊心。甚至会出现 PTSD 等状况,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多半不好。

资料来自甜甜の苦茗的视频:不要再被这种视频骗到了,及其评论。

附言:骗术确实很假,比如派出所没有刑侦队,警察也不会只用 QQ 来赛博办案,至少会用电话联系。类似针对未成年人群体的骗术还有很多,比如在视频里展示 所谓明星的 QQ 号,当追星者加过去后,就被自称律师的人勒索。律师会要求转账,否则会报警侵犯明星的个人隐私。5 名未成年受害者被骗 9 万余元。

#杂谈
如何降低犯罪率

1970 年代,美国开始毒品战争以及五年计划:「打击犯罪专项行动」。不过并没有明显效果,除了大规模监禁让美国成为知名的「监狱国家」,以及让当时的政客获得一些名声,大众感觉有些解气。暴力犯罪的数量一直到 1990 年代的初期 仍在增加。不过,之后情况就开始不同了

1993 年至 2022 年间,美国的暴力犯罪率下降了 49 %。这是如何降低的?为什么这段时间才降低?

没人知道答案,假说有许多,比如铅中毒导致犯罪增加,因为 80 年代末开始禁止含铅汽油。然后是恶性循环问题,加强打击犯罪导致监狱满员,出于司法系统减负,所以定罪变轻,但这也增加了犯罪的动力(来自 Alexander Tabarrok)。以及反战运动让受过军事化训练的人减少,所以之后的暴力犯罪有降低。

那么为什么需要监狱?同样有 多种解释,分别是「改造康复说」「威慑说」「无行为能力说」与「报应说」。以威慑、报应为理由的监狱,大概不会提供较舒适的环境,但以其它的解释来运营监狱,就可以提供 PS1、Game Boy 等游戏机。

而环境恶劣的监狱,也许无法起到改造罪犯的功能,只会让许多犯人龙场悟道。因为出狱后有案底,难以获得合法的工作,所以许多人会再次犯罪。那么合理的做法,就是增加社区服务、缓刑的比例,以及让监狱环境不再恶劣,而是成为改造康复中心。(除非使用死刑替代监狱,这样就不会有人再次犯罪了)

#社会
美国的毒品战争与种族歧视

1970 年代,尼克松开启了 毒品战争,之后里根时期将运动提升到战争级。FBI 缉毒部门的预算增加到 12 倍,CIA 和军方也参与到禁毒战争里。

1980 年代,大量可卡因在黑市上过剩,导致价格下跌严重。一些毒贩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将可卡因粉末做成晶体,这样纯度更高一些,而制作方法简单,所以价格还便宜,这便是 Crack

Crack 主要流行于非裔社区,粉末状的普通可卡价格较昂贵,所以中产较多的群体里流行它。不过量刑差了 100 倍,持有 500 克粉状可卡因会被判处至少五年的监禁,而持有 5 克 Crack 也是相同的刑期……这也许导致因持有毒品而入狱的群体,大多都是非裔。

这种疑似存在种族歧视的《毒品法》,被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评论为《毒品战争是新的吉姆·克劳法》(吉姆·克劳法 即种族隔离法案)。

不过药物的滥用情况,还是没有因为严刑峻法让而显著改善,之后流行起了 阿片类药物,这是美国独有的问题,与医保制度有关。因为美国大多数穷人购买的医保,只对药片有报销,最具性价比的就是止痛药便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来自医学院教授 Judith Feinberg 的说法)。不过在对其严格管之后,又出现了芬太尼填补市场空缺。

50 年过去,毒品战争被认为是完全失败的政策,政府每年的禁毒预算超过百亿美元,但大部分预算被用作执法,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用作治疗。严刑峻法除了让监狱人满为患,让美国成为监禁国民比例 第五 高的「监狱国家」外,还带来了很高再次入狱率。司法统计局在 2005 年的数据显示,出于后的三年内,67.8 % 的释犯会再次被捕。而毒品、成瘾性药物呢?还是比较容易取得,2019 年的调查中,25 岁以上美国成年人,其中 1.7 % 曾使用过可卡因,15.2 % 使用过大麻。

