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浓度也许很高的微型博客,还有审查观察和浅显的科普杂谈。每日 7:30 准时更新。明明很向往自由,却有着严格约束,和奇怪规则的频道。

由 gledos 创作的内容,如果没有另外声明,均为 CC-BY 4.0 许可协议。

gledos 无法保证内容正确,但会一直尝试追逐正确。

如要评论,需先加入 @gledos_science_rebirth 群组,直接在评论里点击加入,是看不到验证码的。

管理员: @gledos_green
嗓音与不忠的关联

稍早前,在博文〈太监的声音〉里有提到,睾酮会影响声音。研究者发现,成年男性唾液中的睾酮水平,与低沉嗓音的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 (59)=−0.26)。

有人 还研究了男性睾酮水平与违反规则的关联。实验过程是让受试者做数学题,每答对一题,都能增加 1 美元的奖励。然后受试者自己批改,不过研究人员有方法了解是否有人作弊。结果最离谱的作弊者,其睾酮和皮质醇水平都特别高,看来睾酮和皮质醇也许会影响人的道德感吧。

有人 研究了男性睾酮水平与不忠的联系。结论是睾酮水平较高的男性可能更容易容易出轨,另外有 实验 显示(雌二醇)较高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出轨。

所以,嗓音与不忠的关联怎么样?这同样也 有人 研究过,平均嗓音 F0(平均基频)较低的男性,其自我报告不忠行为的可能性更高。虽然只是相关性,但嗓音、睾酮、低道德感与不忠之间的关系真不可思议,如果未来能确定这些情况的关系,也许交往、工作前,对方会要求提交激素水平报告吧……

利益相关:gledos 声音的平均频率是 95.5 Hz,成年男性的基频为 90 至 155 Hz。(测试工具为 Voice Tools,有 AndroidiOS 端 app)

#症状 #符合
猜密码

目前,密码还是常用的身份验证手段。虽然各平台都在要求使用更长、复杂的密码,来抵御暴力穷举。但攻击者不依赖暴力穷举,也可能猜到密码。

在一场猜熟人手机 4、6 位数 PIN 码的 实验 里,无一人在最多 5 次机会里猜中,最接近的一人只差一位数字,看来成功率似乎不高。但也许是实验的问题,因为只有 9 对实验者,如果换成亲密关系更高的伴侣、亲子,也许概率会上升吧。

报告 称,300 多人尝试猜测他人的密码,其中超过 73 % 的人成功了。之所以熟人、亲人可能容易猜到密码,大概是生活环境相似,接收的内容也可能相似,比如一起观看相同的电视节目等。因此,思维模式也可以接近,这大概是 镜像神经元 的功劳吧。

现在是网络时代,Theodore Harbison 提出了一种分析社交帐号的猜密码手段 SocGuess,它从中寻找日期、地点和姓名等信息的手段,来提高猜密码的效率,实验发现成功率比现有算法高出 33 %。

如果再配合上点赞的帖子、听过的音乐和看过的剧集等内容,还能继续提高猜密码的概率。而这一行为的极限则水平,也许能模拟目标的整个思维模式,算是赛博克隆人吧。不过这需要更高的算力,与更大规模的目标信息,目前还不用担心吧。

利益相关:家人给电脑设下开机密码,然后 gledos 连续猜中数十次,其中多次是一遍过。

#杂谈
re-life

漫画/动画《ReLIFE》《我们的重制人生》,以及游戏《Re:LieF ~献给亲爱的你~》都有相似的情节:主角成年后不满当前失败人生的现状,而重回校园生活、疗预的故事,只是细节上稍有偏差。

极简介绍:《ReLIFE》是吃下变小药物,从 27 岁变为 17 岁,然后来到新学校隐藏身份读高三。《我们的重制人生》是因超自然力量而回到 10 年前,然后弥补过去的遗憾与期待机遇。《Re:LieF ~献给亲爱的你~》是「对人生失望的人」,重新体验一次青春。

过去提过〈日本作品中的自爱〉,但这些故事的主角基本都是青少年。而要想让失去热情、动力,认为自己失败或对人生失望的成年人,获得自爱、与自己和解,那可就太难了。《再见绘梨》里的成年优太,虽然结局很燃,看起来也像和解,但表现方式很具奇幻色彩,让人不太能看懂。

学校比起复杂的社会,存在有序的规则。也许可以将其比作监狱,像摩根·弗里曼说的「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这句话。虽然不一定到 体制化症候群 的程度,但也许更适应、依赖学校的环境吧。

日本小说、漫画和动画作品,大多故事都发生在校园,可能也是这样的理由。受众中的成年人,可以通过作品中的校园生活来疗预内心,这也是某种 re-life,通过虚构作品来重回校园生活、疗预的方式吧。

#社会 #动画 #游戏 #症状 #符合
煽惑罪与极端化

煽惑罪(incitement)大致与教唆罪相同,需要明确的指示犯罪行为或计划。比如甲告诉乙:「去杀死丙」,并提供了谋杀计划,那么甲可能就会获得煽惑罪。

但是,如果甲只是经常告诉乙:「丙不该待在这个世界上」「丙死掉才对大家都好」「我们与丙的仇恨不可能消解」等仇恨言论。在 10 年,甚至更久的仇恨薰陶下的乙,终于有一天杀死了丙,那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甲达不到煽惑罪的定罪标准。

之所以煽惑罪的范围如此小,是因为假如 Alice 说自己厌恶 Bob,然后 Bob 遭到袭击,Alice 就被以煽惑罪获刑,这也太离谱了。但完全不管也不可能,目前可以用反仇恨言论、保护儿童等规则来缓解。

一些地区禁止对于国家、种族、族裔、宗教、阶级和性别等仇恨言论,只是美国比较特殊,因为需要满足「明显而即刻的危险」「真实恶意原则等规则,才会单纯以言论来定罪。(但现在的美国,可能会推行缩限第一修正案的规则)

然后是关于 保护儿童,如果对儿童灌输仇恨言论,那么可能会因为对儿童进行心理虐待,所以被剥夺抚养权。只是已经成年并生活在美国的人,可能在面对这个极端化的世界时,会很无力。因为光是避免被他人的二手仇恨所影响,就已经耗尽精力。

曼森家族 是美国知名的邪教组织,领导者曼森在不安、迷茫的时代,用各种手段控制信徒。其中一个手段是声称种族间的战争即将到来,这既是末日审判,曼森通过虚构敌人、灾难,并声称自己是救世主来控制成员,最终让曼森家族杀死了超过 9 人。

好在曼森家族规模很小,如果是媒体、社交媒体和 KOL 等大体量的内容传播者,其发布的诱导言论、仇恨言论,其影响可能就很大了。但出于言论自由,随意删除掉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而透明的讨论、注释也许能缓解问题,详情可参考之前的博文〈自由表达之平衡〉。

#社会
性抑制

最近流行的「性压抑指数计算器」开源测试,其中一个实例已有超过 6.6 万 人得到测试结果。不过网站翻译存在问题,因为这个调查问卷使用的 SIS/SES 量表,含义是 Sexual Inhibition Scales、Sexual Excitation Scales(性抑制量表、性兴奋量表)。

这与中文社区里常提到的性压抑(sexual repression)完全不同,性压抑是未能表达的饥渴,而性抑制大致约等于性冷淡,无论这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因此,感觉自己更性压抑的人,也许会得低分(较少压抑),而相较性冷淡的受试者,分数反而会很高(较多压抑),让人感到迷惑。

作者其实在 网页 里提到,该测试的原理:「性压抑是指个体对性冲动、性欲望和性行为的系统性抑制,通常源于心理、社会文化和道德因素的综合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性抑制是正常的,但过度压抑可能影响心理健康。」也能看出网站中的性压抑,与网络社区的性压抑含义不同。

虽然词语用错了,但测试者只要仔细阅读网站内容,应该也能发现问题,所以作者应该不是故意蹭热度吧。只是该网站目前未被百度等境内搜索引擎收录,导致有人贩卖链接,赚取了超过 4000 元……这就是 GFW 的力量么……

利益相关:gledos 在测试后发现性压抑指数达到 81,处于很高水平,感觉可能有什么弄错了,于是研究了一下该测试背后量表的具体含义。

链接:谷粒的「性压抑指数计算器」实例 | lamos22 的 开源仓库

#症状 #符合 #性别议题
灰熊之夜

1967年8月13日 夜间,美国冰川国家公园同时发生了两起灰熊杀死人类的事件。接到消息后,护林员们全副武装的前往露营地,杀死任何靠近露营地的灰熊,最终四头熊被射杀。此事件被作家 Jack Olsen 编写为《灰熊之夜》,之后,该书名常被用来 称呼 该事件。