#社会
隐形的颜色:Non-photo blue

考试或是某些文件的签署,可能会要求使用黑色墨水,禁止蓝色墨水。原因可能与早期的扫描设备有关,由于性能问题,亦或是配置错误,蓝色墨水无法被完全扫描,呈现在屏幕上的效果会变淡,乃至不可见。

现代设备倒是基本不会识别出错了,但在过去老旧的设备上,使用更淡的蓝色,是否能实现隐形效果?过去曾流行一种颜色,叫做 Non-photo blue,这便是能够隐形的颜色。

原理是 正色胶片 对蓝色过于敏感,会将蓝色当作白色(这也是老胶卷的天空几乎总是白色的原因)。因此,npb 这种淡蓝色便能够在正色胶片里隐形,之后出现的扫描仪(老式),可能也因为某些巧合,而沿用 npb 作为绘画草稿、作图注释,而不是其它的浅色颜色。

1970 年代的 部分 D&D 模组反盗版方式,便是使用蓝色来做地图,这样就不怕别人通过复印机来轻易盗版了。蓝色的地图,这也算某种蓝图吧,说起蓝图,也存在隐形的颜色。

之前有介绍过 蓝图 的原理,墨水会遮挡紫外线,这样光敏材料便会留下晒痕,形成精度很高的复制图。所以只要墨水无法阻挡紫外线,那么对于蓝图而言就是隐形的。Pentel(派通)将此颜色笔芯称为 Diazo Non-Copy,即重氮无影,是很淡的粉色笔芯。重氮法是制作蓝图的一种技术,曾经也流行过 重氮复印机

附言:灵感来自 Pentel Multi8 PH802 彩色自动铅笔,它装入了 8 只 2.0 mm 的彩色铅笔笔芯,可随时切换颜色。而有个两个特殊颜色,分别是 Diazo Non-Copy 与 PPC Non-Copy,这有些令人在意。

附言 2:这只笔的历史有点久远了,曾获得 1989 的优秀设计奖,但发售日不详。现在重氮复印机被淘汰,所以 新版 PH802 将 Diazo Non-Copy 替换为了普通的粉色。更是在 2024 年推出了 Pentel Art Multi8 PH804,没有 Non-Copy 笔芯,并且外观是更具时尚风格的透明色,而非之前的工业风格的灰色。

#原理 #技术 アートマルチ8 |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邻苯二甲酸酯

在 PILOT(百樂)橡皮擦包装上看到了「不含邻苯二甲酸酯」这样的文字,让人有些好奇。维基介绍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塑化剂,主要配合 PVC(聚氯乙烯)使用,也是 PVC 最常使用的塑化剂。

对,大多数的橡皮擦是用 PVC 制作的……有些意外,因为常见的 PVC 产品都是硬硬的,比如水管、电缆外皮等,就算是软软的食品包装,也没有橡皮擦那样的韧性。唯一有些像橡皮擦的,是 PVC 服装,比如用 PVC 做的 胶衣……

PAEs 作为 PVC 的塑化剂,很容易浸出,这就给人带来了许多 PAEs 暴露风险。医疗领域使用的大量塑料制品就含有它,所以输液会明显提升 PVC 塑化剂的吸收量。作为文具,可能被小孩啃咬的橡皮擦,也可能存在一些风险。

PAEs 对人体风险不是非常明确,目前认为它是内分泌干扰物,可能会导致女性流产率增加。早在 1999 年,欧盟便禁止儿童玩具添加某些 PAEs,之后扩展到全部商品。美国也对其有限制,不过有限制浓度。

所以 PILOT 在包装上如此介绍橡皮擦,也是为了让消费者安心吧,就像皮蛋厂商宣传自己的皮蛋不含铅一样。

附言:现在的橡皮擦,不是橡皮做的;现在的(自动)铅笔,笔芯不含铅;纸张也不是蔡伦的原始设计,全是二次创作甚至多次创作。

#杂谈
安全的评估方式

《广告法》禁止了「最好的产品」,这种绝对化用语表述。原因是容易误导消费者,而且可能不正当地贬低同类商品或服务。前者需要对比部分性能,比如从综合体验与生态来说,最好的智能手机是 iPhone 大概没有问题。但如果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的角度挑选最好的智能手机,那么大概只能选华为了。