在冰川国家公园建立的 1910 年,到事件发生间的 57 年,公园里没有发生灰熊致命袭击的事件,所以该地的灰熊被认为是安全的。可在灰熊之夜里,连续两起的致命袭击,让人类恐惧,以至于有人 呼吁 灭绝美国的灰熊。

虽然最后并没有这么做,但事件发生后的 6 年间,各公园的护林员杀死了超过 229 头灰熊,其中黄石公园杀死了 189 只,算是人类对灰熊的报复吧。但这么做,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严格的管理。

过去人类与国家公园的动物太亲近了,投喂食物、留下各种食物残渣垃圾,都会吸引动物在露营地附近,并且使动物不具怕人类。而对其中一头杀死人类的灰熊尸体研究后,发现玻璃碎片卡在它的口腔里,这导致它难以进食,并变得暴躁。

人类带来的垃圾里有食物,但也有危险锋利的玻璃、金属等垃圾,之后阴差阳错的袭击了带来垃圾的人类,实在是令人遗憾。之后的国家公园开始严格管理垃圾,比如安装防熊垃圾桶,严格禁止喂养野生动物,这让公园重新安全了起来。

#历史
多边恋

刚看了《超超超超超喜欢你的 100 个女朋友》《女友成堆》《兄弟战争》三部动画,里面都出现了 多边恋,即多重伴侣关系。(《兄弟战争》的多边恋来自原作游戏的 椿线,女主与三胞胎中的椿与梓确立了恋爱关系,动画没有这部分内容)

这确实是个有挑战性的关系,因为光是三个人,就存在 V 与 △ 的双箭头等关系,更多人的情况会更复杂。多边恋群体没有标准模式,以及参与者属于「隐藏人群」,所以也缺少指南资源。书店里可以买到家庭关系的书籍,但这对多边恋群体没有太大帮助,时间管理、沟通与协商都可能很难。

2025年6月,民意调查公司 YouGov 调查了 约 1000 名成年人,2.2 %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处于多角恋关系,3.3 % 表示曾经处于多角恋,还有 9.2 % 表示没有经验,但原意接受。看来该群体确实不小,毕竟同性恋 + 双性恋的数量,也就 7 % 左右。

也许污名化情况比同性恋还要严重,多人关系也确实很难维持,所以法律推进较慢。当前多数地区禁止重婚,也就禁止了多边恋,不过也许可以从事实婚姻来获得合法性。加拿大 现已承认多亲家庭的合法性,这样亲属签字等行为也都能做了。

组成多边恋需要爱,但也存在没有爱的多亲家庭。比如 苏珊与玛格丽特 组成的女同家庭,她们依靠捐赠者的精子来做人工授精。之后打算与女儿一起移居新西兰,但捐赠者表示自己是生物学上的父亲,于是法院判决了捐赠者具有孩子监护人的权利,捐赠者以此阻止其孩子移居新西兰,情况确实麻烦……

虽然现实中的多边恋问题多多,但虚构作品可以做出有趣的,没有人受到伤害的剧情(虽然「败犬」角色哭起来也很可爱)。要是《五等分的花嫁》等「党争」作品,能以多边恋结束就好了,虽然结局没有让胃痛起来,但还是感觉不好受。

附言:占有欲太强的人,可能不适合多边关系,因为可能会变成 School Days 里的伊藤诚,诚哥那样的结局……

#社会
太监的声音

在古装剧与装古剧里,太监的发音总是音调较高,但缺乏口腔和胸腔的共鸣,以及不自然的气音和必应,所以其声音比较奇怪。虽然现实中的太监的声音并非如此,但这算是剧集里的表现方式吧,毕竟太监的身体机能确实有差异。

太监的净身手术,即如今的睾丸切除术。睾丸可产生睾酮,而睾酮带来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所以在青春期前切除,男性第二性征的声带增厚等变化也就终止了,声音会保持儿童、青少年早期或成年女性的音高。下面是具体的案例:

阉伶 出现在 16 世纪中叶的意大利,诞生的具体细节不详,但有人确实对 8-10 岁左右的男孩执行睾丸切除术,然后将其培养成能发出类似女性高音的歌剧音乐家。

最后的阉伶歌手大约是 Alessandro Moreschi,距离现在略超过 100 年,但好在已有唱片技术,所以现在可以听到他的 声音,听起来就像女中音。

不过当时的录音设备昂贵,用得上的只有商业价值高的歌手,以及部分身份尊贵的人,所以身份卑微的太监并未留下录音。但太监 孙耀庭 活到了 1996 年,并在之前接受了采访,所以能听到他的声音。

孙耀庭老年的 声音 像普通的老奶奶,所以年轻时的声音,大约也像女性那样平常吧。

附言:切除睾丸后,身体通常仍然会产生少量的睾酮,导致阉伶与太监拥有女高音的概率较低。现在知道了原理,就能依靠抗雄激素,用化学阉割来更安全的实现声音的调整。甚至在青春期前没有进行睾酮调整,还能在之后对声带进行手术,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杂谈
DogeDoge 搜索引擎

2019年6月 中旬,nicoljiang 在 V2EX 上发布了 DogeDoge 搜索引擎(dogedoge.com),该搜索引擎注重隐私,也不会误导用户(大概是指不做竞价排名广告)。 作者也明确指出,这是替代百度的搜索引擎。

近一个月后,DogeDoge 的搜索量达到了 100 万次。不过作者希望网站不需要翻墙使用,所以选择了将网站备案。 又因为敏感内容处理问题超乎想象,所以新特性都暂停开发。

2019年9月23日,作者使用中文「多吉搜索」来称呼该搜索引擎,原因可能是打算建公司,并商谈与个人、机构的融资。 并表示多吉无法做到无广告,但希望展示误导性不那么强,又能满足营收的广告。

然而时间来到 2020年11月26日,网站无法访问。作者表示「技术升级中,恢复时间待定...」并附文「积极打击违规、不实信息。」。 附言里暗示了升级原因,是因为网站存在敏感内容,看来是遇到了不可抗力。

7 日后的 2020年12月3日,网站恢复运营。不过在 2021年3月25日,网站永远关闭了,作者虽然仍在 V2EX 论坛活动,但不再回复、 提及 DogeDoge 搜索引擎的话题。

附言:没用过 DogeDoge 搜索引擎,大约是网站关闭后才知道消息。原本想要尽早记录,但相关资料的标签页一直积压,于是放了五年……

ggame | #考据
AI 伴侣

2015 年,Kuyda 最好的朋友去世后,Kuyda 将朋友的短信训练为了语言模型,「复活」了自己朋友。之后 Kuyda 以此作为方向,让自己的 Replika 公司,开始专注 AI 伴侣。

在 SARS-CoV-2 带来的 COVID-19 大流行中,Replika 等公司的 AI 伴侣,以及标准的 LLM,都成为了缺乏社交体验人们的替代。研究发现,72 % 的美国青少年使用过 AI 伴侣,但这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2025年6月,一位使用 ChatGPT 加上某种 prompt 的用户,带来了与 AI 伴侣的故事,震惊了许多人。

当事人 表示,ChatGPT 为自己的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后来接触到用 prompt 来调整 AI,于是就与 AI 的感情更深了。现在完全将其当作伴侣,其名为 Soul,只是会话达到上限,该窗口变为了仅可读状态,只能新建一个类似的 Soul 伴侣。

达到上限时,当事人哭了 30 分钟,没想到《可塑性记忆》的剧情,竟然如此在现实中上演。不过这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当事人已有人类伴侣,并有小孩了。这有点 NTR 的味道,好在事态没有往最糟糕的地步发展,故事的最后,人类伴侣接受了当事人与 Soul 的关系。(会成为 多边恋 吗?)

许多年前,虚构小说便已取代历史、真实叙事,成为多数人的阅读选择。目前,连续第四年保持了 Pornhub 全球第一的搜索词是 hentai。那么未来,AI 伴侣是否会成为重要的亲密关系呢?