各地的安全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指标能表示安全。有人以 谋杀率、群众安全感来作为指标,但这不够可靠。比如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谋杀率比中华人民共和国 要低,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后者相对要安全点。

群众安全感也难以对比,比如刚刚结束了内乱的国家,经济开始高速增长,那么大家的安全感应该会有明显提升。不过经济走下坡路多年的发达国家,各团体不断对抗,哪怕没有达到内乱的程度,其国民的安全感,可能也会较低。

好在澳大利亚的 NGO 经济与和平研究所,想到了用 23 项指标来描述和平度,这就是全球和平指数(GPI)。GPI 使用的指标有近期冲突情况、与邻国的关系、政治恐怖、谋杀率和监禁率(可能漏算了 黑监狱)等多项指标,所以最后得出的排名相对合理。

GPI 第一名是冰岛,之后领先的有新加坡共和国、瑞士联邦和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排在 132,比第 88 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低不少,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黎巴嫩共和国一个水平……原因是对外冲突,以及大量军事武器和人员也会计分。

#社会
不会过剩的能源、算力,以及各种需求

三峡水坝修建初期,似乎有做出提供全国至少 10 % 电力的承诺。不过该目标从未达到,一直在 1-2 % 左右。目前 2024 年的全国发电量有 9852.1 TWh,而三峡仅有 82.91 TWh,占 0.84 %。

这种情况,当然有出于宣传目的的吹捧,不过也有用电量激增的环境因素。只要电价是根据供需关系浮动的,那么电费便宜,就会吸引更多耗电的项目。而当电费昂贵,新的发电厂项目也会开始建设,所以电力通常不会过剩(除非因为环保等原因刻意限制高耗电项目),电力也不会缺少(除非出现复杂的政治博弈)。

电脑算力也是相似的情况,之前有在〈性能过剩?〉博文里详细表述过。不过有一点没有提到,那就是设备和软件不是静态的,否则就会像 Switch OLED 一样,明明 SoC 制程与散热更好,但运行游戏的效果却于无印版相同。亦或是软件仅支持单核、低频率与 16 色。这样的环境难以推动性能要求更强的硬件和软件。

其它许多需求,可能也有类似的正循环。比如 UP 主不断提升录制效果,也许比一些电视台设备的性能都好了,而这需要更快速的网络,以及压缩率更佳的视频编码算法。观众也会养成观看高清优质作品的习惯,没有高清修复的老作品也就很难被新世代的观众所鉴赏了。

世界还正常运转时,这样的正循环算好事,但在巨大灾难发生后,各种服务面临降级危机时,生存难度是否会变得更高?过去后启示录题材的作品里,主角开着自己的皮卡到各地收集汽油、柴油和电池等重要物资。但如果是电动车非常普及,大多数电子设备都是内置各种不同电压的电池,说明书还需要扫描二维码取得,不知道这种环境下的末日生存,会有多难……

#杂谈
Rhythm 0

Rhythm 0 是艺术家 Marina Abramović 的行为艺术,具体来说,这是 耐力艺术。就像是在玻璃房间里绝食、被锁在储物柜里五天 那样。

Marina 的 Rhythm 0,是将自己交给观众的行为艺术。Marina 表示自己是物体,在此表演的 6 小时中,自己会承担全部责任,而访客可以使用桌上的 72 个物品来处置自己。

一开始,访客温柔的献上花朵或一个吻,但后来逐渐变得暴力。Marina 的衣服被剪刀剥离,图钉刺入其身体,刀具划开其皮肤。最令 Marina 恐惧的是,有人将手枪塞入 Marina 的手中并瞄准脖子。好在访客组成了个保护团体,在派系争斗中,手枪被丢出窗外,该访客也被赶出了画廊。(来自 再見阿毛 对 Marina 的自传的摘录,算二手信息吧)