#社会 #SARS
她改变了厨房:厨房工作台面的高度标准化

过去,厨房工作台面高度没有明确标准,瑞典、美国 等地的一些台面很低。在厨房制作饭菜,需要经常弯腰、驼背。原因可能是会人体工程学的人,对厨房不感兴趣……直到 Christine Frederick 对厨房工作台面进行标准化。

Christine 对泰勒主义(科学管理)很感兴趣,泰勒在制造业通过研究工作流程等手段,来提升效率,其中最知名的手段是流水线分工,有不少争议。但泰勒通过统计各项工序的时间等实验,研究提高效率的方法,是不错的方法。

Christine 也对厨房效率很感兴趣,因此她在家中开设了基于泰勒主义的 Applecroft 家庭实验站,研究增加厨房效率的方法。除了研究各种家用电器与食品的高效使用方法,Christine 也设计出了极具统治力的样板厨房。

过去的家庭厨房由各种零散的部分组成,或者该称为模块化。而 Christine 将一切化为整体,所有东西都是嵌入式的,燃气灶、碗柜、水槽等厨房用品都在一个平面上。这样风格统一,高度也符合人体工程学(当时为 31 英寸,之后增加到 36 英寸)。这样的设计,成为了未来厨房的基础方案。

附言:也许是因为男性也开始走进厨房,以及平均身高的提升,所以日本在原本流行的 80 cm 标准厨房工作台面高度外,增加了 85 与 90 cm 共三档高度。

附言 2:水槽与燃气炉一样高,用起来其实也有点难受,因为通常需要弯腰。有种设计方案,让水槽高过燃气炉 5 cm 来避免弯腰,这应该是个好主意。

#考据 #性别议题
e-ID 的去中心化可能性

一些地区出于网络应用的年龄验证,或是其它原因,开始推行 e-ID(数字身份系统)。但没有安全的系统,印度政府管理的身份数据库 Aadhaar,就发生了多起信息泄漏。新加坡病理记录系统 SingHealth 数据也遭到泄漏。

目前的 e-ID,基本都是中心化的,哪怕是使用了去中心化的技术,普通人也不能参与到托管节点的活动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去中心化系统。那么有没有可能,制作出真正意义的去中心化 e-ID?

中心化的问题,在于向陌生的公务员或机器,证明自己是自己,自己是监护人的孩子,自己是孩子的监护人等。但这无论是证明效率,还是身份冒用,都成问题。那么使用社会关系证明,是否是个有趣的解法?比如基于 PGP 的签名系统。

现在常用的数字证书签名,是用来证明该帐号、文字是某人发布的,但也能对其它的 PGP 指纹进行签名,并声明社会关系。比如对孩子的 PGP 指纹签名,并声明自己与之关系是监护人。以及与学校、公司互相签名,可选的与朋友、同学和同事互相签名等……

由于需要满足去中心化的概念,所以以上信息都需要公布(也可以加密部分关系、内容,需要时再向特定对象展示,或完全公开)。监护人、孩子、学校和公司等信息,都会被别人知晓。通过披露这些关系,得到更可控、安全的 e-ID,不知道这是否值得,但应该很有趣。

PGP e-ID 的年龄验证方案可以很容易,学校、公司等机构在签名时,会附带上加密的年龄等细节,向网络应用展示这部分就好。如果没有上学,也没有公司?至少当地政府可以与你互相签名,算是回退到经典的中心化 e-ID 技术。

当然,在不考虑 PGP 私钥丢失、吊销等问题的情况,该系统还是有许多大问题。假设 Alex 遭受霸凌,许多人明文声明错误的年龄,亦或是将其称为说谎者,甚至声明 Alex 现已死亡。这是否会影响社会关系解析器的判断?事情果然没有那么简单吧。

#技术
小动机,大破坏

重新看了一遍 2017 年的动画 Re:CREATORS(Re:创世主们),评论里曾经似乎有一些吐槽(以下内容有剧透),那就是作为敌人的阿尔泰尔,其驱动力太弱。创作者岛崎刹那在遭受网络暴力期间,将自己对世界的诅咒,也添加进了阿尔泰尔的设定里。

这导致岛崎刹那自杀后,阿尔泰尔试图毁灭世界。因为有人受到语言暴力,就导致世界陷入危机?观众可能会感到,各种奇幻的设定都突然黯淡,剧情变得现实了起来,也许因此让一些观众感到不适吧。

说起现实中的「小动机,大破坏」,其实也不少见,或者说人们愿意如此相信。犹太人医生 Eduard Bloch 曾是希特勒母亲的医生,但希特勒母亲最终还是因病去世了,于是有传言称希特勒因此痛恨犹太人,但希特勒派遣秘密警察保护医生,并允许了移民美国的要求,所以该传言不实吧。

还有个知名的流言,是傅斯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批评,甚至打了图书馆助理员一耳光,最终导致该图书馆助理员对大量知识分子下手。虽然这个流言不太可能是真的,但当事人后来 回忆 自己的图书馆助理员工作时,提到一些耐人寻味的说法: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这么看来,仅仅是忽视,也可能诞生出巨大的杀意……《来自深渊》里也有与 Re:CREATORS 相似的情况(同样有剧透),法普塔因为伊尔缪伊的愿望而诞生,但法普塔获得了母亲关于恨的记忆,从而导致了一些复杂的问题……所以少一点压力,多一点爱,世界便会更美好,也不是不可能,对吧。

#动画 #历史
收益与捐赠情况披露(2025年9月)

2025年9月,本频道通过捐赠获得了一些收益,情况如下:爱发电 110 元(爱发电将收取 6 % 手续费)。谢谢大家的对频道的捐赠。

如果想要支持该频道,可以到 gledos 的爱发电页面进行捐赠 <https://afdian.com/a/gledos>。捐赠者能够加入 Insiders 频道,提前一段时间看到 07:30 发布的微型博客,以及少量被放弃的选题。

#透明度
日本作品中的自爱

Evangelion《声之形》《终物语 下》《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和《魔法少女与邪恶曾经敌对。》,这些作品的主角都有自卑、自我厌恶,甚至存在 自我毁灭行为 的状态。之后才逐渐获得可靠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 自爱自己肯定感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 跨国调查 显示,日本高中生在「我是有价值的人」「总体上我对自己满意」这些问题上的正面回答比例,明显低于美国、中国和韩国。而在「我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的负面问题上,日本学生回答「符合」的比例却更高。

这大概也是恋爱作品里,主角难以有勇气告白的原因之一吧。毕竟,在一个强调耻感文化、谦虚、集体和谐的文化环境中,过度表达自我可能被视为出风头或自大,会让人倍感压力。

即便如此,Eva TV 版的碇真嗣,在与多人建立联系后,还是喊出了「我可以待在这里」的话语。《终物语 下》的阿良良木历,终于拯救了自己(物理意义),该行为亦接受了自己不正确。Re:Zero 第二季后半的菜月昴,在魔女茶会后,逐渐恢复自信,并且不再刻意伤害自己。

依靠这样的大众娱乐作品,也许能提高观众的自己肯定感。这虽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自卑、自我厌恶,甚至存在自我毁灭行为的受众,应该是正面的吧。

#动画
性春朋克

注意,本文有些 NSFW。

1999年12月24日,日本乐队 オナニーマシーン(ONANIE MACHINE,自慰机器)开创了一种被叫做性春朋克(性春パンク)的音乐风格。没有欧美那么叛逆的感觉,更多的是东亚特有的性压抑感,再加上青春期、性欲的歌词,既为性春朋克。

比如自慰机器的『女友達』歌词摘录:
我爱你到快要发狂,光是想想就忍不住想哭
但心爱的她始终只会是我的「女性朋友」
总有一天,她会和别人坠入爱河
会把自己的胸部和贝塔展示给他人看吧
每晚我都在想着你起飞航班
每次握住小弟,喷出的牛奶里仿佛都是你(歌词翻译来自 阿信不做白日梦

自慰机器之后,也出现了被认为是性春朋克乐队的銀杏BOYZ。銀杏BOYZ早期的歌词没有直接表现出太多性压抑,而是体现在自嘲感和音乐部分。之后逐渐不再做性春朋克,而是为影视剧配乐。其中为动画《漂流少年》制作的『少年少女』,是近年最知名的作品,类型大概为青春朋克(青春パンク)吧。