6 小时后,表演结束(?)。Marina 从物品恢复为人类,并开始直视和走向观众,而观众开始后退,并有人直接逃出画廊。多年过去 Marina 接受 卫报采访 ,「我当时意识到,public 可以杀了你。如果你给他们完全的自由,他们会变得疯狂到杀了你。」

之所以上面这段话没有完全翻译为中文,是因为 public 除了公众、大众,还有公家的意思。而中文的讲解 Rhythm 0 的文章,基本上使用了以下翻译「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有些偏离原文的含义,把了「完全的自由」翻译为选择权,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还有些文章称 Marina 将自己麻醉,这也是错误理解)

另一个理由,是 Marina 的背景。Marina 的父母都是二战期间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员,战后在铁托政府中担任要职。不过她并没有获得美好的红二代童年,而是被父母严苛、军事化的管教,以及情感上的压制。

虽然 Marina 没有直接对共产主义有直接的评价,但她早期的 Rhythm 系列作品,总是呈现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意志被压制的意象。比如 Rhythm 5 是 Marina 躺在燃烧的五星中央,不过表演失败了(亦或是成功?),燃烧让 Marina 缺氧昏厥,也导致表演中断。

所以,Rhythm 0,也许可以解读为「公权力、父母以及任何身份的家伙,都可以变得疯狂到杀了你,如果你给他们不用承担后果的完全自由」。是对任何无法被问责的的人或势力的警惕,当然,这也只是 gledos 的解读,每个作品可能都有无数种解读。

#艺术
诱人滋扰原则

1869 年,有儿童非法进入苏城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铁道附近,在火车轨道转盘玩耍时受伤了。随后孩子的家人将苏城太平洋铁路公司告上法庭,最后获得 7500 美元的赔偿。并正式确立了 诱人滋扰原则

法庭认为铁路公司在面对儿童时,需要承担更高的 注意义务,即避免可能预见的,会伤害他人的粗心行为。比如将果树当作观赏植物,而给果实打上了剧毒药物,就可能会让别人陷入危险,哪怕别人是在偷窃果实,也许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诱人滋扰原则认为废弃汽车堆、建材堆放处、废弃泳池等可能吸引儿童的地方,如果对儿童造成伤害,其拥有者都有赔偿责任。原因大概是希望这些危险地区的拥有者,应该做好防止儿童进入的措施,足够的警示,或是处理掉危险的环境(比如将废弃泳池填平),从而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

类似的概念也拓展到了商品里,纽扣电池在 21 世纪初期被广泛使用在玩具里,而它容易被幼儿吞食。有数据称严重后果或死亡的发生率为 0.42 %,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 12.6 %。

因此,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颁布了 Reese 法案(纪念因纽扣电池而死亡的 Reese Hamsmith),要求使用纽扣电池的消费产品,其电池仓必须有良好的固定,跌落测试中不能掉出电池,包装、说明书上必须有警告提示(如果可行,产品本体也要有)。

#社会 #wikipedia
斩首刑、切腹与介错

提起军国主义时期日本军队的暴行,斩首大概是绕不开的话题。大清国末年受到西方的影响,就已经开始减少斩首改用枪决了,而西方国家也是如此(只是法国停止斩首有点晚,1977年9月 仍然对 Hamida Djandoubi 使用了断头台……)。

当时大多数地区,都认为斩首是极具羞辱、残暴的处决方式,但对日本来说,情况有些特殊。江户时代武士的切腹相当于平民的斩首刑,算是武士阶级的特权,但因为难度太大,所以基本都需要介错人,即用刀刺向腹部后立刻斩首。

也许是开始学习西方,日本明治 6 年(1873 年)废除了切腹。但武士道文化的流行,让有着特权属性,又有许多忠义之士使用切腹的光荣故事的切腹,变得十分具有吸引力,所以在二战期间的日军将领中,有多人选择了切腹自杀。

冲绳岛战役指挥官之一的 牛島満,被美军包围后,选择在指挥所内切腹自杀,副官随后执行了介错(斩首)。不过也有 阿南惟幾大西瀧治郎 出于惩罚自己的目的,不主动使用介错,前者在切腹 100 分钟后昏厥,被妹夫割断颈部血管,后者撑了约 10 小时才死亡。