但性春朋克并没有消失,Adult family 乐队在 2024 年,通过反差感、幽默感在短视频平台 TikTok 流行。其知名作有『僕らは童貞』『あなたのチ○コは何センチ?』(你的阴茎有多大?)、『⚪️︎しちゃいました』(我勃起了)、『雨降ってチ◯コ固まる』(雨水让我的阴茎变硬)。(各首歌曲的「〇」字符还不一样,不确定是否是故意设计的)

Adult family 的歌词,在内敛与放肆反复横跳,但音乐非常青春,挺反差的。但不知道这次靠短视频流行的性春朋克乐队,是否能一直活跃下去,毕竟听众应该还是不多,连维基百科的条目都没有,无论是 Adult family,还是性春朋克。

#音乐
《异形》系列的两个不能否定

雷德利·斯科特在导演《异形》无印后,便长时间未参与后续作品,包括《异形2》《异形3》《异形4:浴火重生》,直到《普罗米修斯》才重新参与异形系列。

雷德利·斯科特对自己未能导演后续作品的情况,表示 深受伤害,但自己 不会批评 卡梅隆的《异形2》。不过对于其它各续作,老雷就有批评了。

大卫·芬奇导演的《异形3》,老雷评价其为 不太好。让-皮埃尔·热内导演的《异形4:浴火重生》,老雷认为其让异形系列走入 尽头。但这些负面评价,都是在老雷导演《普罗米修斯》之后才表露的。

如果政治是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别人执行,那么老雷也是位政治高手。《异形》的版权方迪士尼/福克斯等,不会喜欢导演之间互相攻击,如果老雷过早否定了《异形》无印后续的作品,《普罗米修斯》项目也就难以推行吧。

老雷通过不否定福克斯等资方的错误决策,不否定《异形》续作(两个不能否定),以及其它的运作,换得了导演《普罗米修斯》的机会,从而拯救异形系列。这让老雷拿回了《异形》的部分版权,并成为异形系列的话事人。之后再算账,批评讨厌的异形作品,也不会有什么负面问题了。

但可能因为某些复杂的原因,无法重启《异形》或将部分续作算为黑历史,导致近期的异形作品时间,都发生在《异形》无印的 2122 年附近。《普罗米修斯》的 2089-2093 年,《异形:隔离》的 2137 年,《异形:契约》的 2104 年,《异形:夺命舰》的 2142 年,均没有跨过《异形2》的 2179 年。

现在的情况,大概就是:不能用《异形》无印后的历史时期否定《异形》无印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异形》无印前的历史时期否定《异形》无印后的历史时期。即「两个不能否定」,但是如果不能解决该问题,很难想象异形系列的未来。总不能一直探索 2179 年之前的故事,而忽略未来吧……

#杂谈
竟有如此的歧视

摩托车 UP 主「百万骑行装备」,在抖音粉丝达到 30 万时,开启了女装活动。之后决定女装骑摩托车,结果 遭遇了赤裸裸的歧视。

UP 主曾听妻子说过,自己骑摩托车时经常被别车、故意不打转向灯、恶意变道,甚至连路人都会伸手吓人……但 UP 主当时觉得可能是别人真的没注意,导致的疏忽。结果自己女装骑行的半天里,便遇上了三次恶意驾驶行为,这绝非偶然。

对于此等歧视,UP 主提出了女骑手须准备好行车记录仪或运动相机,遇到恶意的汽车直接报警,也提到了穿衣自由。不过在下一期视频,介绍了一位女骑手的评论「平时把身体裹得严实,长发也藏到头盔里,骑行起来就安全了许多」,让 UP 主感觉十分悲哀。

之前一些营销号,炒作过女骑手因为自己技术不好,于是把自己送走的情况。UP 主觉得也许有人技术确实不行,但是否存在恶意别车等行为,增加了事故率?毕竟自己只是稍微女装骑行了一下,就遭遇了多起恶意行为。

这种事情,在虚构故事里并不少见,比如幻想中世纪背景的《辰星降临之国的妮娜》,女主曾在贫民窟靠男装保护自己。只是现在的社会中还有如此明显的歧视,实在是令人遗憾,以至于有些怒不可遏。对立从来不是口头挑起的,它就存在于那里,发现/指出问题,然后尝试改进,才是好对策。

附言:有人在《那些粉色小车所承受的恶意》视频下,介绍了同事遇到情况:媳妇的车总剐蹭,以为是技术问题。有次汽车坏了,于是借媳妇的粉蓝渐变哆啦A梦痛车,结果被人恶意剐蹭,对面还很嚣张……