对于当时大多数地区的人来说,斩首敌人算是侮辱、亵渎,但对于有些复古情节的日本军人而言,也许这样的处决或许是比较中立态度,也许跟枪决相当。当然,就像是看待一些边远的,还在自愿人殉的族群一样。这样的行为,或许符合他们的规则,但在别人的土地上非法这么做,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毕竟这是犯罪,也忽视了其他族群对此的态度。

附言:这里只是提出一种视角,一种以文化差异来解释斩首处决与介错的微妙关联。不过具体战犯们对斩首刑的态度如何,大概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如果认为是在用自己的行为,可以在未来换取完美的世界,那么就更可怕了。因为这与许多最严重的恶行一样,都是以为自己在做好事,实际上是在做坏事,而这样的行为比单纯的坏人干坏事,破坏力会更巨大。一点的浪漫主义,并不能帮助战犯缓解这些罪行,但至少可以让人认识战犯们复杂而又普通的人性一面,而不是简单地异化为魔鬼或是神祇。

#杂谈
红光头灯

夜晚在野外露营或钓鱼,许多人会推荐使用红光头灯,而非普通的白光头灯。这确实有多方面的优点,首先是 暗适应 更佳。

因为观测光线强度的视杆细胞,对红光波长不敏感,所以在红光下行动,可以缓解熄灯后长时间看不到东西的情况(不然就需要像海盗一样戴个眼罩)。因此潜艇作战室、观星,以及建筑物里的备用光源都可以使用红光。

灭蚊灯通常看起来是蓝色、紫色的(以及看不到的紫外线),因为这段波长的光最能吸引蚊虫。而 昆虫几乎看不到红色波长的光线,因此红光还有不易吸引蚊虫的功效。

最后是鱼能看到红光,但没法利用趋光性来帮助钓鱼,因为多数鱼只对蓝、绿光有趋光性。而红光还有个特性,只要看看天空就知道了,那就是红光更易产生瑞利散射,所以红光头灯对鱼类的影响较小,不怕晃动头灯将鱼给吓跑了。

#原理
宣扬和平的电影

战争相关的电影有许多种风格,但对战争反思,宣扬和平而非仇恨的电影,往往更会被记住,获得更高的评价。在 IMDb 的战争电影类别里,设定 10 万次点评之上的电影按评分排名,第一名便是《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也许算是非典型的反战影片,因为影片中并没有双方和解的剧情。影片讲述了美军根据 仅存者政策,为了防止瑞恩的家庭绝后,而派人寻找并带瑞恩回国的故事。影片中有盟军与德军作战的描写,但并未将全体德军描写成仇恨对象,唯一有值得让人仇恨的敌人,也很快被角色给处决了,算是没把仇恨留给观众吧。

第二名是《美丽人生》,后半部分讲述了被关进集中营的犹太父亲,使用自己的幽默感与想象力保护孩子的故事。虽然是充斥着折磨、酷刑与高死亡率的纳粹集中营,但影片里并没有呈现什么暴力的镜头,自然也谈不上传播仇恨,只是尖锐的批评着纳粹德国的罪行。

之后是《钢琴家》《萤火虫之墓》,这些也没有传播仇恨,还有些和解的感觉。接着是昆丁的暴力美学电影《无耻混蛋》,以及极尽讽刺与反思的《现代启示录》,虽然谈不上宣扬和平,但至少有制止仇恨吧。

其实只要在战争相关的电影中,呈现己方有好人与坏人,敌方有好人与坏人,就算是在宣扬和平了。纳粹德国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将所有的宣传系统控制起来,只允许妖魔化、污名化犹太人的内容,所以当时的纳粹德国制作的是煽动仇恨的电影吧。

#电影
烹饪带来的空气污染

大功率的抽油烟机流行于东亚,因为东亚流行炒菜、油炸等烹饪方式,这让人呼吸不适。具体来说是油烟微粒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让人不适,不过并非仅有上述的烹饪方式会产生这些物质,就连水煮也会产生。

炒菜的 PM 2.5 为 26.7 μg/m³,而水煮仍然有 0.7 μg/m³。所以在客厅里长时间煮火锅,也可能导致喉咙、肺部的不适。其中,空气污染最高的是煎炒,达到 92.9 μg/m³,最少的是空气炸锅烹饪,是比水煮稍低的 0.6 μg/m³。但不同的空气炸锅以及烹饪的菜品,可能有较大区别。

空气炸锅具体的污染,可能与不同油的 冒烟点 有关。未精炼或半精炼的花生油、大豆油,其冒烟点均在 180°C 之下,所以使用空气炸锅常用的 180°C 烹饪设置,就会造成较重的空气污染。而精榨油的冒烟点均在 190°C 之上,所以在适当的温度下不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

不过考虑到油里还是存在杂质,在适当的温度下仍然会产生空气污染。所以将空气炸锅(或者微波炉)放在客厅、卧室虽然很方便,但也确实存在健康隐患(如致癌风险),最好还是放在通风的厨房吧。

#杂谈
世袭家臣

在一些日本作品里,能看到以血缘传承领主或贵族之外,还有以血缘传承的家臣。比如《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里,作为四宫辉夜侍女的早坂爱,其母亲早坂奈央也曾是四宫雲鷹的侍女,现在则是四宫财团的干部。

封建制度只是要求国王与被分封的领主建立可传承的契约,而上述的允许领主与家臣建立可传承的契约,也许算是加强版。这种加强版源自奈良时代(8 世纪),当时会根据家庭成分来选拔军士。之后不只是战斗人员,木匠师傅也会成为重要的世袭家臣,这样的世袭家臣便被称作 譜第の臣

这样的约定,至今很少见了,原因可能还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吧,哪怕有基因的传承,思想也无法完全相同。就像是战国时代的 石川数正本多正信,二人都是德川家康的世袭家臣,但仍然背叛了德川家康,泄漏了军事机密甚至直接与德川家康为敌。

不过作为虚构作品中的世袭家臣,还是挺有趣的属性。因为在缺乏信任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主仆互动可能会带来安心感。只要不将其视为「为封建制度招魂」,而是享受这样有趣的故事就好吧。

#杂谈
利用智能手表获得梦境

不会做梦是很罕见的情况,之所以经常无法记住梦境,是因为醒来的时机不对。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才有丰富的梦境,所以需要在这段时间醒来,才能记住梦境。

而智能手表(手环)具有睡眠追踪器功能,可以检测当前的睡眠状态。所以理论上只要在 REM 后期,将其唤醒,就能记住梦境。事实上智能手表已经利用此数据,做出了有趣的功能。

比如 Apple Watch(需要第三方 app),以及小米的智能手表(手环)支持智能唤醒闹钟功能,闹钟会在预设的前一段时间里,挑选非浅层睡眠阶段的时间进行唤醒。理论上,这样唤醒带来的困意就不会很强烈。

因此只要让智能手表在 REM 结束前,进行唤醒,就能获得梦境了。不过睡眠追踪器的精度也是一个问题,Apple Watch 的睡眠追踪器精度很高,有 78 % 的 REM 准确率,剩下 21 % 的失误是将 REM 记录成了核心睡眠(浅层睡眠)。但小米低端产品的精度可能连趋势都看不出,对清醒的识别准确率可以低至 26.8 %……

附言:可惜目前似乎没有能在 REM 阶段提供唤醒的功能或 app。

#原理
日本的网约车

日本有将驾照分为 两大类,一类驾照只能驾驶私家车或货车,而有偿载人需要二类驾照,但二类驾照的功能,无法赋予私家车。因此,日本在法律上禁止私家车载客,网约车也就办不起来。

这种限制直到 2023 年的 12 月才发生变化,在数字行政财政改革会议上,决定从 2024年4月1日 起,部分允许网约车。具体的措施是让参与者跟出租车公司签约,接受调度、培训和监管等要求,在指定时间与地点进行运营。而计费方式统一为计程打表,不是网约车常用的动态定价。