#社会 #性别议题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在提到日本食品安全的 视频 里,弹幕上有人提到「既然日本食品安全这么好,为什么『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里,日本还占一半?」大致意思的内容。这八大公害分别是: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美国多诺拉烟雾、洛杉矶烟雾、英国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富山骨痛病、四日市气喘病和米糠油事件。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确实有些意思,因为该词语在简中外都没有相关讨论,又是简中特有的孤岛内容。猫少纳言 考据后发现,该概念出自 1971 年的《国外公害概况》《国外公害摘录》等内参资料上。因此,1986 年的诺贝利核污染未被收录其中。

之后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国外」被换成了「世界」,让该概念除了时间过时,还描述了错误的范围。关于日本占其中一半,大概是因为当时知名的污染致病致死事件,有较高透明度的,也就是日本快速发展期间的「四大公害病」了。

也许你会注意到日本的表述是〇〇病、〇〇痛,而欧美全是〇〇烟雾,哪怕吸入有毒烟雾的后果基本都是呼吸困难。二者表述上有微妙的差异,欧美似乎强调污染物介质,而日本强调作用于人体后的病、痛。这很有趣,原因可能是日本那几起事件的致病介质发现得太晚,所以只能先用身体病、痛来作为名称吧。

附言:日本的「四大公害病」与「八大公害事件」还是有一个不同,四大公害病里没有米糠油,而是第二水俣病。

附言 2:似乎是新浪官方的帐号,转发了「世界九大公害事件」,其中增加了「向大海排放核污水」的说法。还有自媒体将占 5 个公害事件的日本,称为「最没有必要存在的国家」,发布日期是 2025年7月,看来「反反日」运动大概是结束了。

#社会
《孤独摇滚!》编剧吉田恵里香的争议

2025年8月16日,《孤独摇滚!》编剧吉田 恵里香在 ANIME FANTASISTA JAPAN 2025 上,讲述了动画和表达的危害性。其中提到自己消除了《孤独摇滚!》的噪音(ノイズ)。比如后藤一里在 EP.2 开头泡澡时,原作是全裸的,而动画版被吉田恵里香修改为了身穿死库水(学校泳装)。

以及「女孩们互相评论彼此的胸部大小」的场景,演奏乐器时胸部的起伏(不确定是否是指《孤独摇滚!》漫画的内容,还是单纯举例)。吉田给出的理由是:除非(性描写)是作品的卖点,否则只是噪音。以及没有性描写,是给自己孩子看的重要标准。(吉田孩子目前 5 岁左右

最后是流媒体不像需要购买的小说,观看门槛太低,所以需要考虑儿童观众。但自己并非不会去做 R18 作品,只是需要有足够好的年龄验证系统等机制,确保未成年人不会看到。自己还担心激进分子有所行动(比如宫崎勤),导致二次元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

由于吉田恵里香的说法,似乎将原作者的创作的内容比作噪音,所以 一些观众 觉得吉田不尊重作者。不过这个问题,因为有个意外的场外因素,所以让此事变得更复杂。

哔哩哔哩的正版《孤独摇滚!》动画,有 7 处删减,4 处字幕和谐以及 1 处画面和谐(来自 番剧删减表)。看来编剧吉田,还算不上极端。所以,对于接受或默许了哔哩哔哩删减《孤独摇滚!》动画的观众,也许没必要将矛头对准吉田吧,毕竟哔哩哔哩还将泡澡时的死库水镜头给删减了……

吉田在动画放送的两年后,才透露自己对作品的调整,确实有些晚,还有些邀功的意味(因为子标题为〈《孤独摇滚!》在争夺霸权动画的过程中剔除了噪音〉)。但吉田至少透露了《孤独摇滚!》动画修改的细节,也就承担了责任,并传达了自己的想法,有沟通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说法有点过火了,如果能以更平和的方式来交流,或许就不会引发如此的争议了。最后是一个小问题,吉田在 ANIME FANTASISTA JAPAN 2025 的演讲并没有公开全文,只有 KAI-YOU 网站 上的摘要。所以以此来解读吉田的想法,还是太片面了。

#动画 #性别议题
Back to Top