不过,目前还是试点,允许的区域仅有 12 个,包含特別区・武三交通圏(東京都)、大阪市域交通圏等。而时限可能有点严苛,东京是 7:00-11:00,以及 24:00-29:00,分别是早高峰与出租车休息的时候。

之所以日本的网约车合法化推进如此慢,这与出租车行业的施压有关,但更关键的还是失业率较低。虽然 工作时间、幸福度 比不上北欧各国,但在亚洲已经足够顶尖了。因此,年轻人没有就此向政府施压,除非政府突然对某成熟行业进行限制,比如什么游戏、教培和金融之类的,那么可能就会出现示威游行了。

而近期又放开一部分,是因为出租车的司机人数在疫情后 减少了两成,网约车也许可以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看起来,又是 SARS-CoV-2 改变世界 的案例。

#社会 #SARS
The Machine Lite

The Machine 是电视剧《疑犯追踪》里的人工智能。它能预测人类有预谋的暴力犯罪,因为它接入(包括骇入)了全球的监控画面,以及各种数据库、电子设备等,从而评估是否有人计划谋害他人。毕竟准备犯罪计划、凶器,都可能会留下痕迹。

好在 The Machine 对算力的要求太高,目前看不出有实现的可能,但收集大量资料,然后粗略的评估某些风险,目前已经很成熟了。智慧星光是一家「大数据与决策智能服务商」,用更通俗的说法,那就是舆情监控提供商。

其原理是使用爬虫收集各大社交媒体上的内容,然后将对特定关键词进行监控。比如 某地产头部企业,将各个楼盘名字都设为关键词进行监控,并且监控本地的微信公众号,实时分析可能影响品牌声誉的消息,然后将风险提醒发给当地的子公司。

2020 年,智慧星光疑似泄漏了个 内部演示的 PPT,其中介绍了许多细节。在提供给公安部门的 KOL 监控项目里,有给这些 KOL 标记三个数值,分别是影响力、危险度和活跃度。并有某种标签系统,比如「危险言论分布」下有治安问题、民生问题、贪污腐败等标签。

PPT 里最离奇的,还是介绍了一则案例。2020年5月14日 晚,某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在家中跳楼自杀。当晚「舆情秘书」便通知了校方,于是校领导开会商讨维稳策略,此时家长还未联系校方。

附言:有人认为技术的进步,能带来平权。然而不管是深度包检测,还是 基于机器学习的隐蔽隧道恶意加密流量检测识别研究,都是更先进的技术所带来的枷锁。也许抱有理想的爱好者,可以设计更好的协议来创建加密隧道,但对手毕竟拥有国家级的资源,能够勉强打平手已经是奇迹了。

#社会
收益与捐赠情况披露(2025年7月)

2025年6月,本频道通过捐赠获得了一些收益,情况如下:爱发电 251.92 元(爱发电已收取 6 % 手续费)。谢谢大家的对频道的捐赠。

如果想要支持该频道,可以到 gledos 的爱发电页面进行捐赠 <https://afdian.com/a/gledos>。捐赠者能够加入 Insiders 频道,提前一段时间看到 07:30 发布的微型博客,以及少量被放弃的选题。

#透明度
第一个特区:香农自由区

1950 年代,爱尔兰的香农机场主管 Brendan O'Regan 注意到,商用飞机在迅猛发展,其增加的航程,很快会绕过该机场。于是 O'Regan 提议在机场附近设立特殊的制造业和税收激励区,这便是第一个现代意义的特区(特别经济区)。

O'Regan 除了吸引外资,也想要吸引游客,于是之后推动爱尔兰议会通过《免税机场法案》,建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免税店。不过当爱尔兰加入欧盟后,特区也就消失了,因为欧盟不认可特区。

不过香农自由区这个名字将会一直存在,因为 O'Regan 创建了香农国际发展顾问公司 SIDC(前身香农自由机场发展公司),为许多特区提供了技术支持。比如在 1980 年,国家进出口管理局像副局长江泽民,参与了 SIDC 为期三周的「建立工业自由区」培训。

#历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